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8A04-08)
-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2
- 相关作者:黄凤宽吴碧球黄所生韦素美凌炎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总站更多>>
-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广西青年科学基金广西留学回国人员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水稻种质资源发掘被引量:14
- 2012年
- 为了发掘出对褐飞虱生物型Ⅱ、孟加拉型及白背飞虱具有抗性的稻种资源供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育种选用,采用苗期群体鉴定法对383份水稻种质资源进行了抗性鉴定。发掘出107份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的稻种资源。其中,抗褐飞虱生物型Ⅱ兼抗白背飞虱的稻种资源58份,占抗性鉴定总数的15.14%;抗褐飞虱孟加拉型兼抗白背飞虱的稻种资源49份,占抗性鉴定总数的12.79%。本研究发掘的107份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的稻种资源,在育种时可作为亲本选用。
- 黄凤宽黄所生吴碧球韦素美
- 关键词:褐飞虱白背飞虱稻种资源
- 广西白背飞虱生物型测定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测定广西白背飞虱的生物型组成结构,为抗白背飞虱育种和该虫的可持续控制提供指导。【方法】以TN1(感虫对照)、N22(含Wbph1基因)、ARC10239(含Wbph2基因)、Ptb33(含Wbph3基因)、N'DiangMarie(含Wbph5基因)为鉴别水稻品种,采用群体集团检测法检测白背飞虱田间种群的致害性,用蜜露量检测法测定白背飞虱田间种群个体生物型。【结果】不同监测点白背飞虱的致害能力表现不一,总的表现为对含Wbph1、Wbph2基因的鉴别品种的致害能力较强;所监测的代表点白背飞虱以Ⅰ型所占的比例较多,近年来龙州、合浦、容县、田阳、永福白背飞虱Ⅱ型所占的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结论】在广西进行水稻抗白背飞虱育种亲本选择时尽量不要选用含Wbph1、Wbph2基因的品种;推广的抗虫品种必须抗白背飞虱Ⅰ型,且对白背飞虱Ⅱ型也要有一定的抗性。
- 黄所生黄凤宽吴碧球张雪丽农春莲凌炎龙丽萍
- 关键词:白背飞虱致害性生物型
- 水稻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核心种质研究进展
- 2011年
- 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l和自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Horvath)是水稻生产上最重要的远距离迁飞性害虫。特别是褐飞虱发生面积最广、危害最为严重,对我国当前水稻生产已构成严重威胁。水稻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核心种质及其创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国内现有核心种质资源状况,结合我国水稻核心种质研究存在的问题,联系国外种质研究的新动向,提出我国水稻新种质研究中构建抗褐飞虱兼抗自背飞虱的核心种质,为解决我国水稻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育种种质基础狭窄问题提供参考。
- 张雪丽张清泉黄凤宽
- 关键词:核心种质抗褐飞虱白背飞虱迁飞性害虫资源状况种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