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2JJD860007)

作品数:10 被引量:36H指数:3
相关作者:石义彬吴鼎铭吴世文林颖冯强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新媒体
  • 4篇媒体
  • 3篇媒介
  • 2篇话语
  • 1篇颠倒
  • 1篇新媒体传播
  • 1篇新媒体时代
  • 1篇新媒体事件
  • 1篇新闻
  • 1篇新闻伦理
  • 1篇形态演进
  • 1篇行动者
  • 1篇演进
  • 1篇意识形态
  • 1篇议题
  • 1篇影像
  • 1篇诱致
  • 1篇政府
  • 1篇政府管理
  • 1篇政治

机构

  • 10篇武汉大学

作者

  • 9篇石义彬
  • 4篇吴鼎铭
  • 3篇林颖
  • 3篇吴世文
  • 2篇冯强
  • 1篇杨喆

传媒

  • 2篇当代传播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新闻爱好者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学术研究
  • 1篇新闻界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现代传播(中...
  • 1篇新闻与传播评...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构性失衡”:我国食品安全议题的消息来源与报道框架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通过对六家日报一年内有关食品安全议题的683篇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研究揭示了媒体在食品问题报道中存在的"结构性失衡"问题。研究发现,媒体报道以呈现"问题预防"阶段为主,但忽视对问题发生和具体治理的报道;来自公众爆料和独立调查报道等渠道的报道较少;消息来源引述的多元化程度很低;新闻主体侧重于强调政府形象,包括突出其工作动态、业绩和治理手段,对企业及产品问题进行揭露、曝光;在新闻主题框架中,"政府行动"框架占据最多比例,其次是"企业问题"框架,不同框架在报道立场上存在显著差异。研究指出,媒体报道的整体失衡进一步放大了食品风险。
冯强石义彬
关键词:食品安全
媒介技术史视角下的西方新媒体传播思想图谱
2014年
近几年,学界内不断强调传播学本土化研究的重要性,但任何理论创新都必须立基于传统之上的反思与继承。通过媒体技术史的研究视角,我们发现,西方新媒体传播研究主要从三条路径展开:新媒体技术的社会嵌入研究、技术的两重性研究以及微观的信息符号传播研究。由此,新媒体技术的研究逐步发展为更为理性的、综合的、微观的社会学研究范式。
石义彬林颖吴鼎铭
关键词:新媒体社会嵌入
话语转译与意义勾连:网络集体行动的多元逻辑——以“南京梧桐树事件”为例被引量:3
2014年
本文以"南京梧桐树事件"为分析案例,探讨网民在挑战官方政策合法性的过程中,如何采用话语转译与意义勾连两种话语和行动策略,进行情感动员、资源动员与"政治机遇"扩大。这对于管理部门深入理解网络集体行动的多元逻辑、正确面对冲突与矛盾、实现社会管理创新具有启示意义。
石义彬林颖吴鼎铭
关键词:互联网
新传播技术扩散与使用对我国政治发展的影响研究
2013年
新传播技术扩散与使用给面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的中国政治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从公民政治参与的角度看,新传播技术扩散与使用推动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新形式"网络政治参与"的兴起与发展。推动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发展,需要拓宽多元的公民政治参与渠道,制定网络管理法规,提高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素养。从政府管理的角度看,新传播技术扩散与使用一方面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促进政府管理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促使政府更好地回归服务本位,另一方面给政府管理人员的素质、政府管理组织的架构与政府管理文化的转型带来了挑战。这要求我们切实改善政府管理,提高政府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扁平化"的政府管理组织,培育以"赋权和服务"为导向的新型政府管理文化。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看,新传播技术扩散与使用促进了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发展,同时也给我国主流政治文化的建构与传播带来了诸多挑战,迫切需要提升公民对我国主流政治文化的认同,积极引导与疏导非主流政治文化。
吴世文石义彬
关键词:政治发展政治参与政府管理政治文化
数字沟在信息社会关系中的使用空间被引量:2
2015年
数字沟事关信息使用的数量与品质问题,是社会结构性不平等因素的体现,同时对社会分层、社会资本与政治参与等社会问题造成深远影响。数字沟隐含着更深刻的社会权力支配关系,它涉及社会分层、社会资本、社会流动等广泛的社会问题,也涉及技术赋权和媒介素养等系列命题,这对理解和分析转型时期的中国信息社会尤为重要。
冯强杨喆
关键词:新媒体社会不平等社会分层
新媒体事件中多元行动者的行为模式研究——基于公权滥用诱致型新媒体事件的考察
2013年
新媒体事件是事件行动者建构的公众事件,行动者的行为模式影响着事件的发展。本研究以公权滥用诱致型新媒体事件为例,运用探索性个案研究法来考察公众、媒体和政府在21起典型事件的爆发期、蔓延期和平息期所采取的行为模式。公众常常以主动的行动者的姿态采取"挖掘事件真相式""道德评价式""呼吁社会改革式"的行为模式;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因采取"沉默-控制式""澄清-定性式""事件处理式"的行为模式而成为被动的行动者,事件平息阶段上级政府有关部门采取"纠错问责式"的行为模式来纠正下级政府的行为并开展问责;媒体在"主动-被动"的"频谱"上介入公众和政府之间并受到二者博弈的影响,或采取"披露事件真相式"的行为模式而偏向公众一方,或采取"沉默式"或"政府导向型"的行为模式而偏向政府一方,但在事件平息阶段大多采取"认同事件处理式"的行为模式与政府保持一致。本研究对人们准确理解公权滥用诱致型新媒体事件的社会建构过程具有启发意义,对政府有关部门正确应对事件具有参考价值。
吴世文石义彬
关键词:新媒体事件
论媒介形态演进与话语权力的关系变迁——以话语权为研究视角被引量:14
2013年
本研究以话语权为研究视角,探讨媒介形态演进与话语权力的关系变迁问题。研究发现:权力集团对大众实施的"询唤"和规训超越了过去"人盯人"的监视形式,进入了更为隐蔽和有效的"颠倒式敞视"阶段,"询唤"和规训得以更为顺利地完成。这种基于话语权的控制方式在互联网时代受到了来自技术赋权的挑战,使社会个体参与到公共决策的制定和公共领域的对话中成为可能。
石义彬吴鼎铭
关键词:话语权
影像话语的抗争——以公民社会理论为视角被引量:3
2013年
近几年,大量来自民间个体的影像在互联网上不同程度地推动了新媒体事件的发展和转折,成为普通受众参与公共事件的有效手段,也为学界讨论新媒体的政治与社会功能提供了新的视角。民间影像首先是一种民间意识形态的自我呈现和复调式影像话语叙事,同时,它以一种真实"在场"的方式重新呈现公共事件的多维度历史事实,有力地推动了人们在互联网平台上的理性交流以及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最终促进了公民社会的建构。
石义彬吴鼎铭
关键词:民间影像公民社会
反思与超越:论媒介与文化研究的功能主义意识形态被引量:2
2015年
功能主义意识形态作为功能主义研究的极端表现形式,通常与工具理性和实用主义捆绑在一起,将媒介与文化研究看作是文化系统的一部分,强调其社会维持功能,并在此过程中遮蔽与忽视了文化研究的多元性与反思性。媒介与文化研究的功能主义意识形态主要表现在受经济利益驱使、受政治权力控制与学科内部的自我规训3个层面。在思想越来越多元化的新媒体时代,媒介与文化研究要避免成为单纯的社会管制工具和经济增值途径,在研究范畴上要更广泛地干预现实,关注公共利益,拷问社会的不公和隐蔽问题,提供更为理想和公平的解决方案。而在研究路径上,则要回归文化意义建构与多元互动,并重拾其应有的反思与批判能力。
林颖石义彬
关键词:文化研究功能主义意识形态文化主体性多元性
新媒体时代新闻伦理实践的困境及取向——从“陈永洲事件”谈起被引量:7
2014年
本文以《新快报》"陈永洲事件"为例,探讨新媒体时代新闻伦理实践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认为媒体从业人员需要面向全球新闻传播、面向不断扩展的媒介生态系统、面向争议性事件开展新闻伦理实践,从而增强媒体机构公信力,维护自身的社会形象。
吴世文石义彬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新闻伦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