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0395)

作品数:15 被引量:27H指数:3
相关作者:王全义洪丰孔令斌张小蓓段钟平更多>>
相关机构:济宁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免疫
  • 5篇肿瘤
  • 5篇微载体
  • 5篇细胞
  • 5篇免疫小鼠
  • 4篇急性肝
  • 3篇蛋白
  • 3篇刀豆
  • 3篇动物
  • 3篇动物模型
  • 3篇移植瘤
  • 3篇小鼠
  • 3篇急性肝损伤
  • 3篇肝损伤
  • 3篇MICROC...
  • 2篇蛋白A
  • 2篇刀豆蛋白A
  • 2篇对刀
  • 2篇移植瘤模型
  • 2篇异种

机构

  • 16篇济宁医学院
  • 9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生物技术有限...
  • 5篇吉林大学第二...
  • 3篇济南大学
  • 2篇青岛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大理大学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山东省寄生虫...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菏泽医学专科...
  • 1篇广东省第二人...
  • 1篇济宁市第一人...
  • 1篇单县中心医院
  • 1篇吉林大学第三...

作者

  • 11篇王全义
  • 10篇洪丰
  • 5篇孔令斌
  • 4篇陈煜
  • 4篇司传平
  • 4篇段钟平
  • 4篇张凯
  • 4篇张小蓓
  • 3篇李珊珊
  • 3篇王一波
  • 2篇刘铜军
  • 2篇毕研贞
  • 2篇樊增
  • 2篇王全全
  • 2篇杨永红
  • 1篇孙富强
  • 1篇孙富强
  • 1篇张惠
  • 1篇杨峰
  • 1篇张秋生

传媒

  • 4篇临床肝胆病杂...
  • 3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济宁医学院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医学检验与临...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常免疫小鼠人源结肠癌移植瘤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建立新型正常免疫小鼠人原代结肠癌移植瘤模型,为研究结肠癌在正常免疫情况下的发病机制提供可靠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人结肠癌细胞来自于2017年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细胞组小鼠接种含结肠癌细胞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微载体组接种含microcarrier 6的PBS,细胞-微载体复合物组接种含结肠癌细胞和microcarrier 6的复合物PBS。采用皮下注射方式将各组细胞接种于小鼠右腋皮下,记录肿瘤形成时间、大小、成瘤率及镜下病理学改变等。移植瘤组织采用EnVision二步法行免疫组化染色,根据视野中阳性细胞比例判断移植瘤成瘤效果,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小鼠肿瘤组织中人特异性Alu序列的表达。结果接种肿瘤细胞后,细胞组和微载体组小鼠均无死亡,均未成瘤;细胞-微载体复合物组小鼠在接种后第5~7天于右侧腋窝皮下可触及皮下肿瘤,成瘤率为67%(10/15),接种后2~3周,肿瘤体积可达500 mm3左右。免疫组化结果示,CK20、CDX-2和癌胚抗原均为阳性表达。PCR结果显示,荷瘤小鼠移植瘤组织中可检测到人特异性Alu序列的表达。结论人原代结肠癌细胞以microcarrier 6为载体在正常免疫小鼠体内成瘤,成功地建立了新型正常免疫小鼠人源结肠癌移植瘤模型。
程姝敏刘建玲谌通毕研贞刘昆燕王全义唐慧昕杨永红张小蓓胡瑞瑞刘素芹张凯孔令斌郭道路舒振锋洪丰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微载体免疫
通过对比NSG小鼠探讨正常免疫小鼠人结肠癌移植瘤模型的特点和意义
2020年
目的比较NSG小鼠和正常免疫小鼠两种人结肠癌移植瘤模型的特点,为研究结肠癌发病机制和研制抗结肠癌新药提供更合适的模型。方法将C57BL/6、NSG小鼠分别按移植物的不同分为细胞对照组、细胞-微载体复合物实验组。首先将人结肠癌HCT116细胞与新型微载体共培养,建立细胞-微载体复合物,然后采用皮下注射方式将其接种于小鼠背部,记录肿瘤生长曲线,成瘤率及镜下病理学等特点。结果C57BL/6小鼠实验组均成瘤,成瘤率达80%,对照组均未成瘤;NSG小鼠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成瘤,成瘤率达90%。C57BL/6小鼠与NSG小鼠相比,虽然成瘤速度慢,但镜下病理组织、免疫组化表现一致,均证实异型细胞为人源性结肠癌细胞。结论相比NSG小鼠,借助新型微载体构建正常免疫小鼠人结肠癌移植瘤模型,更确切,真实地反映肿瘤发生、发展与患者免疫功能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为人结肠癌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动物模型。
程姝敏张凯谌通毕研贞刘铜军孔令斌唐慧昕王全义洪丰舒振锋
关键词:结肠癌动物模型微载体
成体人肝源性干细胞外泌体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
2022年
目的探讨成体人肝源性干细胞外泌体(HLSC-exo)不同时间静脉注射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差速离心法提取HLSC-exo,Western blot检测其标志蛋白CD9、CD63的表达,纳米颗粒跟踪分析粒径分布。将56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onA模型组和HLSC-exo治疗组。根据给予磷酸盐缓冲液或HLSC-exo后再注射ConA间隔时间不同,分为3 h、6 h、12 h亚组;检测血清中ALT、AST、TNFα、IL-10水平;比较各组小鼠肝脏大体形态及病理组织变化。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HLSC-exo是直径为90~110 nm的囊泡体,电镜下可见清晰的“茶托样”结构,其特异性标志蛋白CD9和CD63均有明显的表达;空白对照组小鼠ALT、AST水平分别为(31.81±6.74)U/L、(69.75±8.30)U/L。相较于空白对照组,ConA 3 h、6 h、12 h模型组小鼠ALT、AST水平明显升高(P值均<0.001);HLSC-exo 3 h、6 h治疗组ALT、AST水平较ConA 3 h、6 h模型组明显下降[(225.58±115.59)U/L vs(1989.32±347.67)U/L、(1174.71±203.30)U/L vs(2208.33±349.96)U/L,(303.53±126.68)U/L vs(2534.27±644.72)U/L、(1340.70±262.56)U/L vs(2437.13±288.13)U/L,P值均<0.001];与HLSC-exo 6 h治疗组相比,HLSC-exo 3 h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01)。空白对照组小鼠IL-10、TNFα水平分别为(313.51±10.97)pg/mL,(476.05±7.31)pg/mL。相较于空白对照组,ConA3 h、6 h、12 h模型组IL-10水平均明显下降(P值均<0.001);HLSC-exo 3 h、6 h治疗组IL-10水平相较于ConA 3 h、6 h模型组明显升高[(331.61±10.46)pg/mL vs(266.20±8.15)pg/mL、(288.13±10.74)pg/mL vs(264.41±9.12)pg/mL,P值均<0.001];且与HLSC-exo 6 h治疗组相比,HLSC-exo 3 h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01)。相较于空白对照组,ConA 3 h、6 h、12 h模型组TNFα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值均<0.001);HLSC-exo 3 h、6 h治疗组TNFα水平相较于ConA 3 h、6 h模型组明显下降[(478.26±12.99)pg/mL vs(551
韩鲁祥唐慧昕赵振峰李珊珊王全义孔令斌毕慧莹舒振峰段钟平陈煜洪丰
关键词:外泌体伴刀豆球蛋白A
人肝源性干细胞腹腔移植不同时间对刀豆蛋白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人肝源性干细胞腹腔移植不同时间在刀豆蛋白A(Con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小鼠对照组(C组),ConA模型组(M组),人肝源性干细胞(HYX1)+ConA组(E组),M组和E组根据注射磷酸盐缓冲液或HYX1后再注射ConA间隔时间不同,又分为3h(M1、E1)、6h(M2、E2)、12h(M3、E3)、24h(M4、E4)、48h(M5、E5)组。检测外周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小鼠肝组织切片观察各组病理变化,并进行肝脏炎症活动度Ishak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组的ALT、AST及TBil分别为(36.25±1.16)U/L、(120.20±5.77)U/L、(2.20±0.23)μmol/L;M1~M5组的ALT、AST、TBil及肝脏Ishak评分分别为(8721.23±837.39)U/L、(8110.31±290.10)U/L、(8.41±0.10)μmol/L、13.32±1.30,(8334.31±666.50)U/L、(7560.20士760.34)U/L、(10.40±0.80)μmol/L、12.67±0.81,(8960.75±551.93)U/L、(8535.62±675.14)U/L、(10.95±1.43)μmol/L、14.57±0.65,(8618.57±886.40)U/L、(11440.54±1327.86)U/L、(13.30±1.86)μmol/L、13.21±1.06,(10170.13±1112.37)U/L、(11470.56±1108.40)U/L、(12.75±1.55)μmol/L、15.07±1.58;E1~E5组的ALT、AST、TBil及肝脏Ishak评分分别为(1016.35±163.47)U/L、(952.30±103.91)U/L、(7.77±0.62)μmol/L,3.50±0.21,(42.10±6.20)U/L、(126.72±13.33)U/L、(3.41±0.53)μmol/L、2.01±0.40,(44.21±4.30)U/L、(216.71±35.88)U/L、(3.47±0.44)μmol/L、2.13±0.25,(2909.69±212.14)U/L、(2988.43士333.70)U/L、(7.03±0.93)μmol
毕研贞樊增陈东风李珊珊王全义高鹏飞王全全段钟平陈煜孔今斌王一波洪丰
关键词:小鼠急性肝损伤刀豆蛋白A
正常免疫小鼠新型人源肝癌异种移植模型的构建
2021年
目的基于新型微载体microcarrier 6复合人原代肝癌细胞接种于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小鼠,以期建立新型肝癌人源肿瘤异种移植(PDX)模型。方法从5例新鲜的人源肝癌组织中分离提取出原代肝癌细胞,分别与微载体microcarrier 6共培养,体外构建三维肿瘤细胞培养模型。将75只雄性C57BL/6小鼠按移植物不同随机分为3组:细胞对照组、微载体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例患者对应3组,共15组,每组5只)。采用皮下接种法将肝癌细胞-微载体复合体植入小鼠体内,观察小鼠成瘤时间、成瘤率、病理组织学表现等。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结果5例患者的肝癌细胞接种小鼠后有3例对应的小鼠出现成瘤;此3例实验中,对照组均没有小鼠成瘤,仅实验组出现成瘤,实验组15只小鼠中有12只成功成瘤,成瘤率高达80%,与细胞对照组、微载体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成瘤时间为5~7 d,移植瘤生长速度快,HE染色可见排列呈巢状或片状、异形性明显的细胞,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染色CK8/18、Hep、Gpc-3均为阳性,符合人源肝癌细胞特点。结论本实验成功基于microcarrier 6复合人原代肝癌细胞在正常免疫小鼠体内建立了新型人源肝癌PDX模型,此模型可以更好地研究肝癌在免疫功能正常机体中发生、发展机制,同时也为肝癌精准医疗提供了较以往更有价值的新型动物模型。
唐慧昕李珊珊洪丰毕研贞王全义张小蓓程姝敏段钟平舒振锋陈煜
关键词:肝肿瘤
基于microcarrier 6正常免疫鼠人源宫颈癌移植瘤模型的构建及其临床应用意义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基于新型3D微载体(microcarrier 6),复合人原代宫颈癌细胞,皮下接种于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小鼠,以期建立新型宫颈癌人源肿瘤移植瘤动物模型(PDX),并分析正常免疫鼠移植瘤病理学特点。方法 将75只雌性C57BL/6小鼠按移植物不同随机分为三组:细胞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从新鲜手术标本宫颈癌组织中分离提取原代宫颈癌细胞,并与microcarrier 6共孵育,在体外构建3D微肿瘤模型。将构建的宫颈癌细胞-微载体植入小鼠皮下构建正常免疫小鼠患者来源的宫颈癌移植瘤模型。观察成瘤时间、成瘤率;观察对比肿瘤患者与其对应的移植瘤病理HE染色及应用免疫组化检测P16、CK5/6在各组移植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细胞对照组均没有小鼠成瘤,实验组5次实验,总成瘤率高达88%,成瘤时间10天左右,移植瘤生长速度快,HE染色和免疫组化均符合人宫颈癌特点。结论 本实验基于microcarrier 6复合患者来源的原代宫颈癌细胞在正常免疫小鼠体内成功建立了新型人宫颈癌PDX模型,该模型能更好地揭示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与机体免疫之间的内在关系,更好地研究宫颈癌在机体中发生、发展机制,为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更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刘昆燕张秋实张凯洪丰王全义彭一晴赵影段亚楠周润生彭存旭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MICROCARRIER免疫异种移植动物模型
基于Microcarrier 6构建正常免疫小鼠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被引量:1
2020年
本研究利用新型微载体Microcarrier 6成功构建人来源的正常免疫小鼠移植瘤模型,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将人源肿瘤细胞与经修饰过的Microcarrier 6共培养24 h,测量小鼠成瘤时间及成瘤体积。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二、结果实验组小鼠在接种移植后5 d左右即可触及皮下包块,总成瘤率达80%。移植瘤生长迅速,2周左右肉眼即可观察到皮下有隆起包块,测量体积可达到0.5~1.0 cm3;而对照组在实验全程均没有小鼠长出肿瘤。病理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也均证实了小鼠腋下的异型细胞为肿瘤细胞。
唐慧昕毕研贞洪丰
关键词:异型细胞移植瘤模型成瘤率微载体
益生菌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究益生菌干预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1(C1组,n=6,不做任何干预)、模型组1(M1组,n=8,40%CCl4油溶液腹腔注射10周,从第7周开始每天灌胃PBS溶液,10周末给予D-GalN急性攻击)、益生菌干预组1(Y1组,n=8,造模同M1组,灌胃剂为益生菌溶液)、对照组2(C2组,n=6,不做任何干预)、模型组2(M2组,n=8,腹腔注射40%CCl4油溶液,10周后给予D-GalN急性攻击,48 h后每天灌胃PBS溶液,持续到第12周末处死)、益生菌干预组2(Y2组,n=8,造模同M2组,灌胃剂为益生菌溶液)。观察干预前后大鼠体质量、肝功能、肝组织病理学,采用ELISA法测血浆内毒素、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 IgA),Western Blot法测定肠道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水平,RT-PCR法检测肠道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的mRNA水平,通过选择性培养基测定肠道菌群等指标的变化。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 C1、M1、Y1 3组间与C2、M2、Y2 3组间体质量、肝指数、ALT、AST、TBil、血浆内毒素、s IgA、occludin mRNA、ZO-1mRN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值分别为27. 65、8. 96、61. 37、18. 27、21. 00、87. 01、67. 10、101. 50、105. 40,P值均<0. 05;F2值分别为14. 04、12. 85、14. 02、11. 39、35. 80、19. 14、15. 37、25. 02、126. 00,P值均<0. 05),C1、M1、Y1 3组间occludin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 40,P <0. 05)。C1、M1、Y1 3组间与C2、M2、Y2 3组间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肠杆菌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分别为77. 95、66. 61、25. 63、33. 29,P值均<0. 05;F2分别为21. 50、22. 62、6. 71、17. 74,P值均<0. 05)结论 ACLF大鼠出现肠道菌群紊乱和肠屏障功能障碍,益生菌干预可以重塑ACLF大鼠的肠道菌群结构,维护ACLF大鼠的肠屏障功能,促进ACLF大鼠肝脏的修复。
张永超毕研贞方萧王全义王全全唐慧昕孔令斌陈煜段钟平舒振锋洪丰
微载体6复合脂肪干细胞移植在肛瘘治疗中的应用
2021年
目的探讨微载体6复合脂肪干细胞(Microcarrier 6-ADSC)治疗肛瘘的疗效,为肛瘘微创化治疗探索新途径。方法采用日本大耳兔建立兔肛瘘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成4组:Microcarrier 6-ADSC复合组、ADSC治疗组、手术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病理HE染色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Microcarrier 6-ADSC复合组和ADSC治疗组的瘘管组织中有散布的横纹肌细胞和上皮组织,少量淋巴细胞聚集在微载体6周围,在ADSC治疗组中可见到脂肪细胞聚集;对照组可见肉芽组织和淋巴细胞浸润并可见大量坏死组织。与手术组相比,Microcarrier 6-ADSC复合组和ADSC治疗组的治愈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Microcarrier 6有利于ADSC的多向分化,可为ADSC的生存提供良好环境,促进瘘管的愈合。
李衍森范明峰乐瀚翔孔令玉洪丰晁民
关键词:细胞分化肛瘘
人肝源性干细胞腹腔移植抗刀豆蛋白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人肝源性干细胞抗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雄性C57BL/6小鼠分成2组,ConA模型组和干细胞干预组,干预组腹腔注射人肝源性干细胞,模型组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干预12h后尾静脉注射ConA,注射ConA后分5个不同时间点(0h、3h、6h、12h、24h)分别处死小鼠,检测血清ALT、AST、TNF-α和IL-10的水平,检测肝组织TNF-α和IL-10的mRNA表达水平,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及细胞凋亡程度。结果干预组小鼠(12h、24h)较模型组相比血清ALT、AST水平显著下降(P<0.05),肝组织坏死程度明显减轻;干预组小鼠(3h、6h、12h)血清TNF-α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而血清IL-10(6h)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TNF-α和IL-10的mRNA水平变化与血清基本一致;TUNEL染色显示干预组小鼠(12h、24h)肝组织凋亡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人肝源性干细胞抑制促炎因子释放、促进抑炎因子表达及抗凋亡作用可能是其保护Con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重要机制。
樊增张凯洪丰毕研贞刘铜军张保贵张惠王全义董冠军付兴芹段钟平陈煜张小蓓李亮司传平
关键词:刀豆蛋白A急性肝损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