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8-1-51)
- 作品数:2 被引量:29H指数:2
- 相关作者:董利苹曹靖李先婷苏怡兵初金鹏更多>>
-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教育部“春晖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耐盐植物根际土壤盐分的动态变化被引量:26
- 2011年
- 以甘肃秦王川引大灌区盐渍化土壤为研究背景,用盆栽根袋法对4种耐盐植物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H和盐分离子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4种待测植物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pH和EC值呈降低趋势。新疆大叶(Medicago SativaL.cv.Xinjiangdaye)、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和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生长90 d后根际土壤pH明显低于非根际,而裸麦(Hordeum vulgarevar.vulgare)根际较非根际pH差异不大。霸王和新疆大叶根际土壤EC值较非根际高,而裸麦和向日葵的根际与非根际差异不大。4种供试植物根际K+均出现亏缺,Ca2+、Na+、Mg2+、SO42-和Cl-在新疆大叶、霸王和向日葵3种植物根际均出现富集,对于裸麦:Ca2+、Mg2+和SO42-3种离子在植物根际富集,而Cl-和Na+在根际亏缺。随着待测植物培养时间的增加Na+/K+、Na+/Ca2+和Na+/Mg2+这3个比值呈降低趋势,说明Na+相对于K+、Ca2+和Mg2+的含量降低,生物措施对Na+的移除效果较显著。
- 董利苹曹靖李先婷代立兰苏怡兵
- 关键词:耐盐植物盐分离子土壤PH生物改良
- 四种耐盐牧草根际盐分动态分布特征被引量:3
- 2011年
- 本试验以引大灌区永登县次生盐渍化土壤为背景,采用盆栽根袋法对4种耐盐牧草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H和盐分离子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pH、电导率和6种主要可溶性盐离子含量降低,4种耐盐牧草根际土壤pH值低于非根际土壤,差异显著(P<0.05)。培养90d后,4种牧草根际土壤电导率均高于非根际土壤。不同培养时段内,盐分离子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的分布呈动态变化;除培养90d的新疆大叶外,Ca2+和Mg2+在4种牧草的培养期内均在根际土壤出现富集;在培养60d时,田菁根际土壤中K+出现亏缺,但在随后的生长周期内则出现富集,而其他3种牧草培养期间在根际土壤中K+均出现亏缺;除培养90d的新疆大叶和中兰一号外,Na+和Cl-在4种耐盐牧草的培养期内在根际土壤中均出现富集。4种牧草在同一培养时间内,6种可溶性盐离子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之间差异显著(P<0.05)。Na+/Ca2+和Na+/Mg2+降低,表明在大部分生长期间田箐、朝鲜碱茅、中兰一号3种耐盐牧草根际聚集的盐分为NaCl,新疆大叶为MgCl2和MgSO4。
- 董利苹李先婷曹靖苏怡兵代立兰初金鹏
- 关键词:根际牧草盐渍化生物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