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20012943)

作品数:24 被引量:328H指数:10
相关作者:张运张梅陈文强季晓平丁士芳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烟台毓璜顶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动脉
  • 10篇斑块
  • 10篇超声
  • 9篇血管
  • 9篇冠状
  • 9篇冠状动脉
  • 8篇血管内超声
  • 6篇动脉粥样硬化
  • 5篇心肌
  • 5篇IVUS
  • 4篇心肌梗死
  • 4篇急性冠状动脉
  • 4篇超声检查
  • 3篇单核
  • 3篇单核细胞
  • 3篇血栓
  • 3篇血栓形成
  • 3篇综合征
  • 3篇内科
  • 3篇内科学

机构

  • 22篇山东大学
  • 3篇烟台毓璜顶医...
  • 3篇山东大学第二...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1篇张运
  • 18篇张梅
  • 13篇陈文强
  • 9篇陈玉国
  • 9篇丁士芳
  • 8篇李贵双
  • 8篇季晓平
  • 6篇李继福
  • 5篇姚桂华
  • 5篇仲琳
  • 5篇朱永锋
  • 5篇纪求尚
  • 4篇刘同涛
  • 4篇李大庆
  • 3篇刘少荣
  • 3篇刘黎明
  • 2篇殷乐
  • 2篇刘泽
  • 2篇张鹏飞
  • 2篇李艳玲

传媒

  • 7篇中华超声影像...
  • 3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新医学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系统仿真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3篇2006
  • 10篇2005
  • 8篇200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内超声评价支架置入效果及指导高压球囊后扩张术的应用价值——附45例分析
2007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检查评价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效果及指导高压球囊后扩张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需行支架置入术治疗的ACS患者76处病变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在支架置入前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及IVUS检查,对未达到IVUS检查视为理想的支架置入标准者再采用高压球囊后扩张术,并用IVUS评价支架置入的效果。结果:45例患者76处病变置入DES后行CAG检查,结果所有支架均达到理想的支架置入标准;行IVUS检查,结果76处病变中有43处(57%)达到IVUS检查视为理想的支架置入标准,33处(43%)未达到IVUS检查视为理想的支架置入标准。对这33处病变行高压球囊后扩张术,结果25处病变达到IVUS检查视为理想的支架置入标准,总理想达标率由之前的57%上升至89%(P〈0.01)。随访1-10个月,中位数5个月,再发心绞痛2例。结论:IVUS在评价支架置入效果及指导高压球囊后扩张术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可进一步提高高压球囊后扩张术及评价支架置入的疗效。
徐峰陈玉国张运李瑞建孙祎张梅李继福李贵双
关键词:血管内超声检查药物洗脱支架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特点及疗效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I)的可行性及近远期疗效。方法196例AM I患者分为老年组(108例)和非老年组(88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冠脉病变特点、是否进行球囊预扩张、支架植入情况、近远期疗效。结果老年组患者多有冠心病史(44.4%vs 23.9%,P=0.003);老年组梗死相关动脉(IRA)以LAD(50.9%)和RCA(44.4%)为主,非老年组IRA以LAD(59.1%)为主(P=0.005);两组IRA狭窄程度、病变形态无差异性(P均>0.05);老年组常有2支或3支冠脉病变(80.6%),非老年组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46.6%,P=0.001);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支架植入前常需进行球囊预扩张(89.2%vs 72.3%,P=0.004),但植入支架直径、长度及血运重建程度无差异性。住院及随访期间老年组靶血管血运重建率及死亡率均较非老年组偏高,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AM I患者进行直接PC I安全有效,但与非老年患者相比,支架植入前常需进行球囊预扩张。
丁士芳刘黎明张运李继福陈玉国李贵双纪求尚刘同涛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关系的临床研究——附25例检测报告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 探讨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 (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 1, MCP 1) 水平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A组 25例急性心肌梗死, B组 2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MCP 1水平。结果: 治疗前A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水平 (21 8±2 6) ng/L较B组 (15 8±2 1)ng/L明显增高,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组患者发病前后差异 [ ( 21 8±2 6 )ng/L比 (17 3±2 3)ng/L] 亦有统计学意义, 均为P<0 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MCP 1水平明显增高, 是显示斑块不稳定性的重要标志之一。
仲琳张运陈文强刘少荣刘文波
关键词: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血清MCP-1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急性心肌梗死
颈动脉粥样斑块应变及应变率分布的初步探讨被引量:47
2004年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应变及应变率的可行性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应变及应变率的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 2 6例冠心病患者的 3 5处颈动脉斑块 ,运用组织速度成像 (TVI)和Q analysis软件测量斑块不同部位的位移、斑块应变及应变率的峰值 ,对同一处斑块分别在不同参数条件下测量斑块应变及应变率峰值。结果 斑块应变和应变率测量值在不同参数条件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不同部位的斑块应变、应变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和心绞痛 3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受力情况存在差异。斑块肩部和纤维帽表面是应变最集中的部位 ,并且沿径向方向 ,从斑块表面至基底部 ,应变及应变率呈减小趋势。结论 TVI技术可以用于颈动脉斑块应变及应变率的分析。
张鹏飞张运张梅姚桂华王荣
关键词:超声检查组织速度成像急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心绞痛
心绞痛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斑块超声显像特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8
2004年
目的 研究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清中炎性因子和斑块的血管内超声 (IVUS)特点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13例稳定型心绞痛 (SA)和 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 ,可溶性黏附分子sVCAM 1、sICAM 1的水平 ,同时对患者的 4 1支冠状动脉进行IVUS检查 ,对比研究血清学指标与斑块的IVUS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中hsCRP、sVCAM 1和sICAM 1水平 (4 7mg/L± 2 6mg/L、789μg/L±6 5 μg/L和 36 5 μg/L± 6 3μg/L)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2 4mg/L± 1 8mg/L、5 4 4 μg/L±70 μg/L和 2 6 4 μg/L± 5 3μg/L ,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均P <0 0 1)。IVUS发现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斑块主要为脂质性斑块 6 9 2 % (18/2 6 ) ,而稳定型心绞痛主要为纤维性及混合性斑块 ,脂质斑块仅占 13 3% (2 /15 )。与稳定型心绞痛的斑块相比较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斑块具有较大的偏心性和血管外弹力膜面积 (EEMA ,P <0 0 5 ) ,斑块面积 (PA)及管腔面积狭窄率 (LAS)明显大于前者 ,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1) ,病变处血管呈现明显的正性重构。sICAM 1与血管重构指数 (RI)呈显著的正相关 (r =0 4 75 ,P <0 0 5 ) ,CRP与EEMA呈显著的正相关 (r=0
陈文强张运张梅季晓平丁士芳陈玉国李贵双李大庆苏海军
关键词:心绞痛血清炎性因子超声显像介入性IVUS
用重组PCR技术缺失突变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因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用重组PCR技术对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鄄1(hμMCP鄄1)基因cDNA进行缺失突变,构建其突变体—7NDcDNA。方法:根据hμMCP鄄1基因缺失突变前后的两段基因分别设计两对含有酶切位点的引物,以pBluescript鄄hμMCP鄄1为模板,进行重组PCR反应,将PCR产物与T载体连接进行TA克隆,酶切鉴定并测序确定其长度为342bp,继之将目的基因克隆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结果:成功构建hμMCP鄄1cDNA突变体—7ND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测序结果表明,该突变体N端第2至8位氨基酸缺失。结论:重组PCR技术是十分有效、可靠的基因缺失突变方法。
仲琳张运张梅季晓平李大庆张岩张冰杨军刘少荣
关键词: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1基因缺失
外源性人野生型p53基因转染导致兔动脉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被引量:50
2004年
目的 建立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的动物模型。方法  6 4只雄性纯种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A组 (5 4只 )与B组 (1 0只 ) ,A组用球囊损伤腹主动脉 +高脂喂养 1 0周 ,B组仅给予高脂喂养 1 0周。于 8周末将A组随机分为A1和A2两个亚组 ,在腹主动脉斑块形成处分别转染携带人野生型 p5 3基因或LacZ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2周后A1 (p5 3基因 )和A2 (LacZ基因 )组各处死1 0只 ,观察斑块自发破裂情况。分别给予余下的兔中国斑点蝰蛇毒 (CRVV)和组胺药物触发斑块破裂 ,然后将兔处死取出腹主动脉进行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实验开始及处死前进行血脂检查。结果 A1组转染 p5 3阳性细胞数比其他两组明显增加 (分别为 32 4 %± 1 0 2 %,1 5 8%± 3 6 %,1 6 2 %± 6 7%,P均 <0 0 0 1 ) ,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分别为 2 5 %± 0 8%,1 0 %±0 3%,0 9%± 0 4 %,P均 <0 0 1 ) ,斑块纤维帽显著变薄 (P <0 0 5 ) ,血管平滑肌细胞减少 ,巨噬细胞聚集 ,药物触发后有 1 2只共 2 0处发生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 ,A2组中 ,药物触发后仅 5只 7处发生斑块破裂。B组未见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结论 应用外源性人野生型p5 3基因转染动脉硬化兔可导致斑块的不稳定性 。
陈文强张运张梅季晓平林晨朱永锋张伟王荣刘彦姚桂华
关键词:P53基因基因转染血栓形成
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6
2005年
目的利用血管内超声(IVUS)的影像学特点分析建立的兔模型的易损斑块。方法16只雄性新西兰纯种兔,通过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和高脂(1%胆固醇)饲料喂养8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兔模型。应用IVUS分别测量腹主动脉同一血管段中多个病变部位及其参考部位的各项指标,然后给予中国斑点蝰蛇毒(CRVV)和组胺药物触发,造成实验性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结果破裂与未破裂斑块相比较,破裂斑块具有较大的偏心性(P<0.05),破裂斑块呈现明显的正性重构,而未破裂斑块主要表现为负性重构。结论IVUS应用于已建立的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动物模型上,能够准确地识别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为以后实验性大样本研究药物稳定易损斑块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仲琳张运张梅季哓平陈文强姚桂华丁士芳张鹏飞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IVUS大样本研究未破裂蝰蛇毒偏心性
基于模型的CT三维医学图像重建仿真被引量:21
2006年
2DShepp-Logan头部模型是CT二维医学图像重建领域普遍采用的经典模型。提出一种思路—以3DShepp-Logan头部模型作为CT三维医学图像重建进行仿真实验和算法性能评价的基本参考模型。首先介绍3DShepp-Logan头部模型的设计以及仿真投影数据的计算,进而描述所设计的CT三维医学图像重建仿真计算过程。数值实验部分给出了基于3DShepp-Logan头部模型的CT三维医学图像重建仿真实例。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思路的可行性和模型计算的准确性。
孙丰荣刘泽李艳玲曲怀敬张梅张运
关键词:CT仿真计算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不同再灌注治疗的特点及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4年5月期间281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接受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静脉溶栓、补救性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治疗,比较接受不同再灌注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时间、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住院及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接受静脉溶栓、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补救性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治疗患者分别为51例、182例、34例、14例,接受再灌注治疗以男性为主,常伴有糖尿病史,补救性冠状动脉成形术组年龄偏小.心肌梗死部位无差异性,发病至入院时间无差异性,入院至再灌注治疗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冠状动脉造影示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组、补救冠状动脉成形术组、冠状动脉搭桥组梗死相关动脉分布、狭窄程度、病变类型无明显差异(P>0.05),病变血管数有明显差异(P<0.001),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有显著性差别(P<0.001).住院期间仅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组有4例行再次血运重建,四组患者再发心绞痛发生率无差异性,但四组患者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21例患者失访,随访期间四组患者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组因支架内再狭窄分别有6例和9例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和切割球囊+支架植入术.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不同再灌注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应重视对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开展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急症冠状动脉搭桥术.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组再次血运重建率高(8.2%),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有望进一步改善预后.
丁士芳陈玉国张运李继福刘黎明李贵双纪求尚刘同涛蒋世亮
关键词:内科学冠状动脉造影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溶栓治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