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2081)
-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 相关作者:杨小芬王红梅江政波龚林锋刘邓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海相油气勘探前瞻性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As(Ⅴ)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混合培养物氧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09年
- 通过对pH、Eh、溶液中Fe2+浓度的定期监测以及对实验结束时生成沉淀的XRD、SEM和元素能谱扫描等手段,对比研究了不同初始浓度的As(Ⅴ)对Fe2+的化学氧化和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氧化的影响,同时就As(Ⅴ)在实验体系中固液相之间的分配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e2+的化学氧化速率极低,最终氧化率低于8%,As(Ⅴ)的浓度对Fe2+的化学氧化没有影响。有A. ferrooxidans的实验体系,100mg/LAs(Ⅴ)对Fe2+的氧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As(Ⅴ)浓度为500mg~1g/L时,Fe2+的氧化率在约60h左右即可达到100%;但4g/L的As(Ⅴ)则会明显抑制Fe2+的氧化,Fe2+的完全氧化大约需要106h。体系中初始的100As/(As+S)(摩尔比)会对沉淀物的物相及结晶程度造成一定影响。As(Ⅴ)浓度为0g/L时,微生物体系中生成的固体沉淀物黄钾铁矾的特征峰明显,随着As(Ⅴ)浓度的提高,沉淀物的结晶程度逐步下降,至4g/L时沉淀物全部为无定形。元素能谱扫描检测到有大量的As(Ⅴ)存在于固体沉淀物中,表明在Fe2+的氧化过程中,As(Ⅴ)可能会以吸附或共沉淀的形式被固定在固相沉淀物中,这为酸性矿坑水(AMD)地区As(Ⅴ)污染的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 王红梅杨小芬龚林锋江政波
- 关键词:黄钾铁矾
- 从生物脂类化合物到沉积有机质的变化及其对正演烃源岩有机质形成的启示被引量:4
- 2007年
- 现代海洋生物有机组分的动态变化过程是利用正演法评价海相优质烃源岩的重要中间环节,可以为估算沉积过程中有机质的损耗提供参考.从化学组成来看,生物体的脂类与原油成分最为接近,而且与其他生化组分相比,脂类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可以长期保存在地层中,因此脂类是最重要的生油母质.温度、盐度、CO2等环境条件以及生物的种类和生长阶段对生物脂类组成有重要影响,不同环境条件和不同种类的生物对烃源岩有机质的贡献也不同.海水中的有机质在沉积过程中受原始生产力和氧化还原条件的影响.在特定生境中,在一定的生产力范围内,沉积有机质的通量与生产力有正相关关系.超过此范围,沉积有机质通量与生产力关系不大.氧化条件下有机质降解速度快,而还原条件则有利于沉积有机质的保存.生物膜的形成不仅使有机质更容易沉积,而且降低了有机质被降解的机会.地质历史时期生物膜的识别对研究烃源岩有机质的保存具有重要意义.
- 王红梅马相如刘邓杨小芬李继红
- 关键词:现代海洋生化组分生物膜沉积有机质烃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