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C30B02)

作品数:14 被引量:213H指数:9
相关作者:崔步礼李小雁李凤霞李岳坦李晓东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山东省国土测绘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青海湖流域
  • 2篇土壤
  • 2篇气候
  • 2篇草甸
  • 1篇地表
  • 1篇地表辐射
  • 1篇地表辐射平衡
  • 1篇地区气候
  • 1篇地区气候变化
  • 1篇地上生物量
  • 1篇地温
  • 1篇动力学
  • 1篇动物
  • 1篇遥感
  • 1篇遥感监测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栅格
  • 1篇栅格数据
  • 1篇蒸发
  • 1篇蒸发量

机构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青海省气象科...
  • 2篇山东省国土测...
  • 1篇沧州师范专科...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滨州学院
  • 1篇鲁东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青海省气象局

作者

  • 5篇李小雁
  • 5篇崔步礼
  • 4篇李凤霞
  • 3篇李晓东
  • 3篇李岳坦
  • 2篇孙久虎
  • 2篇伊万娟
  • 2篇周秉荣
  • 2篇王力
  • 2篇肖宏斌
  • 2篇周万福
  • 1篇吕向辉
  • 1篇樊启顺
  • 1篇沙占江
  • 1篇左登华
  • 1篇王学全
  • 1篇吴非权
  • 1篇祁栋林
  • 1篇肖建设
  • 1篇乔继英

传媒

  • 2篇湖泊科学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沙漠
  • 1篇高原气象
  • 1篇Pedosp...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年份

  • 4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河源头玛多县高寒草甸地表辐射平衡及土壤热状况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分析黄河源头玛多县典型高寒草甸地表辐射及土壤热状况的变化特征,为黄河源头极其脆弱的高寒草甸发展方向和宏观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黄河源头玛多县典型高寒草甸观测点2009-11-01-2010-10-31每天5min的观测资料,分析玛多高寒草甸辐射及土壤热状况的变化特征。【结果】玛多地区各辐射分量均存在明显的变化特征,除反射辐射外,总辐射、有效辐射和净辐射均在夏季达到最高值,各辐射分量的日变化呈现典型的单峰结构。春夏秋冬地表反射率变化幅度较小,总体均呈"U"型变化,其日变化与太阳高度角关系密切。土壤温度梯度在1月份最大,7月份最小;10-4月土壤温度梯度为负值,4-9月为正值。土壤温度梯度与地表净辐射的相关系数为-0.815,通过了0.01的置信度检验。土壤热通量在表层(10cm)振荡比较明显,说明表层热通量易受外界影响,而在30cm及以下土层土壤热通量变化幅度较小。【结论】黄河源头高寒草甸总辐射、净辐射、反射辐射和有效辐射均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变化,最小值出现在夜间而最大值出现在白天。土壤热通量在春季和夏季均为正值,土壤热量从浅层土壤向深层乃至更深层传输,这段时间内土壤是热量的"汇",冬季则相反。
李晓东李凤霞周秉荣祁栋林肖宏斌周万福王力
关键词:黄河源头土壤热状况
近47年环青海湖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研究近47年环青海湖地区气候变化特征。[方法]利用1961~2007年环湖地区5个气象观测站的气温、降水和日照等气候要素资料,分析各气象要素的年、季、年代变化。[结果]近47年来,环湖地区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其中年平均气温以≥0.30℃/10 a的倾向率上升,年平均最低气温比年平均最高气温上升显著;年平均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3.67 mm/10 a,春、秋季降水量的减少趋势明显,而夏、冬季呈增加趋势,但不明显;年日照时数也呈减少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1.79 h/10 a,夏季日照时数的减少趋势最明显,冬季次之,春、秋季节增加不明显。[结论]该研究为环湖地区气象灾害的有效防御提供了理论参考。
何永晴李凤霞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
Fuzzy Synthetic Evaluation of Wetland Soil Quality Degradation:A Case Study on the Sanjiang Plain,Northeast China被引量:16
2009年
Wetland soil quality degradation caused by large-scale agricultural reclamation on the Sanjiang Plain of Northeast China has been widely reported. A relative soil quality evaluation (RSQE) model and a projection pursuit evaluation (PPE) model based on real-coded accelerating genetic algorithm were introduced to evaluate quality variations in top layers of the main wetland soils on the Sanjiang Plain in 1999 and 2003, respectively. As soil quality degradation boundaries were vague, this study established two fuzzy synthetic evaluation (FSE) models based on the original data and criteria used in the RSQE and PPE models. The outputs of the two FSE models were obtained by choosing two fuzzy composite operators M(∧, ∨) and M(·, ⊕).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FSE, RSQE, and PPE models were correlated. In particular, outputs of the FSE model using M(·, ⊕)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ose of the RSQE model with r = 0.989 at P < 0.01. Compared with RSQE and PPE models, the FSE model may be more objective in showing soil quality variations and was closer to the natural situation, showing the feasi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FSE model in evaluating soil quality degradation. However, the choice of composite operator was of critical importance. The study of wetland soil quality degradation on the Sanjiang Plain was of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soils and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this area in the future.
WANG Jian-HuaLU Xian-GuoJIANG MingLI Xiao-YanTIAN Jing-Han
基于遥感和^(137)Cs方法的半干旱草原区土壤侵蚀量估算被引量:14
2009年
结合遥感地学分析方法和地球化学放射性同位素——137Cs示踪技术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共和盆地塔拉滩草原地区的土壤风蚀量进行估算。利用遥感数据获取研究区土壤侵蚀强度相对等级图斑,在不同等级侵蚀空间信息中选取137Cs样品采集点,并测定土壤样品中的137Cs含量,以此确定不同等级侵蚀类型的土壤侵蚀量。结果表明,在本研究区发生的风力侵蚀强度不大,主要属于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类型,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7.12%和35.58%,二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2.70%,侵蚀模数介于220.28~580.13 t.km-2.a-1之间;只有极小区域发生了强烈以上侵蚀,面积为22.14 km2。在本区还发生强烈的堆积过程,出现大面积的风沙堆积区域,面积约322.67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1.78%。本区年均土壤总侵蚀量约为87~115万t,总堆积量约为55~78万t,平均每年由塔拉滩向龙羊峡水库输入的土壤量约为32~37万t。此方法可以对干旱环境中土壤风力侵蚀进行快速的较为客观的估算,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沙占江马海州李玲琴樊启顺吴非权
关键词:遥感半干旱草原土壤侵蚀量共和盆地
青海湖流域50年来(1956-2007年)河川径流量变化趋势——以布哈河和沙柳河为例被引量:19
2010年
通过对青海湖流域布哈河和沙柳河50年来的河川径流量分析发现,布哈河和沙柳河年径流量50年来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这两条河流的河川径流量对青海湖水位下降所起的作用不明显;布哈河月平均流量的年际变化在1月、2月和3月有减少的趋势,沙柳河月平均流量的年际变化在1月、2月、4月和5月亦有减少的趋势;布哈河的径流量大于沙柳河的径流量,在55%-91%频率范围内,布哈河的径流量小于沙柳河的径流量,在其它频率范围内,布哈河的径流量显著大于沙柳河的径流量,在一年中,布哈河和沙柳河的月径流量具有显著的差异;布哈河来水丰沛期是20世纪60年代,贫乏期是90年代,70和80年代为平水期;沙柳河月径流量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一直比较稳定,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李岳坦李小雁崔步礼彭海英伊万娟
关键词:径流量
青海马麝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5
2010年
吕向辉乔继英吴晓民王静胡罕裴俊峰张洪峰封托王启军孔飞李涤非
关键词:肠道寄生虫马麝反刍动物高山草甸偶蹄目灌木
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湿地概念生态模型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湿地是地球上的一种重要生态系统,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理念,进行湿地保护与管理,既是湿地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当前湿地保护与管理的客观需求。湿地生态模型是以湿地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的模型,是对湿地生态系统组成、结构、过程和功能进行简化、类比或抽象,是用来反映湿地生态系统各种过程和关系的定性或定量化工具。湿地概念生态模型是各类湿地生态模型中最基本的类型,是对湿地生态系统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简约的定性表达,特别是指人类活动影响下湿地生态系统因子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概念性表达。湿地概念生态模型构建的主要目的是旨在识别人类活动对湿地生态系统的驱动与胁迫,这些驱动与胁迫产生的一系列生态效应,以及湿地生态系统对此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因子组成的,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具有多向反馈和调节机制的复杂大系统或巨系统。影响系统状态或驱动系统变化的因子众多,既有来自系统内部的、也有来自系统外部的,它们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往往具有联动关系和因果效应。湿地概念生态模型就是在生态系统管理理论指导下,将这些系统因子及其关系抽象并提取出来,以"驱动—胁迫—效应—表征"为主线,判断系统变化与演化背后存在的因果关系,构建能够反映系统变化与演化特征和规律的结构性关系网络模型。湿地概念生态模型研究的意义在于在科学与决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实施湿地生态保护与管理提供指导,同时为建立湿地数量化模型奠定基础。
王建华田景汉李小雁
关键词:生态模型湿地生态系统管理
基于EOS/MODIS数据的近10 a青海湖遥感监测被引量:22
2012年
选取青海湖周边地区气候资料及青海湖近10 a MODIS遥感资料,通过分析水体面积和水位、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变化揭示青海湖面积的变化趋势。对青海湖近10 a遥感监测以及青海湖周边地区气候要素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2001—2010年10 a来青海湖周边地区年平均气温显著增加,平均每年升温0.12℃,年降水量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青海湖水位虽然在近50 a内持续下降,而在2001—2010年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增加趋势非常明显。从MODIS遥感资料对青海湖10 a来4月和9月的湖水面积监测结果显示,4月和9月青海湖面积在2001—2010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与4月和9月的水位呈极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18和0.875(P<0.05)。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青海北部一些地区降水量增多或气候变湿,而暖湿型的气候导致的降水量增多最终可能是水位升高的主要原因,且这种气候变湿的趋势使10 a来青海湖面积增大趋势明显。
李晓东肖建设李凤霞校瑞香徐维新王力
关键词:遥感监测水位
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蒸发皿蒸发量变化(1961-2007年)及趋势分析被引量:15
2010年
采用单调趋势的非参数统计检验Mann-Kendall(M-K)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1961-2007年20cm小型蒸发皿蒸发量及其影响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7a来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的蒸发皿蒸发量平均每年减少4.47mm,各季节的蒸发皿蒸发量除秋季变化不显著外,其它各季以0.55-1.83mm/a的速率减小,其中春季减幅最大,其次是夏季,冬季减幅最小;日照时数的减少导致了气温日较差变小和空气饱和差的减小,是造成该研究区域蒸发皿蒸发量减小的主要原因.
李岳坦李小雁崔步礼伊万娟张强孙久虎
关键词:青海湖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影响因素
青海湖流域水资源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及其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在分析青海湖流域水资源和社会系统相关要素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青海湖流域水资源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前后,青海湖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与环境状况进行动态仿真及趋势预测。根据青海湖1959—2000年历年水量平衡数据运行模型,得出的各个变量时间序列数据与实测数据误差均在6%以内,其中实测水位与模型计算水位误差均为4.3%。表明模型能够反映青海湖水量平衡系统的实际特征,可以用来预测未来各种流域治理方案实施后的动态发展过程。预测模型结果显示,青海湖流域人类活动耗水从工程实施前2008年的0.48×108m3增加到工程完成后2017年的2.60×108m3。由于人工降水增加入湖水量,2050年青海湖水位将达到的3 190.2 m,下降趋势减缓。
王学全
关键词:青海湖流域水资源系统动力学生态工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