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czw018)

作品数:8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周保欣荆亚平赵顺宏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财经学院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主题

  • 4篇文学
  • 3篇道德
  • 3篇中国文学
  • 3篇伦理
  • 3篇国文
  • 3篇国文学
  • 2篇小说
  • 1篇当代官场小说
  • 1篇当代中国文学
  • 1篇道德反思
  • 1篇新世纪文学
  • 1篇修辞
  • 1篇修辞特征
  • 1篇叙事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文化
  • 1篇中国性
  • 1篇人性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变革

机构

  • 8篇浙江财经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8篇周保欣
  • 3篇荆亚平
  • 1篇赵顺宏

传媒

  • 3篇人文杂志
  • 2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文艺评论
  • 1篇文学评论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女性写作的抗辩伦理及其问题反思
2012年
因为男性传统的强大历史记忆,当代中国女性作家普遍是以"受害者"的哲学姿态书写女性深渊感受的,抗辩男性传统构成女性写作的重要心理动机。在现代价值意识和时代精神鼓舞下,当下的女性写作表现出激情式写作特点,带有明显的放纵、偏执、自恋等写作倾向。因抗辩意识过度强烈,作家们的"激情"并未升华到美学层次,而只停留在情绪层面。女性写作的抗辩式书写有其历史必然性与时代意义,然而如不能在自然-情感-社会-文化的综合中把握两性关系,不能在作家个体-女性经验-人类普遍意识的深刻对话中建立起女性表达的根据,女性文学很难有新的突破。
周保欣
关键词:女性写作
国家价值观与当代中国文学被引量:1
2011年
作为社会民众公共认同的精神基础,国家价值观关涉作家审美与价值言述基本立场,对特定民族文学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有重要影响。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因"宏大叙事"的情意纠结、对西方文化哲学思潮的模仿与移植以及社会世俗化思潮等影响,国家价值观的表达处在某种被压抑状态。国家价值观的失位,使得作家对社会矛盾的把握,往往因过度凸显民众道德情感的"冲突"而非"共识",从而放大相互间的敌对与矛盾;同时造成作家处理传统幽暗价值失当,而致我国的国家文化形象受损。文学领域国家价值观的建构,需把握好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社会价值、当代社会主义道德实践等的承接关系,辨识国家价值观与国家政治价值的内在差异,处理好国家价值观表达与文学审美性的内在统一关系。
荆亚平周保欣
关键词:当代中国文学审美建构
伦理救渡与价值错位——张承志、北村宗教性写作的人本道德反思被引量:1
2008年
张承志和北村作为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宗教性作家,其创作最大偏失在于未能正确处理好"人本"与"神本"的关系,创作上呈现出以"神"而不是以"人"为本位思考问题的趋向。根源主要是作家难以平衡"人类爱"、"现实恨"与"宗教爱"的情感逻辑转换关系,结果导致创作过程中人学的缺失、叙事的反现实品质乃至病态的宗教浪漫主义特征等不良倾向。张承志和北村的失败,对当代中国作家处理精神与现实的关系有重要的警诫意义。
周保欣荆亚平
历史修辞与意义迷失——现代中国文学“恶”的叙述及其思想史观照被引量:2
2009年
20世纪中国文学恶的叙述,与现代中国社会的特殊矛盾和文化内生性问题互为表里。叙事形态上,主要表现为传统恶、阶级恶、都市恶三种基本样态。在启蒙主义道德假定和现代社会特殊矛盾影响下,恶的叙述呈现出鲜明的历史化修辞特征,人的自在恶被历史的外部恶所遮蔽;由于恶担当着特殊的批判功能,被作家不同程度地赋予价值正当性。而恶的历史化修辞与"历史"自身的复杂多变,传统文化结构中忏悔意识的缺席,使得作家对恶的批判缺乏有效视点,导致对恶自身的批判不足。同时,启蒙的"半身不遂",还使得现代作家恶的叙述过程中普遍存在对"人"的习惯性轻蔑。
周保欣
关键词:现代中国文学修辞特征历史化思想史观照迷失
新世纪文学与当代中国的道德创新被引量:1
2011年
一、文学史经验与道德创新 新世纪的中国文学,必须要融入到时代的精神变革与道德创新之中。这既是文学与作家的使命使然,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经济发展所累积的社会问题,社会变革所导致的价值观念重组乃至商品意识形态下形成的功利原则、个人主义等对原有道德理性的挑战,都在不同程度上诱使着人们内心深处沉沦的生命意志的复萌。
周保欣
关键词:新世纪文学经济发展社会变革中国文学社会现实
道德、人性与政治——当代“官场小说”的审美偏失被引量:4
2010年
近些年来官场小说创作的勃兴,根源于社会现实矛盾的加剧与作家们现实主义的政治关切传统。在越过传统的意识形态叙事藩篱以后,当代官场小说在格局、视野、境界与美学气象等方面都有所拓展或提升。然而因为作家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与叙事智慧等方面的不同局限,目前的官场小说创作还有诸多偏失,主要即体现在道德价值取向方面的观念滞后与创新性不足,人性叙写的低俗化乃至把人性视作权力腐败的根源而使社会问题人性化的错误倾向,对"政治"观念理解的狭隘导致文学介入现实政治的力量有余,而对政治文化的历史纵深感切入不够与审美性不强等问题。
荆亚平周保欣
关键词:官场小说道德人性政治文化
家族叙事:“伦理中国”的当代面影
2011年
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家族小说因为纳涵着丰富的现代性内容,折射出"现代中国"政治、经济与道德等的变迁而深受作家青睐。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作家的家族书写,一方面延续着现代文学"叛逆式"的书写传统,另一方面,又典型地体现出当代文化变革中作家们的文化关怀。作家们对"家族"文化母题,既有着新的起源解释,同时又有当代性的精神铭记。
周保欣赵顺宏
关键词:20世纪90年代小说家族叙事
伦理文化与文学“中国性”的生成
2009年
相比较西方文学,中国文学更为重视道德问题,与伦理的关系也更为密切。这是与中国古代没有"文学"观念,文学与文化不分、文学的民间起源等密切相关的。中国传统社会伦理的强势地位和特殊性,塑造出中国文学独特的审美特征、叙事形态与精神价值体系,主要表现在注重世事人情描绘、追求宏大叙事、矛盾冲突的"和合"性等。
周保欣
关键词:道德伦理文化文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