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G2009004)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周会李杨瑞梁强杨荣仲桂意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甘蔗
  • 2篇性状
  • 1篇氮量
  • 1篇氮胁迫
  • 1篇低氮胁迫
  • 1篇性状变化
  • 1篇选育
  • 1篇叶绿
  • 1篇叶绿体
  • 1篇叶绿体基因
  • 1篇叶绿体基因组
  • 1篇叶绿体转化
  • 1篇育成
  • 1篇蔗茎
  • 1篇霜冻
  • 1篇品质性状
  • 1篇品种选育
  • 1篇种质
  • 1篇种质资源
  • 1篇系统进化

机构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福建农业职业...

作者

  • 4篇周会
  • 2篇贤武
  • 2篇李杨瑞
  • 2篇桂意云
  • 2篇杨荣仲
  • 2篇梁强
  • 1篇雷敬超
  • 1篇廖诗童
  • 1篇吴杨
  • 1篇覃丽藩

传媒

  • 3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甘蔗低氮胁迫性状变化与蔗茎含氮量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为了解甘蔗低氮胁迫响应的性状变化特点,确定低氮胁迫评价关键性状。[方法]以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28份甘蔗种质为材料,开展低氮胁迫盆栽试验。[结果]甘蔗低氮胁迫响应随性状、种质不同而异。根据低氮胁迫指数,可将性状低氮胁迫响应分为低氮胁迫上升、低氮胁迫变化不明显、低氮胁迫下降不一致和低氮胁迫一致下降4类。种质聚类分类表明,评价低氮胁迫最重要的性状是蔗产量低氮胁迫指数。蔗茎含氮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质的含氮量存在较大差异,且与蔗产量低氮胁迫指数、低氮胁迫的蔗产量和有效茎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结论]蔗产量低氮胁迫指数是评价低氮胁迫最重要的性状。蔗茎含氮量越低,甘蔗种的低氮适应潜力越好。
杨荣仲周会桂意云梁强贤武雷敬超李杨瑞
关键词:甘蔗低氮胁迫
美国育成甘蔗品种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近40年来,美国甘蔗育种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自1968年起,迄今已经注册147个甘蔗品种。目前,美国最主要的甘蔗产区是佛罗里达和路易斯安那,其中,佛罗里达历史主栽品种包括CL41-223、CP63-588、CP70-1133、CP72-1210、CP72-2086、CP78-1628、CP80-1743、CP80-1827、CP88-1762和CP89-2143等;路易斯安那历史主栽品种包括CP52-68、CP65-357、CP70-321、CP74-383、LCP85-384和HoCP96-540等。从甘蔗品种选育推广的历史总体表现来看,虽然每年都有甘蔗新品种释放,但是真正能够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6~8年出现一个。美国甘蔗育种的运作管理方式对确保美国甘蔗糖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美国引进的甘蔗品种是我国甘蔗种质资源的重要来源,部分品种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甘蔗育种亲本。
周会李杨瑞
关键词:甘蔗品种选育种质资源
轻霜后的甘蔗品质变化与耐寒性评价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研究霜冻后甘蔗品质性状变化特点及形态受害与品质变化间的关系,为选育耐寒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国内主要育种机构近年来选育的19个甘蔗新品种(系)及目前我国蔗区大面积种植的耐寒性较差的ROC22,在广西霜冻易发地区桂林雁山进行耐寒试验。【结果】试验期间试验地霜冻危害程度较低,甘蔗形态受害表现为危害较轻的一级,但霜冻后的甘蔗品质性状明显受到影响,甘蔗蔗糖分和理论产糖量分别下降了9.09%和10.31%,且出现两个下降低谷。进一步分析表明,霜冻后的甘蔗形态受害表现与品质的受害表现不存在相关。【结论】在轻霜冻条件下,宜在形态评价基础上用霜冻后第2-4周的理论产糖量高低进行甘蔗耐寒评价。
杨荣仲梁强周会桂意云贤武黄文晔何雪丹覃丽藩廖诗童
关键词:甘蔗品质性状
甘蔗叶绿体基因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3年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完成了多种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全序列测定,并研究了这些基因的结构、功能与表达。大部分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稳定,基因数量、排列顺序及组成上具有保守性。随着甘蔗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为甘蔗叶绿体相关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文章从甘蔗叶绿体基因组图谱、结构和功能基因、叶绿体RNA编辑以及甘蔗属叶绿体系统进化等方面综合概述了甘蔗叶绿体基因组研究取得的成果,并从甘蔗叶绿体遗传转化、甘蔗及近缘属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和叶绿体基因组cpSSRs开发利用等方面指出甘蔗叶绿体基因组今后的研究方向。
吴杨周会
关键词:甘蔗叶绿体基因组RNA编辑系统进化叶绿体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