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1808)

作品数:10 被引量:121H指数:7
相关作者:杨卓欣于海波皮敏饶晓丹罗文舒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圳市南山区科技研发资金资助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缺血
  • 8篇脑缺血
  • 6篇任脉
  • 6篇缺血大鼠
  • 6篇细胞
  • 6篇脑缺血大鼠
  • 3篇电针
  • 3篇动脉梗死
  • 3篇督脉
  • 3篇中动脉
  • 3篇神经干
  • 3篇梗死
  • 3篇大脑
  • 3篇大脑中动脉
  • 3篇大脑中动脉梗...
  • 2篇星形
  • 2篇星形胶质
  • 2篇星形胶质细胞
  • 2篇增殖
  • 2篇针刺

机构

  • 8篇广州中医药大...
  • 4篇深圳市中医院

作者

  • 10篇杨卓欣
  • 8篇于海波
  • 6篇皮敏
  • 6篇罗文舒
  • 6篇饶晓丹
  • 4篇刁利红
  • 2篇刘远声
  • 1篇曹雪梅
  • 1篇王玲
  • 1篇杨福霞

传媒

  • 2篇中医药信息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中医药学刊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广东省针灸学...

年份

  • 3篇2008
  • 1篇2007
  • 7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针任督脉经穴对脑缺血大鼠侧脑室下区ERK通路的影响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研究电针任督脉经穴对局灶性脑缺血侧脑室下区(SVZ)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通过Westem blot方法研究各组ERK1/2磷酸化的活性特征。结果:电针大鼠任督脉经穴治疗后ERK1/2磷酸化水平在MCAO 7 d后开始提高,这一促进作用至少在MCAO 14 d后要强于单独电针督脉治疗。结论:电针任督脉经穴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ERK通路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罗文舒杨卓欣于海波皮敏刁利红
关键词:缺血电针大脑中动脉梗死
针刺任脉和督脉对脑缺血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6
2008年
目的:研究针刺任脉和督脉经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100只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组、针刺督脉组及针刺任脉和督脉组,sham组10只,其余3组又分别随机分为7d组、14d组和28d组3个亚组,每亚组10只。Wistar大鼠以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通过免疫荧光双标法研究各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GFAP/NSE)双标细胞的表达。结果:针刺督脉治疗可以下调脑缺血后海马齿状回的GFAP阳性细胞数,同时使GFAP/NSE双标细胞增多;针刺任脉和督脉治疗的GFAP阳性细胞增殖幅度小于针刺督脉组,而GFAP/NSE双标细胞的增殖幅度则大于针刺督脉组。结论:针刺任脉和督脉可抑制脑缺血后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过度增殖并可促进细胞分化。
杨卓欣于海波罗文舒皮敏刁利红饶晓丹杨福霞曹雪梅
关键词:针刺任脉督脉星形胶质细胞大脑中动脉梗死
经络研究思路和方法探讨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从整体观出发,立足临床和功能,从一个立体的层面去认识经络,探询冲出“纯”现代研究窘迫的途径。方法:总结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络的研究,对经络研究存在较大争议问题进行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一探讨。结果:①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络的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历史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主要进行经络形态学研究和皮肤电现象的观察;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主要进行循经感传等经络现象及其机制的研究、经穴脏腑相关及其联系途径的研究、经脉循行路线的客观检测及其物质基础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结合现代科技的多种手段对经络的实质进行研究。②认识和理解经络,必然得搞清认识物质世界的3个层次:看到的就是存在;看不到,但能用现有仪器测知的也是存在;看不到,又用现有仪器测不到的许多无形物质也不能说它不存在。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的概念与经络现象是中医所特有的。经络学说的研究,无论是文献的研究、临床研究,还是在现代科技手段支持下的实验研究,都不能脱离中医这一特定的范畴。③《内经》确立的经络学说强调的是“功能上的经络”,而不是“结构上的经络”。结论:从整体观出发,强调多学科融合,立足临床和功能,坚持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以经络整体调控作用作为突破口,从一个立体的角度去认识经络,才可能有所突破和发展。
刁利红杨卓欣于海波罗文舒饶晓丹
关键词:经络研究整体观经络学说经络现象
电针任脉联合bFGF对脑缺血大鼠ERK通路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研究电针任脉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局灶性脑缺血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通过Western blot方法研究各组ERK1/2表达和磷酸化的活性特征。结果:MCAO电针联合bFGF治疗后14d,ERK1/2表达在局灶缺血大鼠脑组织中即开始显著升高,ERK1/2磷酸化水平在MCAO后7d开始提高。结论:电针任脉联合bFG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ERK通路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电针任脉联合bFGF治疗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刁利红杨卓欣罗文舒
关键词:脑缺血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大脑中动脉梗死
针刺任督脉对脑缺血神经干细胞影响的理论初探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从理论上探讨针刺任督脉对脑缺血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本文通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神经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从神经干细胞的功能,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和脑缺血的关系,各种调控因素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的作用等方面,结合中医对任督脉的认识,探讨针刺任督脉对于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结论:从神经干细胞角度,深入对任督脉实质的认识,对于针刺治疗脑缺血的疗效的探讨,具有临床和理论双重意义。
饶晓丹于海波皮敏杨卓欣
关键词:任脉督脉针刺脑缺血
电针任脉经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ERK1/2表达的影响
课题组通过测定电针任脉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脑组织中 ERK1/2的含量,揭示电针任脉在脑缺血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对缺血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材料和方法一、实验动物及分组成年健康雄性 Wistar 大鼠,由中山大学医学院实验动...
刁利红罗文舒王玲于海波皮敏饶晓丹彭君华杨卓欣
文献传递
试论经络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被引量:1
2006年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家对其均有不同程度的整理和发挥,近代医学工作者借助现代研究手段对经络的实质进行了不懈的研究,但是仍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这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思考。怎样冲出“纯”现代研究的窘迫?我们试图从整体观出发,立足临床和功能,从一个立体的层面去认识经络。
刁利红杨卓欣罗文舒
关键词:经络
任脉电针对脑缺血大鼠侧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被引量:29
2006年
目的观察任脉电针对脑缺血大鼠侧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两小时后再灌注。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和任脉电针组,分别于造模成功7天、14天和28天后观察侧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变化。结果与手术对照7天组(C-7d)相比,任脉电针7天组(R-7d)的5-溴脱氧尿苷(Brdu)阳性细胞、5-溴脱氧尿苷/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双标细胞(Brdu/GFAP)、5-溴脱氧尿苷/巢蛋白双标细胞(Brdu/Nestin)、5-溴脱氧尿苷/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双标细胞(Brdu/Nse)数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14天组及28天组中,任脉电针14天组(R-14d)、任脉电针28天组(R-28d)Brdu阳性细胞及Brdu/Nestin、Brdu/Nse双标细胞数量分别较手术对照14天组(C-14d)、手术对照28天组(C-28d)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28天组,R-28d的Brdu/GFAP双标细胞明显多于C-28d(P<0.01)。结论任脉电针能促进脑缺血大鼠侧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适当促进增殖的神经干细胞向星形胶质细胞方向分化。
杨卓欣于海波饶晓丹刘远声皮敏
电针任脉腧穴对脑缺血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调节效应被引量:18
2006年
目的:观察电针任脉腧穴对于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损伤侧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转归是否有特异性的正面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6在中山大学北校区人体解剖教研室完成。Wistar雄性大鼠42只,以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电针组(n=18)和模型组(n=18)。①假手术组:麻醉后仅暴露右侧颈总动脉,不插入尼龙线,手术后不针刺。②电针组: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2h后再灌注。造模成功后第2天开始施加电针任脉腧穴。③模型组:造模方法同电针组,造模成功后并不针刺。各组大鼠相应于造模后7,14,28d麻醉下处死取脑。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OlympusFV500)下观察并计算各组大鼠损伤侧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免疫荧光双标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细胞。结果:实验动物4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①电针组与模型组造模后7d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荧光双标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数并无差异(P>0.05),假手术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数明显较少(P<0.01),3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双标细胞数两两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造模后14d,电针组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荧光双标细胞数明显多于模型组(P<0.01),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细胞数则明显少于模型组(P<0.01),两组神经元数量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造模后28d,电针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细胞数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荧光双标细胞数均明显较模型组多(P<0.01),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细胞数则明显较模型组少(P<0.01)。④假手术组可见散在分布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胞体较小,突起细长;模型组与电针组缺血侧海马均可见大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呈强阳性的星形胶质细
于海波杨卓欣王玲皮敏饶晓丹
关键词:任脉脑缺血海马电针
电针任脉和肌肉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脑缺血模型大鼠侧脑室下区原位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近来的研究认为,针刺任咏治疗脑卒中的机制在于针刺任脉可能产生与干细胞增殖分化有一些联系的生长因子。脑缺血损伤后调动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试图自我修复的途径应是多元化的,针刺及外源性生成因子的给予为其不同的途径。实验拟观察电针任脉和肌肉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缺血侧脑室下区5-溴-2'-脱氧尿苷和5-溴-2’-脱氧尿苷/巢蛋白阳性细胞的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7在中山大学医学院解剖学实验室完成。①材料:选用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3只。将实验动物按随机抽签法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26只、电针任脉组23只、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22只。后3组又分为缺血后7,14和28d3个时间点进行观察。②干预:除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再灌注后参考Longa神经病学评分标准,1~4分为造模成功。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仅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并离断右颈外动脉,不予栓塞。电针任脉组大鼠于造模后第2天采用上海华谊医用仪器厂生产的G6805Ⅱ型电针仪针刺承浆、气海、关元3穴,针刺后加电,疏密波刺激(疏波30Hz,密波100Hz),强度6~15V,以身体相应部位出现轻微颤动为准,持续时间为20min。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再灌后立即给药,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000U/d.此后每天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次/d。模型组、假手术组大鼠于造模后第2天固定于针刺操作台上20min,不予针刺。空白对照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③观察指标:通过免疫荧光方法测定侧脑室下区5-溴-2’-脱氧尿苷和5-溴-2’-脱氧尿苷/巢蛋白阳性细胞的表达。用Olympus FV50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系统,在200倍镜下,计数平均
刁利红于海波皮敏罗文舒饶晓丹刘远声杨卓欣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任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脑缺血增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