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2010R1037-3)

作品数:11 被引量:64H指数:5
相关作者:李志忠靳建辉胡凡根赵倩张辉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教育部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理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气候
  • 5篇变暖
  • 4篇全球变暖
  • 3篇泥炭
  • 3篇古气候
  • 3篇腐殖化
  • 3篇腐殖化度
  • 2篇天湖
  • 2篇气候变化
  • 2篇老红砂
  • 2篇季风
  • 2篇辨析
  • 2篇不确定性
  • 1篇东亚冬季风
  • 1篇东亚季风
  • 1篇冬季风
  • 1篇有机质
  • 1篇早全新世
  • 1篇生态系统
  • 1篇松林

机构

  • 11篇福建师范大学
  • 4篇兰州大学
  • 4篇教育部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赣南师范大学
  • 1篇福建省湿润亚...

作者

  • 9篇李志忠
  • 8篇靳建辉
  • 7篇胡凡根
  • 5篇张辉
  • 5篇姜修洋
  • 5篇赵倩
  • 4篇刘秀铭
  • 3篇陈秀玲
  • 2篇夏菁
  • 2篇赵国永
  • 2篇朱芸
  • 2篇王贤立
  • 2篇马鹏
  • 2篇雷国良
  • 1篇杨邦
  • 1篇陈光水
  • 1篇祝淑雅
  • 1篇范跃新
  • 1篇熊平生
  • 1篇陈渠

传媒

  • 6篇亚热带资源与...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福建仙山泥炭腐殖化度记录的1500年来气候变化被引量:2
2012年
以福建北部屏南仙山泥炭剖面岩性、孢粉记录、C/N值作为参考,讨论了仙山泥炭剖面腐殖化度的气候环境意义。依据AMS^(14)C测年数据构建年代序列,以腐殖化度为主要代用指标,将最近1500 a来的气候变化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Ⅰ:AD 527—850,相当于隋唐温暖期,泥炭腐殖化度较高,指示气候温暖湿润;Ⅱ:AD 850—1750,腐殖化度总体较低,反映总体上较寒冷干燥的气候,其中中世纪暖期(MWP)信号较弱,而小冰期(LIA)寒冷气候表现明显。Ⅲ:约AD 1750至今,腐殖化度为剖面最大值,且波动较大,显示为温暖湿润环境。利用re dfit方法对泥炭剖面腐殖化度和C/N时间序列进行谱分析发现,存在173 a、41 a、32 a、22 a的显著周期,反映了中低纬度亚热带季风区气候变化对太阳活动的响应。
胡凡根李志忠靳建辉张辉赵倩
关键词:泥炭腐殖化度古气候变化
从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角度辨析大气CO_2浓度与全球变暖关系被引量:3
2012年
根据古气候记录的温度与大气CO2浓度变化的关系,结合近百年尺度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碳库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模式,探讨大气CO2浓度升高与全球变暖的关系.结果发现,不论是古气候记录的大气CO2浓度升高的时间滞后于升温的时间,还是古气候与近百年来大气CO2浓度升高幅度相近条件下,两者升温幅度存在约10倍差异的事实,均不支持"大气CO2浓度升高驱动了全球变暖"的观点.近百年尺度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碳汇功能随升温降低从而增大了大气CO2来源,这有可能是"温度升高促进了大气CO2浓度增加"的原因.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降低的驱动机制可能是由于升温降低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增大了异氧呼吸和有机碳分解速率所致;而海洋CO2吸收能力的降低则可能与升温导致CO2溶解度、海水盐度降低以及海洋温盐环流削弱或破坏等有关.
范跃新徐玲琳刘秀铭陈光水杨智杰王健
关键词:全球变暖大气CO2浓度生态系统
福建东部海坛岛老红砂敏感粒度组分对东亚冬季风演变的响应被引量:13
2013年
本文在福建东部海坛岛青峰老红砂剖面年代学框架基础上,通过2.5cm等间距高密度采样进行粒度分析,采用粒级-标准偏差方法提取敏感粒度组分,并证明敏感粒度组分平均粒径可作为东亚季风的强弱变化的替代指标,据此建立了约44.0ka以来青峰剖面老红砂记录的冬季风演变序列。结果显示,约44.0ka以来东亚冬季风经历了3个演变阶段:①44.0~25.5ka BP东亚冬季风较弱,呈现在波动中逐步增强趋势;②25.5~15.5ka BP为东亚冬季风最强盛期,并呈现高频波动特点,东亚冬季风在21.8ka BP前后达到鼎盛期;③15.5~7.1ka BP为冬季风减弱期,但在11~10ka BP前后,冬季风突然显著增强。相邻剖面平均粒径记录的冬季风演变阶段也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对比发现,青峰剖面老红砂敏感粒度组分的气候记录与长江下游葫芦洞石笋δ18 O和格陵兰GISP2冰芯δ18 O记录之间有较好的吻合,尤其对新仙女木事件和4次H事件三者都有记录,但青峰剖面对D-O旋回记录信号不明显。
胡凡根李志忠靳建辉赵倩张辉王贤立夏菁
关键词:老红砂东亚冬季风HEINRICH事件
辨析“气候变暖”被引量:5
2012年
近年来人们对"气候变暖"及其机制的争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可能是因为气候变化不再是单纯研究大气变化规律的科学,而变成一门与"减排方案"和"征收碳税"有关的政治与经济问题相联系,与国家经济利益有关的崭新课题."气候变暖"既与利益有关,就会难免偏离公正,偏离纯理论科学.本研究对国内外"气候变暖"最新动态进行回顾分析,得出以下认识和结论.1)过去百年城市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器测温度数据,如果没有对"热岛效应"进行矫正,无疑高估了过去百年全球升温的幅度;2)过去百年全球有所变暖是事实,但不同学者增温估算不一致.不仅升温幅度不确定,而且人类和自然因素对升温贡献各占多少也不确定;如果考虑到城市发展对增温估算的影响,过去百年增温应当比0.4℃更低,远没有达到历史上次级波动的变化范围.3)尽管过去百年地球有所变暖,但在万年轨道尺度上,现在地球处于变冷的大趋势过程中.对现在气候变暖更合理解释,是属于变冷大趋势中的次级变暖波动;4)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大气CO2浓度变化总是落后于温度变化,即总是温度驱动着CO2变化,而不是CO2浓度驱动地球增温.
刘秀铭李志忠雷培文赵国永姜修洋陈秀玲陈家胜朱芸吕镔雷国良李平原靳建辉陈渠
关键词:气候变暖
试论未来极端气候事件发展趋势的不确定性被引量:4
2012年
极端气候事件是在一定时间尺度上发生的不同于气候系统平均状态的气候突变.早第三纪的最热事件(PETM),第四纪中国黄土高原古土壤S4、S5记录的暖湿事件,砂黄土L9、L15记录的干冷事件等都是在轨道时间尺度上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末次冰消期的YD冷事件、全新世9次冷事件是在千—百年尺度上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这些极端气候事件出现于地球气候系统不同的冷暖背景下,它们的成因机制和表现形式有很多不确定性.20世纪以来发生的干旱、洪水、飓风、雪灾、沙尘暴等极端气候事件,无法用持续增加的温室气体的变化来解释.关于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随"全球变暖"而增加的结论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因此,简单地将现代极端气候事件统统归因于"气候变暖"既不科学也不合理.深入研究各个时间尺度上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的波动性、周期性和不确定性特征,有助于科学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的发展趋势.
李志忠刘秀铭陈秀玲姜修洋雷国良朱芸靳建辉胡凡根
关键词:极端气候事件全球变暖不确定性
近2000a温度变化及全球变暖不确定性
2012年
近年来有关温室气体,特别是CO2浓度上升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将引起灾难性后果的理论,已成为全球关注和讨论的重点.本研究通过分析和总结器测资料和最近2000 a来温度序列,得出如下观点和结论:1)全球变暖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全球升温的幅度存在不确定性;2)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影响着气候变暖,仅从自然因素方面考虑未来存在降温的可能,因此未来温度的变化趋势很难预测;3)过去2000 a来冷暖变化频繁交替,最近100 a来的升温速率是否是过去2000 a中最大的时期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在得出明确结论之前,需要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明确这些不确定性.
翟水晶杨邦姜修洋李志忠
关键词:温度不确定性
全球气候变化大趋势与次级波动被引量:2
2012年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近百年升温约0.74℃,并将气候变化归因于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然而该报告中的多处结论引起了国际社会对IPCC报告的广泛质疑.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对全球升温贡献有多大?人为过程与自然过程对全球变暖分别贡献多少?IPCC评估报告中过去百年0.74℃的变化是否为变冷总趋势中的次级波动?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梳理了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相关研究成果.结果显示,第四纪以来的地球气候波动主要受控于太阳辐射变化周期,各个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既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也同时存在次一级的波动.在全新世晚期气候变冷的背景下,气候变化千年—百年尺度上同样存在一系列周期性和次级波动,且波动范围在0.5~6℃之间变化.IPCC报告中百年气候变暖的合理解释是全球变冷趋势下的次级波动.
靳建辉刘秀铭赵国永祝淑雅陈斐然叶桂萍
关键词:气候变化全球变暖
福建晋江海岸带老红砂多期发育模式初步研究被引量:22
2012年
我国东南沿海广泛分布的老红砂是海岸环境演变的产物。通过对福建晋江海岸带科任(KR)老红砂剖面加密采样进行OSL测年和粒度分析,初步确定了老红砂发育期次及其形成时代。以OSL测年值为基础,在统一的时间标尺上综合对比全球海平面和东亚季风变化序列,探讨了老红砂发育模式及其环境意义。研究表明:科任老红砂主要是晚更新世末次间冰期以来发育的,主要发生在约125~9ka期间,可以划分为6个沉积期,分别为125~115ka,105~97ka,84~74ka,61.5~52.0ka,39~29ka和15~9ka,期间可能存在至少5次明显的沉积间断。结合台湾海峡的水深变化特点分析,当海平面低于-70m时,由于研究区远离古海岸线,因而不可能有海岸风沙沉积;当海平面低于-15m高于-70m时,受到较强冬季风吹扬搬运海滩砂再沉积过程的影响,研究区可能有海岸风沙发育;当海平面高于-15m时,古今海岸线位置接近,在各种强度的冬季风作用下,研究区都会有海岸风沙广泛发育,并经历强烈的红化作用。即,科任老红砂主要发育于晚更新世末次间冰期以来气候暖湿的高海面和较高海面时期,而在末次冰期的低海面时期多次缺失海岸风沙沉积,尤其是末次盛冰期(LGM)的最低海面时期,现代海岸带所在区域老红砂发生沉积间断。
胡凡根李志忠靳建辉陈秀玲夏菁王贤立
关键词:老红砂光释光海平面变化东亚季风
福建屏南天湖山泥炭腐殖化度记录的早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被引量:11
2011年
以14C测年为基础,构建了天湖山泥炭剖面的年代序列,通过对研究区泥炭腐殖化度与有机质的分析研究,发现两者呈现出很好的相关性,共同记录了研究区约9.5 ka BP以来的气候变化,可划分出3个主要阶段:1)早期(9.5 ka BP~6.3 ka BP)泥炭腐殖化度最低,指示气候湿热,其中7.9 ka BP~6.3 ka BP为整个剖面腐殖化度最低值阶段,可能为研究区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期(全新世大暖期)阶段;2)中期(6.3 ka BP~2.8 ka BP)泥炭腐殖化度较低,指示气候温凉湿润;3)晚期(2.8 ka BP以来),泥炭腐殖化度偏高,波动较大,指示气候温凉偏干.利用redfit红色噪声谱分析发现,有机质含量变化时间序列中存在948 a、268 a、342a的准周期,反映了中低纬度亚热带季风区气候变化对太阳活动的响应.
胡凡根李志忠姜修洋靳建辉张辉赵倩马鹏
关键词:泥炭腐殖化度全新世古气候
福建北部天湖山全新世泥炭古气候记录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通过对福建北部天湖山泥炭沉积记录的有机质含量和腐殖化度等多种环境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在可靠14C测年技术的支持下,恢复了福建北部天湖山近10cal kyr BP以来的气候与环境演变过程.结果发现,泥炭有机含量和腐殖化度敏感地记录了研究区古气候变化信息,其低值指示气候相对暖湿,高值指示气候相对冷干.约10~4cal kyr BP泥炭有机质含量和腐殖化度较高,指示气候暖湿,是该区域水热组合状况最好;4cal kyr BP以来泥炭有机质含量和腐殖化度较低,指示气候相对干冷.细分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阶段有待于测年精度的进一步提高.
张辉李志忠姜修洋靳建辉胡凡根赵倩马鹏
关键词:泥炭有机质腐殖化度古气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