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312054)
- 作品数:5 被引量:41H指数:4
- 相关作者:漆智平魏志远王登峰孙娟李松刚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海南省土壤肥料站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海南西北部地区耕地土壤锌分布特征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分析海南西北部地区(儋州、白沙、昌江和东方)的土壤锌含量分布特征,识别区内土壤锌缺乏区域,为研究区内的农业规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借助于地统计学和GIS空间分析手段,阐明海南西北部农田土壤锌含量在空间和不同土壤发生层(耕作层、犁底层、潴育层和母质层)的分布特征。【结果】区内耕作层土壤锌含量普遍偏低,最高含量为85.94mg/kg;各发生层土壤锌含量的空间分布不均,锌含量超过50.00mg/kg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儋州北部火山堆积物母质发育地区、昌江西北部和东方西部地区;母质层土壤锌含量最高,为30.30mg/kg,其次为潴育层,耕作层和犁底层的土壤锌含量相近。【结论】海南省西北部耕作层土壤锌含量除与母质分布有关外,还受土壤酸碱性分布及农田化肥投入的影响。
- 王登峰魏志远韩妙杰漆智平
- 关键词:耕地土壤锌剖面分布西北部
- 海南昌江农田土壤pH时空分布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以昌江黎族自治县(昌江县)为研究区,借助于空间分析手段,分析区内第2次土壤普查期间到2009年土壤耕层土壤pH的时空变异特征,并阐述其主要成因。结果表明,在气候、地形、母质、植被等自然因素共同作用下,20世纪80年代研究区土壤pH在西北到东南方向上有逐级降低的特征。区内2009年土壤pH值低于第2次普查期间,且空间变异度变小,平均值由6.0降至5.8;土壤pH分布受施肥、工矿等人为生产活动的影响,原有的空间分布格局有所改变,主要表现在昌化、海尾、乌烈等地土壤出现酸化特征。
- 魏久镇王登峰魏志远漆智平
- 关键词:土壤PH酸化
- 海南省耕地地力水平分布及影响因素——以澄迈和陵水县为例被引量:4
- 2012年
- 以澄迈和陵水黎族自治县为研究区,在构建包含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立地条件和土壤管理在内的4个子目标、11个具体指标的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模糊数学理论确定指标隶属度,结合层次分析法进行加权求和,对澄迈和陵水进行耕地地力水平综合评价,阐明其耕地地力水平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澄迈和陵水的耕地地力为中等水平,且澄迈的耕地地力相对较高,母质和地形因素是两县耕地地力水平差异的主导因素;2)耕地地力水平分布格局与地形和水系分布关系较为紧密,谷底平原、平原和山麓平原地区耕地地力水平较高,降雨和地形因素是导致区内耕地地力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
- 王登峰魏志远吕烈武方圆漆智平
- 关键词:耕地地力
- 海南中西部荔枝园土壤肥力的灰色关联度评价被引量:19
- 2013年
- 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选择土壤pH、有机质及土壤主要的大中微量元素等测定项目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海南中西部25个代表性荔枝园的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按照等距法分级,参评荔枝园土壤肥力状况可分为三级:一级果园6个,占到参评果园总数的24%,二级果园5个,占参评果园总数20%,三级果园数量最多为14个,占果园总数56%;总体上海南中西部荔枝园的肥力状况较差,土壤养分较为贫瘠,且果园间的土壤养分含量差异较大。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可用于定量分析荔枝园土壤综合质量状况,从而摸清了区域尺度的土壤肥力分布,进而为荔枝园土壤合理利用和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 魏志远孙娟李松刚王登峰漆智平
- 关键词:荔枝园土壤肥力
- 海南岛农田土壤重金属背景值评价方法研究——以铬为例被引量:4
- 2013年
- 采用迭代剔除法、累积频率法、95%置信上限法和几何均值与标准差求算法分别对海南岛农田土壤铬含量进行背景值评价,并筛选适用于该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的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铬含量比全国土壤铬含量水平略低,但空间变异性较高。置信上限法估算得到的土壤铬背景值最高,其他3种方法求算得到的土壤铬含量背景值结果一致。几何均值和标准差求算法得到的土壤铬背景值(28.8 mg/kg)可作为研究区农田土壤的铬背景含量,该方法可避免背景值被估计过高而掩盖人为影响,且计算简单,故可用于海南农田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评价。
- 王登峰魏志远漆智平
- 关键词:铬背景值农田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