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751010)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3
相关作者:陈志勇邓琪瑛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艺术
  • 3篇文学

主题

  • 7篇戏神
  • 3篇信仰
  • 3篇民俗
  • 2篇叙事
  • 2篇叙事形态
  • 2篇演剧
  • 2篇元帅
  • 2篇民俗文化
  • 1篇东华
  • 1篇信仰变迁
  • 1篇信仰民俗
  • 1篇学术史
  • 1篇影戏
  • 1篇人类学
  • 1篇人类学考察
  • 1篇皮影
  • 1篇皮影戏
  • 1篇宗教
  • 1篇宗教因素
  • 1篇戏剧

机构

  • 7篇中山大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陈志勇
  • 1篇邓琪瑛

传媒

  • 6篇民族艺术
  • 1篇民族艺术研究
  • 1篇文化遗产

年份

  • 6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戏曲行业“二郎神”信仰的生成与消歇被引量:1
2013年
清初之前,戏曲行业一直崇奉二郎神为戏神。北宋初年进入二郎神信仰系统的后蜀主孟昶酷喜弹弓、蹴鞠、管弦等"游戏",是二郎神被奉为戏神的关键因素。二郎神之戏神信仰在清代消歇,主要是因为老郎神信仰的兴起,二郎神逐步被戏伶转化为老郎神信奉。
陈志勇
戏神研究的观念、方法与戏剧史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戏神信仰研究,是关涉戏剧学和民俗学的跨学科课题。对研究观念和方法进行反思和创新,是推进这一课题研究的关键环节。利用戏剧人类学的观念和方法,将戏神信仰的历史视为一部伶人精神生活史来作深度的解析,无疑是揭示戏神信仰背后文化意蕴的有效路径。研究伶人的精神世界,便于通过人类学的角度回答戏神信仰与中国戏剧发展内在关联性这一根本问题,从而赋予戏神研究课题丰富的戏剧史价值。
陈志勇
关键词:戏剧人类学
论民间戏神传说的互文叙事形态被引量:2
2013年
戏神信仰的确立,是通过民间传说对历史文献的附会和改造而实现的。戏神的雕塑、画像和宫庙壁画是戏神形象的直观表达,与戏神传说构成互文叙事模式。戏神信仰禁忌则是民间传说隐形干预的产物,直接作用于伶人精神深处。尽管民间传说是一种口头形态,但它赋予了戏神雕塑、画像、壁画以及信仰禁忌最生动的素材,它们共同构筑了戏神立体信仰场域和多维文化空间。
陈志勇
关键词:戏神民间传说信仰民俗
中国戏神来源及其信仰的群体特征被引量:3
2013年
中国戏神的生成主要有艺术始祖神、道佛宗教神、俗世保护神、戏曲行当神四种类型。造神的目的性、模式和神性定位都折射出伶人群体的群体心态。不仅如此,在戏神信仰的历程中,伶人也将集体价值标准、伦理判断和审美取向灌注于戏神形象、祭祀仪式和群体行为中,集中表现为群体性的崇祖观念、寻祖心态和赎罪心理。一定意义上,戏神信仰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古代伶人的精神生活史。
陈志勇
关键词:民俗文化
仪式与演剧:田公元帅信仰的戏剧人类学考察被引量:2
2013年
田公元帅是南戏的戏神,受到伶人的崇祀。但它又超越戏曲行业而成为道教支派"梨园教"的教主,并被东南沿海省份的民众当做地方保护神建庙祭奉。田公元帅之所以能跨越几个信仰领域,与它起源于傀儡戏戏神信仰和傀儡戏具有浓郁的宗教仪式性有密切关系。
陈志勇
关键词:戏神宗教因素
潮州皮影戏神“田公”信仰传说与民间演剧叙事形态演化的探析
2012年
潮州皮影戏神"田公"是由一个相当庞杂的信仰体系所组成,为闽、粤、台等地的诸多地方剧种所共同继承,因而形成了所谓的"泛田公"信仰文化圈,皮影戏神信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考察潮州影流播区的"田公"信仰传说,不仅可以看到潮州影演出叙事形态由初期的口头叙事特征逐渐朝向成熟的文本叙事演化的轨迹;还可以发现传说本身被台湾地区所继承和演绎的在地性(即本土化)转向。这个现象使原有的"田公"信仰传说产生了时空的延展性,同时折射出两岸潮州影在不同的历史境遇下分途演进、同源异流的发展现实。这对当今"田公"信仰文化和潮州皮影艺术的研究是个突破。
邓琪瑛
关键词:皮影戏戏神叙事形态
近百年中国戏神信仰之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纵观近百年的戏神信仰学术史,可以分为起步、发展、繁荣三个阶段,研究成果由少渐多,研究方法由单一走向多元,研究视野由狭仄转为多视角、跨学科。从戏神信仰历史的追寻、信仰文化的探讨、泛戏剧形态之戏神研究等专题来看,近十多年来,由于有不少高校戏剧戏曲学者的介入,产生出不少高水准的学术成果,然而这一领域还有不少课题尚待研究。
陈志勇
关键词:学术史民俗文化研究
南戏戏神田公元帅信仰变迁考被引量:4
2013年
田公元帅是南戏的戏神,在我国东部沿海的闽、浙、台、粤等地区崇信很广泛。从宋代至今,田公元帅信仰不断受到其他文化元素的渗透和介入,使之成为一种十分复杂的戏曲学和民俗学事象。田公元帅导源于宋代的傀儡戏戏神信仰,但在元末明初又受到道教"田太尉"经义和祭祀科仪的影响。后起的"去雨存田"传说,则将雷海青信仰与田公元帅信仰重叠于一体;武将雷万春信仰的渗入,致使田公元帅出现"文武双身"的两种神像雕塑形象。清代以后,翼宿星君、喜神、老郎神、二郎神等戏神元素的渗透,也赋予了南戏戏神田公元帅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陈志勇
关键词:历史变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