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09CGJY012YBQ)

作品数:9 被引量:87H指数:3
相关作者:孙晓玲吴明证张智君耿开迪丁莹更多>>
相关机构: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自我
  • 2篇自我差异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自尊
  • 1篇学生自尊
  • 1篇抑郁
  • 1篇运动员
  • 1篇人际信任
  • 1篇赛前
  • 1篇赛前焦虑
  • 1篇少年
  • 1篇少年运动员
  • 1篇社会焦虑
  • 1篇社会认知
  • 1篇内隐
  • 1篇内隐社会认知
  • 1篇评价性条件反...
  • 1篇青少年
  • 1篇青少年运动
  • 1篇青少年运动员

机构

  • 9篇杭州师范大学
  • 6篇浙江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9篇孙晓玲
  • 6篇吴明证
  • 2篇张智君
  • 1篇胡敏
  • 1篇丁莹
  • 1篇耿开迪
  • 1篇李晓文
  • 1篇刘友山
  • 1篇傅旭波
  • 1篇许芳琴

传媒

  • 4篇应用心理学
  • 2篇中国临床心理...
  • 2篇心理科学
  • 1篇浙江体育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时间距离、自我差异的自动激活与价值偏好被引量:1
2010年
本研究对时间距离对自我差异的自动激活假说进行了检验。研究首先启动个体不同的时间自我知觉,然后利用评价性条件反射使先前激活的自我知觉中止,以检验对价值偏好的影响。结果证实了本研究的假设,当消极情绪词语和自我词语同时启动时,先前激活的自我知觉回落到未激活前的基线水平,并使得远期时间距离所引发的可能自我差异或近期时间距离所引发的当前自我差异减弱,从而导致价值偏好不再随时间线索发生系统改变。研究最后讨论了这一发现对自我调节研究的意义。
孙晓玲吴明证张智君
关键词:评价性条件反射
青少年内隐自尊稳定性的压力缓冲作用被引量:6
2009年
研究将自尊的意识性/无意识性与自尊的稳定性/不稳定性两种视角相结合,探讨了外显自尊水平、内隐自尊水平、外显自尊稳定性、内隐自尊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抑郁的压力缓冲作用。研究发现:外显自尊水平、内隐自尊稳定性、压力对抑郁的预测效应显著;内隐自尊水平与内隐自尊稳定性的交互作用能够预测抑郁;外显自尊水平与内隐自尊稳定性能够缓冲压力对个体抑郁的作用。研究还分析了内隐自尊稳定性研究对深化"内隐自尊"概念的启示作用,并探讨了内隐自尊稳定性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吴明证孙晓玲耿开迪丁莹
关键词:抑郁
时间距离和自我解释对调节焦点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调节焦点理论提出,自我调节过程中存在着提升焦点和预防焦点这两种不同的目标追求策略。基于以往研究,本研究提出,自我解释和时间距离会交互影响着人们的调节焦点。研究结果发现,自我解释能够显著地预测调节焦点;独立自我解释更可能激活个体的提升焦点倾向,而依赖自我解释更可能激活个体的预防焦点倾向。此外,近期时间距离启动条件下,独立和依赖自我解释使得个体的调节焦点的差异倾向性更为明显,但是对远期时间距离的知觉则使得依赖自我解释的个体更加偏离预防焦点倾向,趋向于提升性焦点,并与独立自我解释差异不大。
胡敏孙晓玲许芳琴
大学生自尊、拒绝敏感性、人际信任与社会焦虑的关系被引量:67
2011年
目的:了解自尊、拒绝敏感性、人际信任和社会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Rosenberg自尊问卷、拒绝敏感性问卷、信任问卷和交往焦虑问卷测量了411名大学生。结果:自尊与人际信任呈正相关(r=0.147,P=0.003),与拒绝敏感性(r=-0.238,P<0.001)和社会焦虑(r=-0.170,P<0.001)呈负相关;人际信任与拒绝敏感性(r=-0.206,P<0.001)和社会焦虑呈负相关(r=-0.224,P<0.001);拒绝敏感性与社会焦虑呈正相关(r=0.223,P<0.001)。分层回归分析表明,当拒绝敏感性进入回归方程时,自尊对人际信任的预测效应从0.147降为0.104,自尊对社会焦虑的预测效应从-0.170降为-0.124。结论:自尊以拒绝敏感性为部分中介影响着人际信任和社会焦虑。
孙晓玲吴明证
关键词:自尊人际信任社会焦虑
时间自我透视与价值偏好被引量:3
2009年
该研究对大学生时间自我透视与价值偏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当从远期的时间距离来透视自我(可能自我知觉)时,个体更加偏好理想主义价值;当个体从近期的时间距离来透视自我(当前自我知觉)时,个体更加偏好实用主义价值。但是,时间自我透视与价值偏好之间并非遵循严格的线性关系。此外,研究还发现,上述规律只出现于个体对自我的知觉中,个体对他人的时间透视并未表现出类似的规律。
孙晓玲
自我提高还是自我增强? 解释水平理论的观点被引量:5
2012年
以概念启动和情境启动的方式分别激活了可能自我和当前自我知觉,借以检验对自我提高和自我增强的影响。结果发现:(1)相对于当前自我,可能自我启动后,个体对自我的评价更低,更乐意接受反馈,也更能注意到测试对自己的帮助;(2)一年级学生在读了明星学生的新闻后对自己的评价更低,对明星的评价更高;四年级学生则相反。这表明,消极反馈和可能自我的同时出现引发了自我提高动机,消极反馈和当前自我共同激活了自我提高动机。
孙晓玲李晓文
关键词:可能自我
青少年运动员的核心自我评价、自我妨碍与比赛绩效的关系被引量:1
2014年
研究探讨了竞技比赛中青少年运动员的核心自我评价、自我妨碍、赛前焦虑与比赛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女运动员的赛前焦虑高于男运动员,比赛经验影响着运动员的赛前焦虑;赛前焦虑是影响比赛绩效的主要因素,自我妨碍和核心自我评价通过赛前焦虑影响比赛绩效,且自我妨碍在核心自我评价和比赛绩效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
傅旭波孙晓玲吴明证
关键词:核心自我评价自我妨碍赛前焦虑
吸烟后果期望与吸烟行为的关系:内隐社会认知的视角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外显吸烟后果期望、内隐吸烟后果期望与吸烟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吸烟后果期望问卷、内隐联结测验、计算广度任务和Fagerstrm耐性问卷测量了85名吸烟者。结果:积极外显后果期望与吸烟行为呈正相关(r=0.619,P<0.001),而消极外显后果期望、内隐后果期望与吸烟行为呈负相关(r=-0.442,P<0.001;r=-0.240,P=0.019)。外显后果期望和内隐后果期望与吸烟行为的关系都受到工作记忆容量的调节,但是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调节模式:工作记忆容量高的吸烟者的外显后果期望能够预测吸烟行为(外显积极后果期望:β=0.567,t=5.112,P=0.000;外显消极后果期望:β=-0.290,t=-2.184,P=0.032),而工作记忆容量低的吸烟者的内隐后果期望能够预测吸烟行为(β=-0.690,t=-5.688,P=0.000)。结论:吸烟行为受到外显后果期望和内隐后果期望的共同作用。
吴明证孙晓玲刘友山
关键词:吸烟行为
大学生的自我差异与价值偏好
2011年
基于以往对自我透视和价值偏好的研究,本研究提出自我差异是引发价值偏好出现分离的原因之一。两项研究对这一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相对于害怕的可能自我,大学生在期望可能自我上体验到更大的差异;在可能自我差异激活后,理想主义价值在个体的价值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在当前自我差异激活后,实用主义价值占据主导地位;当下目标和当前自我同时启动时,与当下目标未启动时,两组个体对价值偏好无显著差异。
孙晓玲吴明证张智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