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

作品数:175 被引量:2,729H指数:27
相关作者:刘怡君贺建桥蒋熹王宁练武小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5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2篇天文地球
  • 4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5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7篇水利工程
  • 6篇经济管理
  • 6篇社会学
  • 6篇文化科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自然科学总论
  • 4篇理学
  • 3篇医药卫生
  • 3篇政治法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2篇土壤
  • 17篇冰川
  • 13篇舆论
  • 13篇污染
  • 11篇网络
  • 8篇七一冰川
  • 6篇砷污染
  • 6篇气候
  • 6篇污染土
  • 6篇污染土壤
  • 6篇干旱
  • 6篇超网
  • 6篇超网络
  • 5篇氮肥
  • 5篇亚热带
  • 5篇微生物
  • 5篇干旱区
  • 4篇砷污染土壤
  • 4篇青藏
  • 4篇青藏高原

机构

  • 151篇中国科学院
  • 36篇中国科学院研...
  • 26篇中国科学院大...
  • 16篇中国科学院大...
  • 12篇中国科学院亚...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中国科学院数...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湖南省农业科...
  • 3篇中国科学院自...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工业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西南财经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新乡医学院
  • 2篇扬州工业职业...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西南大学

作者

  • 16篇刘怡君
  • 14篇蒋熹
  • 14篇贺建桥
  • 13篇王宁练
  • 12篇武小波
  • 10篇周东美
  • 10篇李全莲
  • 9篇宋高举
  • 8篇张健
  • 7篇马宁
  • 7篇李锋瑞
  • 7篇蒲健辰
  • 7篇林先贵
  • 7篇李倩倩
  • 7篇陈亮
  • 6篇孙文科
  • 6篇尹睿
  • 5篇魏文学
  • 5篇谢君
  • 5篇王玉军

传媒

  • 16篇冰川冻土
  • 11篇土壤学报
  • 10篇土壤
  • 9篇环境科学
  • 8篇地球化学
  • 8篇中国沙漠
  • 7篇地球物理学报
  • 6篇生态学报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大气科学
  • 4篇上海理工大学...
  • 4篇气候与环境研...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科技导报
  • 3篇数学的实践与...
  • 3篇矿物岩石地球...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管理评论
  • 2篇土壤通报
  • 2篇系统工程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12篇2015
  • 17篇2014
  • 13篇2013
  • 9篇2012
  • 14篇2011
  • 12篇2010
  • 24篇2009
  • 44篇2008
  • 22篇2007
  • 12篇2006
  • 1篇2005
1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6年黑河水系典型流域冰川融水径流与出山径流的关系被引量:19
2008年
利用2006年夏季祁连山七一冰川野外观测资料,计算了2006年七一冰川的冰川融水径流模数,为119.85L.s-1.km-2,是20世纪70年代七一冰川径流模数的2.23倍;依据径流模数估算出2006年冰川融水径流在黑河4条支流出山径流量中的比重为9.6%,大于1991年8.2%的统计值。黑河流域东部河流出山口径流量中冰川融水所占比重变化不大,西部河流冰川融水补给比重显著增大,强烈反映了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祁连山冰川对气候变化过程的响应。
贺建桥宋高举蒋熹李全莲武晓波
关键词:径流模数出山径流黑河流域
冰川运动速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为例被引量:14
2010年
山地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最为敏感,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山地冰川和极地冰盖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冰川运动速度的变化是气候变化的结果之一。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是中国西部山地冰川的代表,本文以1981-2007年27a的运动速度资料与1982年以来的季节运动速度资料为基础,结合冰川物质平衡、气温、降水等资料分析冰川运动速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发现,27a来1号冰川运动速度下降趋势明显,冬、夏季节运动速度波动较大,但夏季运动速度较大。气候变化通过冰川物质平衡的改变作用于冰川运动速度,物质平衡的持续亏损最终导致了冰川运动速度的持续降低。夏季的高温与降水对冰川运动速度具有加速的作用。
周在明井哲帆赵淑惠韩添丁李忠勤
关键词:冰川气候变化
蚯蚓(Eisennia foetida)对玉米根际As、P形态转化及其吸收的影响被引量:10
2007年
从湖南省石门县的As矿区附近采集不同程度As污染的农田土壤,通过盆栽添加秸秆和接种蚯蚓等处理来研究蚯蚓对玉米根际As、P形态转化及其吸收的影响,10周后收获玉米,测定了玉米生物量、体内As、P含量以及根际土壤中As、P形态.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不论土壤含As浓度高低,接种蚯蚓或同时施加秸秆增加玉米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量,最高分别高出对照149%和222%.在中、高As土壤中,玉米地下部As浓度是蚯蚓和同时添加秸秆处理中最高,地上部是单接蚯蚓处理高于单施秸秆处理.不同As浓度下,地下部P浓度是单接蚯蚓处理的最高,地上部是单施秸秆处理的最高.逐级提取法分析根际土壤As、P形态表明,低As土壤中Ca-P影响玉米吸收As(r=0.981),中、高As土壤中晶态的Fe、Al水合氧化物态As不利于玉米吸收Al-P,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53、0.997.接种蚯蚓或同时施加秸秆,促进根际土壤中非专性吸附态的、Fe和Al结合态的As形态含量以及O-P含量升高,在中、高As土壤中效果更明显.
白建峰林先贵尹睿张华勇王俊华陈雪民李江元
关键词:蚯蚓玉米砷污染土壤秸秆
不同生境下锌镉在伴矿景天不同叶龄叶中的富集与分布特征被引量:17
2010年
田间试验、温室盆栽和生长室水培试验研究了Zn和Cd超富集植物伴矿景天不同叶龄叶片的Zn、Cd富集和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田间条件下伴矿景天新叶中Cd浓度高于成熟叶、但新叶中Zn浓度低于成熟叶。温室盆栽试验发现,连续种植伴矿景天,第4季时低污染土壤(S1)上新叶中Zn浓度低于成熟叶,但高污染土壤(S4)上新叶中Zn浓度高于成熟叶;而到了第6季,S1、S4上新叶中Zn浓度均低于成熟叶,且在S1上两者达到显著水平;第4和第6季,伴矿景天新叶中Cd浓度始终高于成熟叶(除S1成熟叶中Cd浓度略高于新叶外)。水培试验结果发现,无论在高Zn(600μmol/L)、高Cd(100μmol/L),还是低Zn(10μmol/L)、低Cd(1μmol/L)处理,新叶中Zn、Cd浓度均高于成熟叶;而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新叶和成熟叶中Zn、Cd浓度均明显上升。水培条件下,新叶和成熟叶中Zn最高分别为43107、33774mg/kg(以干重计)(600μmol/L,处理56天);新叶和成熟叶中Cd的最高浓度分别为15057、9060mg/kg(以干重计)(100μmol/LCd,处理56天)。这些结果表明,Zn、Cd在伴矿景天新叶和成熟叶中富集和分布与其生长介质中Zn、Cd的浓度尤其是有效态浓度、处理时间及植物所处的生长阶段等有关,同时也表明Zn、Cd优先分布于新叶可能与伴矿景天超富集Zn、Cd的机制有关。
李思亮李娜徐礼生谭维娜周守标吴龙华骆永明
关键词:叶龄
基于经验模型和物理模型研究2013 M_S7.0芦山地震余震序列被引量:6
2015年
基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13 MS7.0芦山地震余震数据我们首先确定了余震空间分布范围并根据G-R关系计算了主震后半小时内的完备震级Mc=3.5,并且得到了ML≥3.5和ML≥3.0的地震在2001年至芦山地震前的背景场地震发生率.通过Omori-Ustu经验定律和两种Dieterich模型对芦山地震余震发生率的拟合,我们发现阶梯型Dieterich模型只能模拟p=1的情况,从而造成了模拟曲线与观测数据的差别;前人研究表明震后滑移同样是产生余震的原因,如果假设余震序列由主震静态剪应力Δτ和震后滑移共同作用所产生,我们数值模拟得到的对数型Dieterich模型能够较好地推断余震发生率R随时间t增加而衰减的趋势,能够从物理机制上解释MS7.0芦山地震余震序列衰减指数大于1这一现象.通过对数型Dieterich模型的拟合并结合Andrews的方法,我们还得到MS7.0芦山地震Aσ约为0.155 MPa,ta约为8.4年,这一值与前人研究结果十分接近.
米琦申文豪史保平
数值模拟静态应力扰动下的断层失稳:结果分析兼与Dieterich模型和Coulomb模型的对比被引量:4
2016年
基于大量岩石力学实验,Dieterich和其他研究者(Dieterich,1978;Ruina,1983)首先提出了描述岩石摩擦过程的速率-状态摩擦定律(R-S摩擦定律).如今R-S摩擦定律已成为研究地震成核等地震演化机制的有效手段.Dieterich(1992,1994)最早提出了描述受静态剪应力扰动后断层失稳时间提前或推后的余震触发机制的解析模型.现在Dieterich模型已经成为解释余震随时间衰减规律的Omori定律等地震观测现象的有力工具.与之相对应,广泛使用的Coulomb应力失稳模型也可以给出断层受到静态剪应力扰动后,断层失稳时间的提前和推后量.Dieterich模型和Coulomb应力失稳模型基于不同的物理方法,所以在进行地震危险性评估时,二者均有各自的局限性.本文利用R-S摩擦定律控制的1-D弹簧-滑块模型,模拟计算了理论地震循环以及在不同静态剪切应力扰动下,失稳时间的提前和推后量的变化情况,然后将计算得到的时间提前和推后量分别与Dieterich模型和Coulomb模型的相应计算结果进行了定量化对比和差异性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解释.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对于R-S摩擦定律在参数不变的条件下,断层模型失稳时间的提前和推后量的大小强烈依赖于静态剪应力扰动的大小和作用时间,而且绝对值相同的正、负向静态剪应力扰动造成的失稳时间的提前和推后量的变化情况并不完全一致.在震后松弛/滑移阶段和闭锁阶段,时间提前和推后量是常数,且随静态剪应力扰动绝对值的增大而增大,两者的比值接近于1.0,这与Dieterich模型和Coulomb模型的结果是一致的,相应的差值小于两模型结果的10%.而在自加速阶段,模拟计算结果则存在与Dieterich模型和Coulomb模型结果不同的特征.首先,在自加速阶段模拟计算结果均偏离Coulomb模型,而且时间提前和推后量的比值小于1.0,相异于Coulomb模型的论断.不过当受到正向静态剪应力扰动后,D
解孟雨史保平
探讨太湖历史极端洪水发生年份和水位高程被引量:6
2013年
较之气候水文平均态的缓慢变化,特大洪水引发的灾害对人类社会影响更加显著,而关注极端洪水、认识小概率事件需要更长时间序列。本文通过对太湖钻孔的沉积和磁学参数特征研究,对比太湖文物发掘的历史洪水资料,试图多指标定量重建太湖长序列极端洪水。太湖水则碑对1600~1954A.D.特大洪水记录了15次,通过与现代洪水仪器记录对比和论证,其最低4.03m水位相当于1921~2004A.D.观测太湖的年最高水位80%百分位。太湖钻孔中的沉积粒度和磁化率特征捕捉了水则碑洪水序列中的85%的洪水年,同时补充了水则碑洪水漏失的信号。3次能够被历史文献佐证的洪水沉积信号发生在1766A.D.、1875A.D.和1882A.D.,其洪水水位估计在4.0~4.1m,4.1~4.2m和4.13~4.23m。频谱分析显示了沉积洪水指标与水则碑洪水指标具有3个同步的重现期,分别约在90~102年、60~62年和42~44年。分析历史洪水与PDO一致性的统计关系,获得估计概率为0.17~0.20,肯定了太湖洪水年与PDO存在关联,反映出历史洪水的发生与现代过程相同,受到了太平洋季风环流和夏季降水控制。这些结论为延长洪水时间系列、分析小概率事件、认识极端洪水特征和重现期等提供了重要水文依据。
于革胡守云李春海
关键词:历史洪水
马里亚纳海沟Challenger Deep的岩石圈流变结构与动力学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马里亚纳海沟是西太平洋板块边缘沟-弧-盆体系构造演化的关键地区,其南端的Challenger Deep不仅是地球表面最深点,也是马里亚纳海沟、马里亚纳岛弧、马里亚纳海槽、西马里亚纳洋脊和帕里西维拉海盆的构造汇聚点。开展岩石流变结构与动力学过程研究对于认识Challenger Deep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利用综合地球物理资料,通过对重、磁数据的计算分析,研究马里亚纳沟-弧-槽-盆系统的等效黏滞系数和岩石圈强度等流变学特征。利用地震资料,勾绘海沟之下贝尼奥夫带随深度变化的特征以及陡变形态。计算结果表明:对应马里亚纳海沟-岛弧-海槽系统,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向东凸出,形成弧型异常区;区内异常表现为串珠状线性特征,异常值中间高,两侧低。不同深度岩石圈累积强度比值表明,海沟南北两侧地壳上硬下软,海沟中部地壳上软下硬。在给定应变速率条件下计算的等效黏滞系数东高西低,说明西侧构造体地壳比东侧构造体地壳更容易变形。Challenger Deep岩石圈强度较大,等效黏滞系数较高,具有上硬下软的流变学特征,为板块俯冲在该区的弯曲、撕裂与快速翻转提供了重要条件。地震与重力剖面分析表明,Challenger Deep处的岩石圈累积应力强度和有效粘滞系数条件,可以使马里亚纳海沟俯冲带在重力作用下弯曲、开裂,或部分向南翻转、变陡。
高玲举张健吴时国
关键词:CHALLENGERDEEP流变学
一种改进的时间序列重建方法及其在地下水埋深估计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7年
带噪声传递函数(TFN)模型可通过相关性分析在输入输出序列时间上同步的情况下估计输出序列。基于TFN模型、Kalman滤波和复合型混合演化(SCE-UA)算法,发展一种新的时间序列重建方法,并将其用于地下水埋深估计。该方法将高阶TFN模型表述成状态空间,并用Kalman滤波进行状态估计,基于SCE-UA方法优化TFN模型参数,能够在输入输出序列异步的情况下率定TFN模型并用于时间序列重建。最后,利用已有降水和地下水观测资料验证该方法,并重建了中国东北部分地区40年地下水埋深序列,结果表明该方法有较好精度且能反映埋深变化对降水的响应,在各类时间序列重建中具有一定推广性。
袁星谢正辉
关键词:KALMAN滤波地下水埋深
川西高原重磁异常特征与构造背景分析被引量:22
2015年
川西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是我国大陆地壳构造变形及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区域.利用最新重力、航磁资料,通过异常分析和反演计算,研究了该区鲜水河断裂、理塘断裂、金沙江断裂的重磁异常特征、莫霍面特征、居里面特征,分析得出了这些断裂的深部地质结构与构造背景.计算表明:川西高原莫霍面东南浅、西北深,地壳厚度在43~63km之间.居里面特征表现为条带状,深度在17~23km之间.其中,鲜水河断裂带对应莫霍面深度梯度带,居里面为高低起伏圈闭.理塘断裂带北段莫霍面局部隆坳相间,南段莫霍面逐渐抬升,居里面呈现由西向东加深的梯度带.金沙江断裂带,居里面形成局部抬升,深部可能存在高温地热异常源.综合分析认为,川西高原地壳结构主要特点为:增厚的下地壳,热-塑性变形的中地壳,脆性变形的上地壳.
高玲举张健董淼
关键词:川西高原川滇菱形块体地壳结构重磁反演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