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3M540728)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李立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石油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文论
  • 5篇马克思主义文...
  • 4篇文本
  • 2篇文本学
  • 1篇学科
  • 1篇学科意识
  • 1篇有限性
  • 1篇正统
  • 1篇思想传承
  • 1篇祈向
  • 1篇文本解读
  • 1篇历史反思
  • 1篇历史建构
  • 1篇逻辑
  • 1篇马克思文本
  • 1篇开放性
  • 1篇话语实践
  • 1篇归附
  • 1篇赋形
  • 1篇传承

机构

  • 5篇西安石油大学
  • 4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李立

传媒

  • 2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人文杂志
  • 1篇唐都学刊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文本解读:从排他性理由到开放性共识——马克思主义文论“正统”观念解析
2014年
从文本学角度审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正统"观念,其实质是以文本对象的自足性、解读方式的规范性、解读成果的科学性等合法性理由,力图实现对马克思文本解读权威性的自我认同与建构。从历史上看,这种经典解读的权威建构有其积极一面,但也因其偏执于"嫡庶之争"、"夷夏之辩"的排他倾向,时常使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陷入孤蔽境地。鉴于此,有必要将马克思文本解读的合法性依据从排他性理由复归为开放性共识,由此冲破经典解读中的非历史企图,实现对马克思主义文论"正统"观念的纠偏与重塑。
李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论正统文本
文本解读、现实祈向与历史建构--对马克思文论思想传承的文本学反思被引量:1
2013年
从感受文学到感受现实,进而完成一种历史的建构是马克思文学理论思想的价值规定性,它决定了后世马克思主义者需要在马克思文本解读的持续反思运动中,实现其解读从文本意义维度向现实、历史维度的价值投射与跃迁。然而从马克思文艺思想传承的客观绩效来看,史上对马克思文本的解读亦时常呈现出一种将此文本解读化约为阐释学命题、进而淡化其核心价值祈向的冲动。正是这一冲动,极易使得马克思文本解读的反思运动悖论性地走向非反思性文本解读的价值内转。基于此,有必要从马克思理论的"历史科学"属性出发反思马克思文本解读的基本规范,由此促进理解主体对马克思文论经典文本的科学理解。
李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论文本
学科归附与学科意识限度——对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实践嬗变的历史反思被引量:1
2016年
作为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有关文学的原初话语实践拒斥了传统文论话语对"文学"的真理预设,具有前沿话语陈述与"反话语"实践融通一体的特殊性。与马恩相比,后世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实践则时常因过度化的学科机制归附而导致相关话语实践的萎缩或异常增殖。有鉴于此,需要重申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实践的学科意识限度,通过恢复话语实践主体的历史视野与辩证判断能力,实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圆整性、方法论的彻底性对单一学科局限性的超越。
李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论学科归附学科意识话语实践
文本视野与理论解读的自觉——马克思主义文论文本学研究及其当代意义
2014年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知识创新与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过程中理论文本资源的判定以及理论文本解读方式的择取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它决定了文本学方法是深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必然路径。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需在西方文本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文本资源判定及文本解读方式的反思分析两个层面取得深入进展,并通过正本清源的文本学观照,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文论自身的学术内涵与理论空间。
李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论文本
文本“有限性”与理论的历史赋形——马克思主义文论学科生成的文本学逻辑被引量:1
2015年
学科形式层面的马克思文本"有限性"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学科形态发展具有重要的构成性作用,其迫使马克思主义者借由马克思文本的学科整合关系,不断向马克思文学论说之外借取资源,最终形成以"科学""哲学""文化理论"等为学科认同范型的多种马克思主义文论体系。正确理解马克思文本"有限性"及其所引发的马克思文本解读的历史赋形特征,有助于破除后世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中"专占尚同"的不良倾向,进而推动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视野、言说方式及生成空间的有机拓展。
李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论马克思文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