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15B01-3)

作品数:6 被引量:42H指数:4
相关作者:吴文良孟凡乔王一超赵桂慎焦子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土壤
  • 2篇农田
  • 2篇污染
  • 2篇面源
  • 2篇面源污染
  • 1篇氮磷
  • 1篇氮磷吸收
  • 1篇养殖业
  • 1篇养猪
  • 1篇养猪业
  • 1篇养猪业发展
  • 1篇植株
  • 1篇植株氮
  • 1篇生命周期评价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足迹
  • 1篇生态足迹法
  • 1篇生猪
  • 1篇生猪养殖

机构

  • 6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石河子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作者

  • 4篇吴文良
  • 3篇孟凡乔
  • 2篇赵桂慎
  • 2篇王开勇
  • 2篇郭岩彬
  • 2篇焦子伟
  • 2篇王一超
  • 1篇林聪
  • 1篇段娜
  • 1篇王大鹏
  • 1篇田海林
  • 1篇顾松东
  • 1篇石岳峰
  • 1篇唐晓伟
  • 1篇陈竹

传媒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猪业科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有机耕作对大豆土壤—植株氮磷吸收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通过常规与有机大豆土壤—植株氮磷吸收规律和产品品质比较,为区域农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研究以常规与有机大豆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植株氮磷吸收规律,大豆产量与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常规与有机耕作模式下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差异均不显著。不同生育时期常规与有机大豆土壤全磷含量差异显著,均表现为成熟期最大,花期最小。常规与有机大豆植株氮素、磷素吸收均为花期最大,成熟期最小。与常规大豆相比,有机大豆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分别提高13.7%和17.1%,油脂产量降低9.1%。由此得出,有机和常规大豆土壤—植株氮磷吸收特征基本相同,但有机大豆种植过程中由于充分利用土壤自身调节能力,改善了土壤养分均衡供应,使得产量及品质均显著高于常规大豆。
王开勇郭岩彬孟凡乔焦子伟吴文良
关键词:大豆氮磷吸收
华北高产粮区基于种植制度调整和水氮优化的节水效应被引量:9
2013年
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是华北平原粮食作物主要的种植方式。冬小麦生育期降水少,春季灌溉是保证其高产的必要措施。基于上述问题,在华北平原高产粮区设置田间试验,研究了调整种植制度和水氮优化等措施下的节水效应。结果表明,将一年两熟的冬小麦套种夏玉米调整为冬小麦直播夏玉米,并结合水氮优化等措施,能降低作物耗水15%,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52%~54%,而产量并没有下降;而将一年两熟调整为两年三熟和一年一熟,尽管能降低作物耗水24%~31%,且能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58%~172%,但产量却下降16%~27%。综上所述,该区将现行的一年两熟制中的套种调整为直播,并加以水氮优化等措施,是目前较为适宜的种植方式。考虑到该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实,两年三熟制可能是未来的种植趋势,但需要挖掘其产量潜力。
王大鹏吴文良顾松东孟凡乔石岳峰
关键词:作物灌溉耗水灌溉水利用效率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法的集约化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评价被引量:20
2014年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EF)和能值分析(emergy analysis,EA)是评价区域或系统可持续性的重要方法,能值生态足迹(emergy ecological footprint,EEF)将二者相结合,把系统的外部性纳入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更全面、更准确地测度资源消耗及环境影响,为区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科学参考依据。该研究应用EEF方法对山东省桓台县冬小麦-夏玉米高投入高产出模式的可持续性进行了深入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与1996年相比,2012年系统能值总投入减少了3.15%,而系统的能值产出容量(emergy output capacity,EOC)却增加了6.23%,系统效率显著提高。与1996年相比,2012年该系统的EEF从40.93 hm2减小为39.60 hm2,减少了3.25%,EEF分别是能值生态承载力(emergy carrying capacity,ECC)的16.44倍和15.78倍,生态赤字分别为38.44 hm2和37.09 hm2,减少了3.51%;从系统可持续性看,资源负载指数(resource load index,RLI)减少4.01%,环境负载指数(environmental load index,ELI)减少27.90%,系统外部性降低了8.05个百分点,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sustainability index,SI)增长了9.64%。总体上看,与1996年相比,2012年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赤字呈下降趋势,系统的可持续性有所提高,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初见成效,但资源消耗仍然保持较高水平,粮食生产的环境压力依然严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赵桂慎王一超唐晓伟李彩恋吴文良
关键词:生态系统面源污染
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评估高产粮田的面源污染潜在风险被引量:2
2015年
将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引入农业系统,以山东桓台县为例,从农业系统外部投入的源头入手,对高投入高产出粮区粮食生产的潜在面源污染风险进行全面预测和评估。结果表明,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富营养化面源污染潜力(EP)最大,其次是水体毒性潜力(AEP),环境酸化潜力(AP)最弱。夏玉米的各类指标均高于冬小麦,且夏玉米的EP、AEP和冬小麦的EP值都超过了2000年世界人均环境影响潜值。冬小麦和夏玉米的IP指数(IP)分别是1.08和1.45,夏玉米的IP比冬小麦高34%。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夏玉米对面源污染的贡献高于冬小麦。氮肥的施用对AP和EP的贡献率分别达到99.75%和88.06%,农药的施用量决定了AEP的大小。根据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示范区养分管理优化方案推荐的施肥量,测算可知优化后冬小麦和夏玉米的IP分别降低2.91%和18.35%,但夏玉米的IP仍然高于冬小麦。因此,控制氮肥和农药的施用量等源头减量措施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关键。
王一超赵桂慎
关键词:面源污染生命周期评价污染风险
欧美养猪业典型发达国家对我国环保高压下养猪业发展的借鉴意义被引量:3
2015年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畜牧业尤其是生猪养殖业发展迅速,我国每年的生猪存栏量和猪肉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一半左右,稳居世界第一位,2014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年鉴显示,2013年全国肉猪出栏量7.2亿头。如此大的饲养数量,必然产生大量的猪粪尿等污染物,特别是养殖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养猪业的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刻不容缓。
田海林林聪段娜
关键词:养猪业生猪养殖业环保
常规与有机农田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碳氮储量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长期施用化肥或连作农田管理模式导致土壤质量退化及碳氮损失加剧。以常规农作大豆和转换后的有机农作大豆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物理分组技术,分析了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碳氮储量变化。结果表明,常规农作大豆田转换为有机农作大豆田后,〈0.053mm粉粒加黏粒比重显著降低,0.053~0.25mm较小团聚体显著增加,土壤稳定性增大,土壤及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都显著增加。有机农作大豆田土壤包被于较小的大团聚体(0.25~2ram)中的〈O.053mm细颗粒有机质百分比显著降低,0.053-2mm粗颗粒有机质显著增加。有机农作大豆田土壤及团聚体中碳氮储量都显著高于常规农作大豆田,土壤碳汇和氮汇效应增大。有机农作大豆田土壤稳定性增加,团聚体中碳氮含量显著增加,土壤碳汇效应增强,有机农作方式可能比常规农作方式更有利于土壤碳氮资源持续利用。
王开勇郭岩彬孟凡乔陈竹焦子伟吴文良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