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KLIB-KF200502)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3
相关作者:许小平李忠琴王武杨海麟邬敏辰更多>>
相关机构:江南大学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篇氧化酶
  • 6篇嘌呤
  • 6篇黄嘌呤
  • 6篇黄嘌呤氧化酶
  • 3篇氧化物
  • 3篇辣根过氧化物...
  • 3篇光度
  • 3篇光度法
  • 3篇光度法测定
  • 2篇分光光度法
  • 2篇分光光度法测...
  • 2篇次黄嘌呤
  • 2篇催化
  • 1篇双酶
  • 1篇稳定性
  • 1篇酶催化
  • 1篇酶活
  • 1篇酶活测定
  • 1篇酶学
  • 1篇酶学特性

机构

  • 6篇江南大学
  • 3篇福州大学

作者

  • 5篇李忠琴
  • 5篇王武
  • 5篇许小平
  • 2篇杨海麟
  • 2篇邬敏辰
  • 1篇王静
  • 1篇孙艳
  • 1篇杨元营

传媒

  • 1篇分析化学
  • 1篇生物技术
  • 1篇化学通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偶联酶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嘌呤被引量:4
2007年
研究了以黄嘌呤氧化酶-辣根过氧化物酶-苯酚-4-氨基安替比林反应为显色体系测定不同样液中黄嘌呤浓度的新方法。确定该测定方法的最佳反应条件为:黄嘌呤氧化酶(XO)0·32U/mL,辣根过氧化物酶(HRP)7·0U/mL,4-氨基安替比林(AAP)1mmol/L,苯酚(PA)6mmol/L溶于100mmol/LTris-HCl缓冲液(pH8·4);反应温度为37℃,保温时间为20min;检测波长为508nm。本方法测定黄嘌呤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2~10·0mmol/L,线性关系良好(R=0·9978),检测限为0·05mmol/L。方法操作简单易行,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有效应用于普通实验室和常规临床血液生化检测。
李忠琴邬敏辰许小平王武
关键词:黄嘌呤氧化酶辣根过氧化物酶酶活测定
辣根过氧化物酶分光光度法测定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被引量:20
2006年
研究了以辣根过氧化物酶-苯酚- 4-氨基安替比林反应显色新体系,检测黄嘌呤氧化酶(XOD)活力的新方法.确定该酶活性测定的最佳条件为: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7000 U/L,4-氨基安替比林(AAP) 1 mmol/L,苯酚(PA) 6 mmol/L,黄嘌呤(XAN) 1 mmol/L溶于50 mmol/L Tris-CL缓冲液(pH 8.4);反应温度为37℃,保温时间为20 min;检测波长为508 nm.本方法测定XOD酶活的线性范围为5.0~100.0 U/L,线性关系良好(r=0.9992),检出限为1.3 U/L.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有效应用于普通实验室和临床常规生化检测.
李忠琴许小平杨海麟王武
关键词:黄嘌呤氧化酶辣根过氧化物酶分光光度法
基于SASV8.1的黄嘌呤氧化酶产酶培养基的优化被引量:4
2008年
培养基优化属多变量目标函数优化,先通过Plackett-Burman法筛选出黄嘌呤、(NH_4)_2SO_4和CaCl_2为重要因素,然后采用Box-Behnken设计重要因素水平,同时应用SASV8.1软件做多元非线性回归,建立黄嘌呤氧化酶产酶培养基的优化模型。用模型预测培养基的最优组成。将预测值与验证值相比较,误差为2.6%,证明采用响应面法寻求最佳培养基组成是可行的;并且优化后黄嘌呤氧化酶产酶水平提高了5倍。
杨元营李忠琴邬敏辰许小平
关键词:黄嘌呤氧化酶PLACKETT-BURMAN
奶油黄嘌呤氧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利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测定该酶产物尿酸的生成量,研究黄嘌呤氧化酶的酶学特性。结果表明,在50mmol/LTris-HCl缓冲液和0.24mmol/L黄嘌呤的体系中,该酶检测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8.4。XOD在pH7.0~9.0,40℃以下稳定,对黄嘌呤的Km值为0.043mmol/L。XOD酶激活剂包括水杨酸钠、半胱氨酸、组胺、硫酸铵、乙二胺四乙酸等。金属离子对其活性有抑制作用。低浓度表面活性剂Tween80、SDS和TritonX-100对该酶活力影响不明显。
李忠琴许小平王武
关键词:黄嘌呤氧化酶酶学特性稳定性
双酶偶联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次黄嘌呤被引量:3
2008年
依据黄嘌呤氧化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反应的特征,研究了以黄嘌呤氧化酶-辣根过氧化物酶-苯酚-4-氨基安替比林为反应显色体系,建立了检测血清和组织中次黄嘌呤浓度的新方法。通过对该测定体系影响因素的考察,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黄嘌呤氧化酶(XO,EC1.2.3.22)0.32U·mL^-1,辣根过氧化物酶(HRP)7.0U·mL^-1,4-氨基安替比林(AAP)1mmol·L^-1,苯酚(PA)6mmol·L^-1溶于100mmol·L^-1 Tris-HCL缓冲液(pH8.3);反应温度为37℃,保温时间为8min;检测波长为508nm。测定次黄嘌呤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2~3.0mmol·L^-1,线性关系良好(r=0.9979),检测限为0.05mmol·L^-1。方法操作简单易行,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有效应用于普通实验室和常规临床血液生化检测。
李忠琴许小平王武
关键词:黄嘌呤氧化酶辣根过氧化物酶
节杆菌M3黄嘌呤氧化酶的诱导效应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寻找高效廉价的诱导物,并研究其诱导条件,以期进一步提高节杆菌M3(ArthrobacterM3)产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简写为XOD)水平。方法:以产酶水平和生产成本为标准,比较了几种化合物对ArthrobacterM3的诱导产酶的效果,选出最适诱导物,并对其诱导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几种化合物中,次黄嘌呤的诱导效果最佳。对次黄嘌呤诱导效应的研究发现,在发酵前期加入3g/L的次黄嘌呤对产黄嘌呤氧化酶的诱导效果最好。节杆菌M3降解次黄嘌呤的代谢产物中,尿素的存在对XOD的合成有强的抑制作用,而添加甘氨酸能促进XOD的产生。结论:在最佳条件下,次黄嘌呤诱导节杆菌M3产酶水平728.33U/L,超过了国内所报道的最高水平。
王静孙艳杨海麟王武
关键词:节杆菌黄嘌呤氧化酶次黄嘌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