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ZZ005)
- 作品数:9 被引量:165H指数:6
- 相关作者:熊易寒郭喜杨肖光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内蒙古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晨光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从业主福利到公民权利——一个中产阶层移民社区的政治参与被引量:62
- 2012年
- 本文通过对上海郊区某中产阶层移民社区的个案研究,试图回答下列问题:以"外来人口"为主体的中产阶层社区,其政治参与图景有何特点?户籍对中产阶层的政治参与有何影响?财富能否突破户籍制度对流动人口政治参与的限制?研究发现:(1)在城乡结合部,中产阶层的政治参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公共服务的"洼地效应";(2)年龄是比户籍更为重要的分野:无论本地居民还是外来人口,老年人更倾向于通过居委会参与公共生活,而年轻人更倾向于通过网络平台影响政府决策;(3)中产阶层的政治参与具有"业主能动主义"的特征,即主要围绕物业管理、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等"业主福利"而展开;(4)为维护业主福利,老年业主以社区为基础、采取了回旋余地较小的"依法抗争",以失败告终;而年轻一代则以网络为平台、采取了更具妥协性的"结盟策略",政府与网民的对话机制得以建立;(5)青年网民发起"选个邻居当代表"运动,标志着他们的诉求由业主福利向公民权利拓展。
- 熊易寒
- 关键词:公民权利中产阶层洼地效应
- 命运的政治学被引量:2
- 2011年
- 政治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然而长期以来,命运却游离于主流政治学的视野之外。本文通过对《城市化的孩子》一书的反思,试图说明:群体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权力结构设定的;国家、市场、社会与家庭是命运的主要塑造者;命运的政治学追问的是一个最基本的正义问题——如果我们的命运具有某种外部性,那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 熊易寒
- 关键词:命运阶级身份外部性
- “半城市化”对中国乡村民主的挑战被引量:24
- 2012年
- 本文分析了经济吸纳、社会排斥的"半城市化"道路对于中国乡村民主的影响。在"半城市化"模式下,农村人口作为生产要素被吸纳到城市的经济体中,但不享有城市公民或当地村民的各项权利。这种城市化道路对乡村民主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方面,在中西部以人口输出为特征的传统村庄,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出,导致村庄政治精英的流失,同时削弱了村庄的社会信任,从而降低了村庄民主的质量;另一方面,在东部地区以人口输入为特征的城市化村庄,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导致外来人口超过本地户籍人口的局面,外来人口被排除在乡村民主和治理结构之外,形成新二元结构,这种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地方性公民权"限制了村庄民主的包容性。改变现有的城市化模式,重构城乡关系,是乡村民主发展的关键。
- 熊易寒
- 关键词:半城市化乡村民主
- 城市第二代移民的社会融入与社会稳定——以上海为例
- 2013年
- 农民工随迁子女实际上是城市第二代移民,他们能否融入城市社会是一个事关全局的政治问题。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社会的主要障碍,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首先,要大力办好职业技术教育,逐步开放高中教育,使农民工子女克服升学和就业瓶颈;其次,要积极鼓励社会组织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教育和社会服务;再次,少先队、共青团组织应当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关怀和吸纳;最后,以社区和学校为主要平台促进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要促进第二代移民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必须要改变'经济吸纳,社会排斥'的半城市化道路。
- 熊易寒
-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入社会稳定半城市化
- 新生代农民工与公民权政治的兴起被引量:32
- 2012年
- 本文通过在上海的实证研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究竟有何不同?他们会对中国政治带来什么影响?要回答上述问题,不能仅仅着眼于生产关系和劳动过程,必须超越"生产政治"的视野,进一步关注农民工的日常生活。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更加注重私密空间与生活质量,居住空间从生产场所向社区转移;权利意识更加清晰,更接近公民人格;融入城市的愿望较为强烈,汇款占收入的比例大幅下降,就地消费比重提高,具有更强的移民倾向。新生代农民工面对的是身份与阶级的双重不平等,公民权则是身份政治与阶级政治的交汇点。"公民权政治"是对"生产政治"的理论补充。
- 熊易寒
- 关键词:公民权新生代农民工权利意识
- 忠诚呼吁:为什么中产阶级偏好协商而非抗争被引量:15
- 2015年
- "依法抗争"是理解中国民众维权行为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然而,通过对上海J镇的调研发现,中产阶级在维护自身权益时更倾向于采用协商的方式而非依法抗争。中产阶级之所以偏好充满不确定性的协商,是因为迁移成本高昂使他们很难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行使"退出权"。为了获得更好的公共服务,他们只能采用呼吁的方式向基层政府施加压力。为了降低政治风险,中产阶级采取有别于"依法抗争"的"忠诚呼吁"策略。依法抗争以中央政府作为忠诚对象,而忠诚呼吁则以基层政府作为忠诚对象;依法抗争以基层政府作为抗争对象,而忠诚呼吁则以基层政府作为潜在的结盟对象;依法抗争以中央政策作为武器,忠诚呼吁以地方政府的政绩作为谈判筹码。但是,中产阶级并未完全放弃"依法抗争",而是将其作为备选方案来确保"忠诚呼吁"的有效性。
- 熊易寒
- 关键词:中产阶级协商
-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现状分析及政策改进被引量:15
- 2012年
-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被征地农民群体的养老保障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当前,各级政府也探索和发展出了一些具体的实践模式,但是这些模式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普遍缺乏制度安排的连续性、动态性和发展性,特别是没有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同农村和城镇两大养老保障体系的接续问题。本文在分析和总结已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建构一种以基本养老保障为核心,多层次的、能够有效接续农村和城镇养老保障体系,兼具保障性与发展性双重功能,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运转的养老保障模式。
- 郭喜
- 关键词: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
- 学校类型对农民工子女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基于上海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农民工子弟学校和公办学校是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两种主要渠道。本文在政治社会化的理论框架下,讨论学校类型对于农民工子女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1)公办学校的农民工子女更接近主流价值观,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与主流价值观表现出一定的疏离;(2)就读于公办学校的农民工子女更为强烈地感受到城市主流社会的歧视;(3)公办学校的农民工子女对于个人前景的预期低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挫败感。可见,单纯的教育吸纳对于促进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的作用极其有限。
- 熊易寒杨肖光
-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价值观社会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