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7528)
-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 相关作者:周剑秋霍如肖朱荣涛江华李新波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二次弹性相对含孔隙纳米复相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
- 2009年
- 二次相常存在于多种纳米晶体材料中。为评价二次相对含孔隙多相纳米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个可计算含孔隙多相纳米陶瓷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的力学模型。该模型假设在多相纳米陶瓷中,一些相可以发生塑性变形,而对二次弹性相只考虑弹性变形。在该模型中,每一相都被认为是由晶粒相和晶界相组成的复合体,孔隙为单独一相。在等应变假设和割线模量方法的基础上,将Budiansky的自协调模型进一步扩展应用,最终建立了一个描述二次相性能的含孔隙多相纳米陶瓷的本构模型。研究了二次相对多相纳米陶瓷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与二次相的晶粒尺寸、硬度和体积分数的关系。
- 沈峰周剑秋江华
- 关键词:纳米陶瓷屈服强度杨氏模量孔隙
- 含孔隙纳米晶体材料与速率有关的流变学应力应变关系
- 纳米晶体材料由于其潜在的优越的机械性能,很多研究者已经开始越来越关注它。一个关于纳米晶体材料的本构模型被建立起来用于反映纳米材料应力与应变速率的关系, 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了解含孔隙纳米材料与速率有关的应力应变关系。纳晶材料...
- 李慧周剑秋
- 关键词:应力应变孔隙
- 文献传递
- 高应变速率下含孔隙纳米晶体材料屈服强度的计算模型
- 为了确定高应变速率下含孔隙纳米晶体材料的屈服强度,首先纳米晶体材料被看作由晶粒与晶界两相复合而成;然后基于高应变速率下 fcc 和 bcc 纳米晶体材料的变形机理分别构建了不同晶格结构的晶粒相和晶界相的本构模型,且通过偶...
- 朱荣涛周剑秋马璐张振忠
- 关键词:纳米晶体材料本构模型屈服强度高应变速率
- 文献传递
- 高能球磨热压烧结制备块状纳米晶体镍的动态冲击性能
- 2009年
- 用高能球磨结合热压烧结工艺制备出块状纳米晶体镍,并利用Hopkinson压杆对其进行动态冲击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块状纳米晶体镍具有较高的抗冲击强度,可达到565 MPa,且冲击强度随着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增大;同时,块状纳米晶体镍的塑性应变硬化率比较小,表现出平稳的塑性流变行为;基于试验结果,预测块状纳米晶体镍的变形机理是由位错滑移和晶界滑移共同控制的。
- 朱荣涛周剑秋张振忠
- 关键词:高能球磨
- 粗晶与纳晶镍片拉伸力学行为被引量:1
- 2011年
- 和普通粗晶金属材料相比,纳米晶体金属通常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但其韧性明显降低。为了探究导致纳晶金属低韧性的原因,以高纯度、高致密度的粗晶和纳晶金属镍片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研究了其在单轴准静态拉伸下的力学性能。通过分析2种试样的应变场证实,粗晶镍的塑性变形是均匀的,而纳晶镍的塑性变形表现出局部剪切带化。这种局部剪切带化行为是导致纳晶镍过早断裂的主要原因。
- 朱荣涛周剑秋霍如肖
- 关键词:剪切带
- 基于相的纳晶材料的本构方程
- 2010年
- 为了对实验观察到的纳晶Cu的高强度、高塑性给予合理的解释,建立了包含2种晶粒的材料模型:最细小晶粒(2~4 nm)和普通纳晶晶粒(20~100 nm).最细小晶粒可以看作普通纳晶晶粒的三晶交组成部分,普通纳晶晶粒由晶界影响区和晶内相组成.接着,分别建立晶界影响区和晶内相变形的本构方程.与文献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并获得了一致的结果.详细分析了最细小晶粒对于纳晶材料位错堆积能力和塑性的影响,证明其存在是材料高强度高塑性的成因.
- 霍如肖周剑秋李新波刘英光江华
- 关键词:本构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