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Y200908144)

作品数:4 被引量:33H指数:3
相关作者:王平朱兴一谢捷陈秀林海敏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闪式提取
  • 2篇响应面
  • 2篇响应面法
  • 2篇响应面法优化
  • 1篇多糖
  • 1篇多糖提取
  • 1篇多糖提取工艺
  • 1篇农产
  • 1篇农产品
  • 1篇甲壳素
  • 1篇儿茶
  • 1篇儿茶素
  • 1篇茶叶
  • 1篇茶皂素
  • 1篇超微
  • 1篇超微粉
  • 1篇超微粉碎

机构

  • 4篇浙江工业大学

作者

  • 4篇朱兴一
  • 4篇王平
  • 3篇谢捷
  • 1篇林海敏
  • 1篇顾艳芝
  • 1篇陈秀
  • 1篇杨军辉
  • 1篇沈凤琼
  • 1篇忙怡丽
  • 1篇张玉燕

传媒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林产化学与工...
  • 1篇林业实用技术

年份

  • 4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响应面法优化闪式提取茶叶中儿茶素类物质的工艺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以儿茶素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3因素进行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以探讨闪式提取茶叶中儿茶素类物质的工艺。结果表明,乙醇体积分数65%,液料比20∶1(mL∶g),提取时间87 s为较佳工艺,在此工艺条件下,儿茶素得率为12.33%,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15%。
朱兴一杨军辉谢捷顾艳芝王平
关键词:响应面闪式提取儿茶素
响应面法优化水栀子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研究栀子多糖的提取工艺,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水栀子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选取实验因素与水平。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进行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栀子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在分析各因素显著性及交互作用的基础上,得出提取栀子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即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3 h,液料比17∶1 mL/g。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栀子多糖提取率为1.69%。
朱兴一忙怡丽沈凤琼王平
关键词:多糖响应面法
甲壳素超微粉碎辅助制备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被引量:2
2011年
研究了甲壳素超微粉碎辅助制备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GAH)的工艺。对HCl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液料比进行单因素考察,根据考察结果进行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工艺参数,然后进行验证实验,并将该工艺条件与传统GAH制备工艺比较。结果表明,甲壳素超微粉碎辅助制备GAH的较佳工艺为:HCl浓度8.8mol/L、液料比4.2∶1(mL∶g)、反应时间3.6h、反应温度83.0℃。此条件下GAH得率为74.82%,与理论值基本相符。与传统制备工艺相比,新工艺反应条件更加温和,同时GAH得率提高了14.77%。
朱兴一张玉燕谢捷王平
关键词:甲壳素超微粉碎
闪式提取油茶枯饼中茶皂素的工艺优化被引量:18
2011年
为了研究闪式提取油茶枯饼中茶皂素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液料比3个因素,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闪式提取茶皂素的较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8%、提取时间40s、液料比20mL/g。在此条件下,茶皂素得率为21.09%±0.26%,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与传统乙醇热回流提取方法相比,闪式提取方法茶皂素得率略有提高,提取时间由6h缩短为40s,提取温度由70℃降到20~25℃。该方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茶皂素提取方法。
朱兴一林海敏陈秀谢捷王平
关键词:农产品茶皂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