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B2013434)
- 作品数:6 被引量:42H指数:5
- 相关作者:谢文伟王志坤苏厂尧余占洪姚汉刚更多>>
-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广州军区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背侧单切口与桡尺侧双切口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尺桡骨中上段双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 比较背侧单切口与桡尺侧双切口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尺桡骨中上段双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8例尺桡骨中上段双骨折患者资料,男23例,女15例;年龄16~63岁,平均25.5岁,将所有患者根据手术切口不同分为2组:前臂背侧单切口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20例(单切口组)和前臂桡尺侧双切口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18例(双切口组),观察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5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骨间背神经损伤情况,并于术后2、12周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标准评定前臂功能,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结果 38例患者术后获6~34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单切口组与双切口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骨性愈合时间及术后12周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切口长度、术后5d的VAS评分和术后2周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各出现1例骨间背神经损伤, 结论 背侧单切口与桡尺侧双切口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尺桡骨中上段双骨折术中暴露及中期疗效均满意,但前者术后疼痛轻,功能恢复快,且较美观。
- 余占洪王志坤谢文伟苏厂尧廖德允姚汉刚
- 关键词:尺骨骨折
- 背侧单切口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尺桡骨中上段双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研究探讨背侧单切口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尺桡骨中上段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1-02—2013-02诊治的尺桡骨中上段双骨折36例,随机分成背侧单切口组及背侧双侧切口组,对2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伤口愈合情况、神经损伤、显露骨间背神经的情况均无明显差异,而切口长度及术后5 d疼痛评分有明显差异。2组术后2、4周前臂旋转功能有明显差异,术后8、12周无明显差异。结论 2组手术方法治疗尺桡骨中上段双骨折术中显露及远期疗效均满意,但是单切口组术后疼痛轻、功能恢复快且美观,值得在临床推广。
- 王志坤余占洪谢文伟苏厂尧廖德允姚汉刚
- 关键词:骨折重建钢板单切口双切口
- 镁合金中空螺钉内固定齿状突ⅡA型骨折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研制应用于齿状突ⅡA型骨折前路内固定的新型镁合金中空螺钉,并进行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将30个新鲜人体枢椎标本,根据年龄、性别、齿状突大小配对分为2组:镁合金螺钉组、钛合金螺钉组。将2组枢椎按齿状突ⅡA型骨折锯断,造成统一齿状突骨折模型,分别用镁合金螺钉、钛合金螺钉固定,在生物力学机上测量不同垂直负荷下齿状突载荷-位移关系、扭矩-位移关系及最大拔出力。结果分别加载不同垂直负荷作用于齿状突矢状面,当加载负荷<400 N时,两组的位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载荷>500 N时骨折端产生的位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颈部受到<100 N/mm扭矩时两种材料螺钉固定的齿状突位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当扭矩>200 N/mm时两者的位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镁合金中空螺钉在固定齿状突ⅡA型骨折端时足以防止前后移位的发生,但抗扭转能力较差,建议术后予以颈托制动。
- 王志坤夏虹谢文伟曾兴栋马立敏张余
- 关键词:齿状突骨折镁合金中空螺钉生物力学
- 后壁的完整性对中青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预后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股骨颈后壁完整性对中青年移位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自2000-06—2009-02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移位股骨颈骨折120例,按股骨颈后壁的完整性分为2组,A组58例为移位但后壁完整的股骨颈骨折,B组62例为移位且后壁骨折的股骨颈骨折。记录2组复位后的Garden指数,骨折愈合时间,骨折不愈合例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例数,股骨颈短缩例数,骨折再次移位例数,改行髋关节置换术例数及时间。结果 120例术后至少随访5年。2组骨折复位后Garden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1例于第1次术后(24.4±3.3)个月改行髋关节置换术,B组26例第1次术后(12.6±2.7)个月改行髋关节置换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后壁的完整性对于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内固定预后有重要的影响。
- 王志坤余占洪苏厂尧姚汉刚廖德允谢文伟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
- 外伤性下颈椎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策略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下颈椎脊髓损伤手术治疗策略的制定。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1—2014-06采用手术治疗的36例下颈椎损伤。采用颈前路减压内固定24例,其中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3例;采用颈后路减压手术治疗10例;采用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2例。结果36例均获得随访10~58个月。平均21个月。按JOA评分计算改善率,本组平均改善率53-3%;优9例,良13例,可9例,差5例,优良率61.1%。术后患者椎管矢状径增加,椎管横截面面积明显扩大,脊髓膨隆良好,原致压情况明显改善。3例完全性截瘫患者术后无明显改善,1例术后3个月死于肺功能衰竭。结论根据下颈椎损伤的类型、SUC评分、影像学诊断能有效指导下颈椎脊髓损伤术前治疗策略的制定。
- 谢文伟李再学王志坤余占洪姚汉刚苏厂尧
- 关键词:下颈椎损伤后路减压
- 枢椎影像学测量与镁合金中空拉力螺钉设计与制作
- 2014年
- 目的研究正常人齿状突及Ⅱ型齿状突骨折的基本影像数据,指导设计Ⅱ型齿状突骨折的内固定可降解AZ31B镁合金中空螺钉设计与制作。探讨采用镁合金中空拉力螺钉治疗Ⅱ型齿状骨折的可行性。方法来自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的正常成人齿状突螺旋CT影像资料150份,Ⅱ型齿状突骨折影像资料43份,在计算机上采用螺旋CT的影像标尺直接测量枢椎的总高度、齿状突长度、骨折线距齿状突尖的距离、齿突后倾角及枢椎可供中空螺钉固定长度。根据影像学数据设计出理想的镁合金中空螺钉并在6具尸体标本模拟ⅡB型齿状突骨折镁合金中空螺钉内固定,术后目测骨折端即时稳定性。结果枢椎高度为(35.11±4.15)mm,齿状突长度(14.99±1.26)mm,齿状突基底的冠状径为(8.94±1.26)mm,矢状径为(10.20±1.02)mm,骨折线距齿状突尖的距离为(10.49±1.75)mm,进针后倾角(17.56±5.29)°。结论国人Ⅱ型齿状突骨折内固定的螺钉长38 mm,直径3.5 mm,远端螺纹长约1 cm较合适。设计出可降解AZ31B镁合金中空螺钉外表美观,与临床使用钛合金中空螺钉外形基本相符,操作便利,目测骨折端即时稳定性好,为下一步行生物力学检测提供依据。
- 王志坤夏虹曾兴栋苏厂尧谢文伟张余马立敏
- 关键词:齿状突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