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974150)
-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1
- 相关作者:夏志林薛亦渝郭培涛黄才华李展望更多>>
- 相关机构:武汉理工大学山东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更多>>
- 短脉冲激光诱导薄膜损伤的等离子体爆炸过程分析被引量:8
- 2010年
- 短脉冲激光诱导薄膜材料损伤过程的研究通常止于薄膜材料发生喷溅.超热喷溅物质吸收剩余激光脉冲能量将形成剧烈的等离子体爆炸过程.采用两步数值计算方法处理等离子体微滴的爆炸过程,即在每一个数值计算时间步长内,将爆炸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处理微滴的绝热膨胀及裂解过程;第二步处理微滴对激光脉冲能量的吸收过程.有效地将微滴吸收激光能量的物理学过程与爆炸动力学过程耦合到一起.分析了喷溅物质微滴在剩余激光脉冲作用下,其半径、膨胀(加)速度、裂解(加)速度、电子及离子的密度与温度等参量随时间变化的演化情况.结果表明:材料喷溅前期为微滴雾化阶段,后期则以膨胀过程为主.裂解速度是周期性的,膨胀速度则单调增加.在特定情况下膨胀速度可能在雾化之后出现一个动稳定阶段,但该动稳定态的出现条件是苛刻的.
- 夏志林郭培涛薛亦渝黄才华李展望
- 关键词:光学薄膜激光损伤等离子体
- 激光辐照多孔激光薄膜损伤过程中的应力缓解机制
- 溶胶-凝胶方法可以制备出具有较强抗激光损伤能力的多孔光学薄膜]。普遍认为应力缓解作用是多孔结构薄膜具有高激光损伤阈值的主要原因,但是对此观点未见系统的研究报道。本文采用柱坐标模型,计算了薄膜中的温度与热应力场,分析了材料...
- 夏志林许琪王虎吴锐姬庆玲
- 关键词:多孔薄膜激光损伤
- 文献传递
- 初始电子密度对光学薄膜激光损伤机制的影响(英文)被引量:1
- 2009年
- 光学元件的激光损伤问题是激光器件向高功率密度方向发展中必须认识和克服的问题.基于Forkker-Planck方程,研究了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时的雪崩电离机制、多光子电离机制以及联合两种机制的情况.雪崩电离的产生需要一定密度的初始自由电子存在,该自由电子可以是材料中原本就存在的,也可能是光电离产生的.着重分析了材料中的初始自由电子对材料电离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雪崩过程在激光作用一段时间后会达到一个稳定的电离阶段(以自由电子平均能量不随时间变化为特征,且此时雪崩电离为材料电离的主导机制),该时间与光电离速率、材料中初始自由电子密度有关.材料中的初始自由电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光电离的作用效果.
- 夏志林赵元安薛亦渝郭培涛吴师岗
- 关键词:激光损伤光电离雪崩电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