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CWW008) 作品数:9 被引量:48 H指数:5 相关作者: 蒲若茜 许双如 宋阳 更多>> 相关机构: 暨南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学 更多>>
“面具”背后的族裔表征政治——解读汤亭亭小说《孙行者》的“身份扮演”书写 被引量:1 2013年 表征是社会权力集团通过语言意指实践争夺意义的过程,涉及权力关系的运作,因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政治内涵。由于社会权力的不平衡,强势权力集团占据着表征场域,掌控着表征话语,在文化实践中自命为表征代理人,而弱势群体则沦为被表征者,成为各种错误的、虚构性表征的对象。在汤亭亭小说《孙行者》中,以阿新为代表的美国亚/华裔以"身份扮演"为自我表征和反表征实践,抗击宰制性表征体系,为族群争夺表征场域,宣告族群文化的在场。 许双如关键词:《孙行者》 论亚裔美国文学之族裔批评范式的形成——以 1970 年代为观照 被引量:1 2013年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输入国,移民问题在美国历史的地位举足轻重。在哈佛大学任教超过50年之久的著名历史学家奥斯卡·汉德林(OscarHandlin,1915~2011)曾不无夸张地说,“一想到写美国移民史,我发现移民就是美国的历史”[1],移民问题在美国社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蒲若茜关键词:亚裔美国文学 批评范式 移民问题 观照 族裔 美国历史 族裔、文化身份追寻中的超越与传承——从任璧莲的《爱妾》说起 被引量:4 2010年 对族裔、文化身份的追寻一直是华裔美国文学所关注的重要议题。美国华裔作家任璧莲的新作《爱妾》,是其继《典型的美国人》及《莫娜在希望之乡》之后,对文化身份问题、族裔性和传统文化的新思考。该作一方面延续前期作品中流动性文化身份的主题,更提出文化身份是主动选择的结果,从而使文化身份问题得以超越血统和种族的樊篱;另一方面又突破性地强调对族裔性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任璧莲以《爱妾》回应了对其创作主旨的质疑并实现了对其前期作品的超越。 许双如关键词:任璧莲 文化身份 族裔性 论汤亭亭在《孙行者》中的狂欢化艺术实践及其诗学意义 被引量:4 2013年 当代华裔美国作家汤亭亭在小说《孙行者》中继承了欧洲狂欢化文学传统,创造性地运用狂欢化艺术形式和手法,将之融入其美国经验和族裔经验中,从而实现了创作视野和艺术表现形式的重大突破,展示了华裔文学不仅是华裔经验的书写,同时也具有世界文学的普遍艺术追求和人文关怀。汤亭亭这一艺术实践为人们探索华美文学如何兼具特殊性和普遍性,反思华美文学批评话语"重意识形态,轻文学审美"之片面性,正确评价华裔美国文学的文学地位提供了启示。 许双如关键词:《孙行者》 巴赫金 艺术创新 “他者”的面具政治——亚裔美国文学中的身份扮演与族裔主体性建构 被引量:11 2011年 "身份扮演"是亚裔美国文学批评理论中一个新的理论关键词。从戏剧表演术语开始,"身份扮演"逐渐被政治化,成为社会权力运作的表征符号,更成为被霸权文化边缘化、他者化的弱势群体抗争的政治策略。在亚裔美国文学中,美国亚裔"他者"既以角色面具为掩护与恶劣的生存环境、不公的政治和文化制度作抗争,又在行使某种身份/角色的过程中改造、解构霸权文化对身份/角色的规定性话语,并在此过程中建构个体及族群的主体性。 许双如关键词:亚裔美国文学 族裔 “亚裔美国感”溯源 被引量:9 2013年 1972年,在"种族主义之爱"一文中,"哎咦—集团"的核心成员赵健秀、陈耀光首次提出了"亚裔美国感"("Asian American Sensibility")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亚裔美国文学批评关键词,由此引发了四十多年来亚裔美国学界一系列的论争和笔战。本文通过追溯"亚裔美国感"产生与发展的历程,从出生地、语言、文化、族裔经验、人格气质、亚裔美国历史再现、亚裔美国书写传统等要素探讨"亚裔美国感"的本质特点,揭示以"哎咦—集团"为首的亚裔美国批评家提出"亚裔美国感"这一理论关键词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 蒲若茜关键词:亚裔美国文学 多元·异质·杂糅--论亚裔美国文学之族裔身份批评的分化 被引量:6 2014年 亚裔美国文学、文化批评从1970年代开始发展,四十多年来凝练出一系列具有自身特色的批评范式,其理论话语随着亚裔美国社会、历史和政治语境的变化越来越走向分化与多元。本论文聚焦于1990年代以来涉及亚裔美国族裔论述的代表性批评文本,对亚裔美国族裔身份的"间际性"、建构性、异质杂糅性等特质展开分析,揭示亚裔美国族裔身份批评的分化对亚裔美国族群发展的积极与消极意义。 蒲若茜关键词:族裔身份 杂糅 跨文化的语言嬉戏与离散身份书写--论华裔美国英语诗歌中的汉语语码嵌入 被引量:7 2011年 本文以华裔美国英语诗歌为研究对象,在语码层面上对诗歌中的汉语嵌入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了四种主要形式的汉语语码嵌入:符号对等、翻译、拼音和汉字。汉语语码嵌入的现象反映了美国华裔深藏的文化记忆。另一方面,华裔群体在异质文化语境中错置长达一个半世纪之久,造成了离散主体的迷失。面临这种困境,华裔诗人根据文化记忆所具有的重构能力,将象征文化记忆的汉语与现实语境中代表本土经验的英语进行结合、改写,建构出了独特的离散主体。 蒲若茜 宋阳关键词:文化记忆 错置 亚裔美国文学批评探源 被引量:7 2011年 亚裔美国文学批评的源头产生于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的政治、历史与文化语境中,当时的心理批评和历史文化批评中出现了有关"亚裔美国人"人格特质的探讨,对亚裔美国文学及批评有着开拓之功的"哎咦——集团"所提出的"亚裔美国感性"等理论关键词,揭示了亚裔美国文学批评话语对建构亚裔美国族裔性的意义。 蒲若茜关键词:亚裔美国人 历史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