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BWW002)

作品数:12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王腊宝黄洁柯英孔一蕾佘军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南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文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文学
  • 4篇文化
  • 4篇文学批评
  • 3篇主义
  • 3篇民族
  • 2篇文化主义
  • 2篇现代主义
  • 2篇民族文化
  • 2篇多元文化主义
  • 2篇澳大利亚文学
  • 1篇道德
  • 1篇迪斯
  • 1篇地方感
  • 1篇地域性
  • 1篇移民
  • 1篇移民文学
  • 1篇艺术
  • 1篇越界
  • 1篇社会主义现实...
  • 1篇身份

机构

  • 10篇苏州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安徽科技学院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南通大学
  • 1篇苏州科技大学

作者

  • 4篇王腊宝
  • 2篇黄洁
  • 1篇孔一蕾
  • 1篇佘军
  • 1篇李震红
  • 1篇陈振娇
  • 1篇张慧荣
  • 1篇柯英

传媒

  • 3篇当代外国文学
  • 2篇国外文学
  • 1篇外国文学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帕特里克·怀特与当代澳大利亚文学批评被引量:3
2010年
西蒙·杜林1996年出版的一部《帕特里克·怀特》评传以其明确无误的批判立场说明,在当今澳大利亚批评界,关于澳大利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怀特的争论并没有结束。澳大利亚批评界为何在时隔数十年之后仍然对自己唯一的诺贝尔奖得主如此不敬?本文认为,批评界对怀特的不满从一开始就与澳大利亚左翼批评不无关系,而80年代之后兴起的文化研究以一种崭新的视角延续了这种左翼批评,但与早期的澳大利亚左翼批评不同的是,当代澳大利亚批评中的文化研究以及90年代崛起的文化体制史研究主张开放经典,所以对以怀特为代表的澳大利亚核心经典提出了批评,这些批评既有关于怀特创作本身的,更有针对上世纪中叶推动怀特经典化的"新批评"及其它相关文化体制的,在当代澳大利亚文学批评中,这些批评代表了一种新的"左翼"激进声音,至90年代中叶,这种声音与保守派之间形成了尖锐对立和"文化战争",在澳大利亚的"文化战争"中,怀特成了双方争夺文化话语权的重要战场。
王腊宝
关键词:帕特里克·怀特文化研究
G.A.维尔克斯论澳大利亚民族文化
2012年
G.A.维尔克斯是澳大利亚史上第一位文学教授,毕生从事澳大利亚文学与文化研究,对澳大利亚民族文化问题提出了真知灼见。与社会历史学家不同,他试图从文学作品中找寻澳大利亚民族文化发展的印记。他的卓越贡献在于精确地勾勒出澳大利亚民族文化的发展轨迹,并通过对澳大利亚民族文化迷思的反思来探寻其发展的理想之路。
李震红
关键词:迷思
P.R.斯蒂芬森论澳大利亚民族文化
2013年
P.R.斯蒂芬森是澳大利亚民族主义文学与文化批评的早期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澳大利亚文化的基石:为民族自尊而作》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批评论著,是澳大利亚该历史时期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斯蒂芬森提出坚持民族文化的地域性原则,藉以发展不依附母国的、独立自主的民族文化。他关注对民族文学标尺的界定,认为这将有助于厘清"真"、"伪"澳大利亚民族文学,并对催生反映本土真实生活的严肃作品产生积极影响。他还指出,发展民族文化的主力军除了作家、知识分子,还应该包括出版人。作家的任务是创作出足以滋养本民族人民精神生活的作品,而知识分子和出版人则应该为作家的工作保驾护航。斯蒂芬森的民族主义文化观在之后民族主义浪潮的各个阶段都有显著的发展。
黄洁
关键词:P地域性
边缘之声——当代澳大利亚土著文学与移民文学批评被引量:1
2013年
土著原住民和移民文学批评是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兴起的两个边缘批评流派。在近20年的时间里,这两个批评流派先后涌现出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批评家及成果,但至90年代初,随着纳罗金和古尼夫等重要批评家在右翼势力的打击之下愤然离开,这两种批评流派黯然陨落。它反映了澳大利亚社会从开放自由向封闭保守的转型,更标志着澳大利亚实施了20多年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结束。
王腊宝
关键词:移民文学多元文化主义文化战争
欧洲怀想与澳洲认同:澳洲双面情结中的归属体验——朱迪斯·赖特论澳大利亚诗歌创作路径被引量:3
2011年
澳大利亚著名女诗人朱迪斯·赖特在其著作中提出了"双面情结"概念,梳理和考察了主导及困扰澳大利亚诗歌写作的两种情感模式:其一为流放感,诗歌以欧洲弃儿的痛苦抒写消极无望的流放体验,对澳洲持排斥态度;其二为自由感,诗歌认识到澳洲广阔崭新的一面,但无法找到有效的调和途径,拥有自由却不能快乐地融入澳洲。赖特从诗人查尔斯·哈珀身上看到了超越双面情结的另一种情感,即积极和谐的地方感,哈珀把澳洲当成合情合理的生存之地,以平和的心态去描写和展现它。赖特关注的不仅仅是诗歌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她以实际行动表明了知识分子应肩负起社会责任的立场。
柯英
关键词:自由感地方感
A.A.菲利普斯和澳大利亚民族主义文学批评被引量:1
2012年
澳大利亚批评家A.A.菲利普斯是影响深远的后殖民理论关键词"文化自卑"的缔造者。在其漫长的文艺批评生涯中,他秉持坚定的民族主义立场,始终主张在澳大利亚发展不依附于母国的独立自主的民族文化。在他看来,澳大利亚文学有着自己突出的主题和传统,对本民族文化感到盲目自卑的殖民心态是毫无必要的。菲利普斯的民族主义文艺观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在全球化语境下的今天,为各国建立或坚持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提供了策略上的参考。
黄洁
关键词:民族主义主题文化身份
“理论”之后的当代澳大利亚文学批评被引量:2
2013年
在上世纪90年代的澳大利亚,"理论"在一场激烈的"文化战争"之后黯然消退,但此后的澳大利亚文学批评界并未停止脚步,相反,在近20年的时间里,他们通过1)文学的体制性研究;2)文学的数字化研究;3)文学的跨国化研究,为当代澳大利亚文学批评开拓了一条崭新的新经验主义道路。当代澳大利亚批评中的新经验主义不是一种简单的反"理论"范式,它是一种后"理论"方法,它主张将"理论"与丰富的文学研究数据结合在一起,以翔实的资料给无生气的"理论"输送鲜活的氧气,因此它是澳大利亚文学批评在新时代、新技术条件下的一种与时俱进。作为一种文学阅读方法,它强调基础和资源,因而是一种更加智慧和务实的阅读方式。
王腊宝
A.D.霍普的诗歌批评思想与澳大利亚文学经典构建被引量:1
2010年
霍普在澳大利亚文学批评史上是一位极其重要的领军人物。他于20世纪50至70年代提出了一系列有关诗歌生态、诗人和诗歌批评者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在20世纪中后期的澳大利亚文坛独树一帜,并最终形成了霍普的诗歌批评思想的主体。论文梳理出霍普的诗歌批评思想的三个主要方面,包括霍普的诗歌生态论、诗歌创作主体论、诗歌批评者论等。霍普的诗歌批评思想与构建澳大利亚文学经典之间关系密切。
佘军
关键词:诗歌批评澳大利亚文学
越界的黑天鹅——评一起重大的澳大利亚文学事件被引量:2
2010年
本文以澳大利亚文学史上著名的厄恩·马利事件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探讨了与此相关的三大争论:关于马利诗歌的艺术价值的争论、关于马利事件性质的争论、关于马利事件的后果的争论,藉此探讨文学史上造假这个奇特现象的实质,以及为何马利的诗歌经久不衰、持续引发人们关注的原因。
孔一蕾
关键词:戏仿现代主义
澳大利亚文学“冰人”——评詹姆斯·麦考利对现代主义的立场
2014年
本文通过分析麦考利人生的三个重要节点,即访问新几内亚和对原初文化的推崇、制造"厄·马利恶作剧事件"和皈依天主教并在诗歌中进行教会想象,揭示出贯穿麦考利艺术人生始终的主线是他对现代主义的激进抵制、对传统文化的恪守和对宗教神圣诗歌艺术观的弘扬,说明麦考利在40至50年代澳大利亚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冲突中敢于挑战欧洲现代主义,是维护传统文化纯洁性的代表人物。
张慧荣
关键词:现代主义传统艺术宗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