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2CB956001)

作品数:1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袁东亮郝佳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输运
  • 1篇气体排放
  • 1篇全球变暖
  • 1篇温室气体
  • 1篇温室气体排放
  • 1篇陆架
  • 1篇变暖
  • 1篇RCP
  • 1篇

机构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篇郝佳佳
  • 1篇袁东亮

传媒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8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不同温室气体排放背景下东海冬季跨陆架碳输运通量被引量:1
2018年
基于马普耦合模式,结合现场水文观测资料,估算了东海冬季跨陆架环流的流量及其向深海大洋的碳输送量.由于黄东海冬季的跨陆架环流强度远大于其他季节,且进入黑潮次表层,因此,黄东海跨陆架埋碳过程主要发生在冬季.分析结果表明,黄东海存在明显的跨陆架输运,其中跨越台湾岛至济州岛一线陆架边缘向外海的年平均水体输送量为3.92Sv(1Sv=10~6m^3s^(-1)),净输送量为向外海0.82Sv,与台湾海峡和济州海峡流量之差相当.冬季,跨陆架向外海的溶解无机碳(DIC)、溶解有机碳(DOC)和颗粒有机碳(POC)的净输运量分别为98、12和0.1百万吨.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RCP4.5)和持续增加(RCP8.5)背景下,该跨陆架输运有不断增强的趋势,其中冬季跨越台湾岛至济州岛一线陆架边缘向外海的流量从2006~2099年分别增加了0.54和0.65Sv,增幅分别达15.3%和19.6%.受其影响,冬季跨陆架向外海的DIC、DOC和POC的输运量增加幅度在15.4~25.2%.本文首次评估了全球变暖背景下的东海冬季跨陆架碳输运量,揭示了跨陆架输运在中国近海碳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袁东亮郝佳佳郝佳佳何蕾
关键词:全球变暖RCP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