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0011044-2)

作品数:4 被引量:197H指数:4
相关作者:刘勇李晋昌岳玲玲杨永刚邢育刚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地积累指数
  • 1篇森林生态
  • 1篇森林生态系统
  • 1篇生态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风险评价
  • 1篇生态危害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生物量
  • 1篇土壤
  • 1篇土壤重金属
  • 1篇土壤重金属污...
  • 1篇气候
  • 1篇潜在生态风险
  • 1篇潜在生态风险...
  • 1篇潜在生态危害
  • 1篇潜在生态危害...
  • 1篇重金

机构

  • 4篇山西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李晋昌
  • 4篇刘勇
  • 1篇杨永刚
  • 1篇张彩霞
  • 1篇邢育刚
  • 1篇岳玲玲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太原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158
2011年
为全面了解太原市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在研究区内共采集了80个土壤样品,测试了Pb、Cu、Ni、As、Cd、Cr、Hg、Zn共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太原市土壤环境总体污染程度处于无-中度污染,潜在生态危害处于轻微危害程度.相对而言,各种重金属污染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Cd>Hg>Zn>Pb=Cu>Ni>As>Cr;各种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危害由强至弱依次为:Hg>Cd>As>Pb=Cu>Cr>Zn,其中,Hg的影响占绝对主导地位.总体而言,太原市城镇区域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最强,耕地区域次之.太原市土壤中8种重金属的超标部分主要来自城镇区域和耕地区域内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如交通运输、燃煤释放、农业施肥和污水灌溉等.
刘勇岳玲玲李晋昌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地积累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基于生物量因子的山西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被引量:18
2012年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的特征和服务功能的内涵,采用物质量和价值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基于生物量因子和前人研究成果,定量评价了山西省森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山西省1995、2000和2005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量分别为377.24×108、428.79×108和501.12×108元,服务单价分别为2.60×104、2.72×104和2.93×104元,均呈加速增加趋势;山西省10 a间增加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由栎类贡献最大(39%),油松次之(17%),云杉贡献了14%。10 a间山西省森林面积约增加了18%,生态系统服务的各种物质量和价值量却增加了33%,表明山西省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极为重要的服务功能。10 a间山西省单位面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物质量和价值量约均增加了13%;各项功能的价值量依次为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保育土壤>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积累营养物质。如果不考虑生物量因子,山西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物质量和价值量将比实际值明显偏高,表明生物量因子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刘勇李晋昌杨永刚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物量
土地生态风险评价的理论基础及模型构建被引量:14
2012年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生态风险评价的理论基础并构建评价模型。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目前中国对于土壤风险评价大多数是针对土壤中重金属和农药污染,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方法和指标体系来表征或评价包含物理压力、化学压力和生物压力在内的土地生态风险,如何在实践中辨识土地生态风险的压力因子,如何进行有效的生态风险评价并用之于土地管理还没有成熟的方法。研究结论:将土地生态风险压力因子分为物理因子、化学因子和生物因子,可为土地生态风险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刘勇邢育刚李晋昌
关键词:风险源
山西省春季气温、降水及其极端事件的变化被引量:7
2010年
利用山西省17个站点1957-2008年春季气候资料,对气温、降水及其极端事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温和降水量越高的地区,气候呈暖干趋势越明显,反之亦反,部分站点甚至呈暖湿趋势;全省2/3的区域气候趋于暖干,呈北湿南旱趋势;春季极端高、低温年份频率分别呈增大和减小趋势,强度均呈增大趋势;极端高、低降水年份频率均呈减小趋势,强度均呈增大趋势;极端干旱年份频率和强度均呈增大趋势,极端湿润年份频率和强度均呈减小趋势;极端高、低温面积分别呈增加和减少趋势,极端高、低温区域几乎不会同时存在;极端高、低降水面积分别呈减少和增加趋势,同时存在极端高、低降水区域的年份频率有增加趋势,极端湿润、干燥区域面积的年际变化与其相同。
李晋昌刘勇张彩霞
关键词:极端气候春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