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H030730040330)

作品数:3 被引量:27H指数:3
相关作者:禹果肖睿洋王子健王春霞刘洪禄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毒性当量
  • 1篇多环芳烃
  • 1篇遗传毒性
  • 1篇生物测试
  • 1篇田间
  • 1篇田间试验
  • 1篇田间试验研究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浸提液
  • 1篇污灌
  • 1篇污灌土壤
  • 1篇污染
  • 1篇污染土
  • 1篇污染土壤
  • 1篇污水
  • 1篇污水灌溉
  • 1篇化学分析
  • 1篇化学元素
  • 1篇灌溉
  • 1篇灌水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市水科学...

作者

  • 2篇王春霞
  • 2篇王子健
  • 2篇肖睿洋
  • 2篇禹果
  • 1篇吴文勇
  • 1篇刘洪禄
  • 1篇李法虎
  • 1篇黄冠华
  • 1篇邓健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年份

  • 2篇2006
  • 1篇200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污水灌溉对土壤浸提液元素浓度变化影响的田间试验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土壤化学元素的变化趋势关系到污水灌溉农业的可持续性。该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冬小麦和夏玉米轮作条件下2种灌溉水质和3种灌水量对土壤浸提液元素浓度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大水量污灌增加土壤盐分而中、小水量污灌则降低土壤盐分。试验用污水不会导致土壤的次生碱化。土壤中的C a、M g、F e和Zn含量在试验期间增加而P、M n、Cu、Cd和N i减小。大水量污灌增加土壤中的N a和B含量而小水量污灌则降低其含量;K的变化趋势与其相反。污灌可补充土壤中的作物营养元素K和P,但降低污水灌水定额可有效抑制盐分、B和Zn在土壤以及重金属元素在作物中的累积。
李法虎黄冠华邓健
关键词:污水污水灌溉土壤浸提液化学元素灌水定额
利用化学分析和生物测试方法比较研究污染土壤中芳烃受体效应物质的积累被引量:11
2006年
长期使用污水或再生水灌溉的潜在生态风险已经引起普遍关注,但是少有研究持久性有机有毒物质在土壤中积累所产生的慢性毒性.采用7-乙氧基-异吩唑酮-脱乙基酶(EROD)方法测试了北京郊区某再生水灌溉土壤中的芳烃受体效应物质,并用2,3,7,8-TCDD标定出相应的二英毒性当量(TEQbio).同时利用化学分析得到的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根据文献报道毒性当量因子(TEF)换算成二英的毒性当量(TEQPAHs).分析生物测试的结果,发现灌溉土壤中芳烃受体效应物质的毒性当量浓度最高达97.4 ng/kg,明显高于地下水灌溉背景土壤(56.0 ng/kg).通过化学分析和计算得到的TEQPAHs所占TEQbio的比重则由背景土壤的10.3%增加到78.6%.因此,再生水灌溉导致芳烃受体效应物质在土壤中累积,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16种优先控制PAHs在土壤中累积引起.
禹果吴文勇刘洪禄肖睿洋王春霞王子健
关键词:污染土壤多环芳烃毒性当量
利用umu/SOS实验评价污灌土壤的遗传毒性被引量:7
2006年
利用umu/SOS显色实验评价北京市郊污水灌溉土壤中遗传毒性物质的积累,得到表征样品遗传毒性大小的β-半乳糖苷酶诱导活性(IU值).以达到阳性时诱导比率R=2(试验管IU值/对照管IU值)需要的土壤重量来反映土壤样品的相对遗传毒性.R值起初随着96孔板每孔土壤样品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在达到某一定值后呈现稳定,此时各土壤样品投加量均为每孔约含10mg土壤.用剂量效应曲线中线性段的斜率作为标准,判断出遗传毒性物质为性质相同的一类污染物,根据相关资料推测主要是由于多环芳烃类污染物积累.
禹果肖睿洋王春霞王子健
关键词:污灌土壤遗传毒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