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5CB522602)

作品数:209 被引量:1,411H指数:20
相关作者:姚咏明盛志勇董宁于燕梁华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0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6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91篇细胞
  • 60篇蛋白
  • 55篇脓毒
  • 52篇脓毒症
  • 50篇免疫
  • 42篇高迁移率族蛋...
  • 41篇迁移
  • 41篇迁移率
  • 39篇高迁移率族蛋...
  • 36篇创伤
  • 34篇节性
  • 33篇调节性
  • 22篇烧伤
  • 21篇调节性T细胞
  • 19篇器官
  • 18篇多器官功能
  • 18篇受体
  • 18篇器官功能
  • 16篇休克
  • 12篇多器官功能障...

机构

  • 121篇中国人民解放...
  • 39篇第三军医大学...
  • 2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4篇江苏大学附属...
  • 1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1篇南方医科大学
  • 8篇解放军总医院...
  • 8篇中南大学
  • 7篇重庆市急救医...
  • 6篇复旦大学
  • 6篇南京医科大学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郑州大学第一...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5篇解放军第30...
  • 4篇温州医学院附...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34篇姚咏明
  • 48篇盛志勇
  • 35篇董宁
  • 30篇于燕
  • 19篇梁华平
  • 14篇黄立锋
  • 13篇岳茂兴
  • 12篇蒋建新
  • 10篇徐姗
  • 10篇刘峰
  • 8篇周继红
  • 8篇戴新贵
  • 8篇张庆红
  • 8篇艾宇航
  • 7篇张立天
  • 7篇张莹
  • 7篇张岫竹
  • 7篇王立祥
  • 6篇周钢桥
  • 6篇刘辉

传媒

  • 19篇中国危重病急...
  • 17篇中华卫生应急...
  • 16篇中华急诊医学...
  • 14篇中华实验外科...
  • 12篇中华烧伤杂志
  • 1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0篇解放军医学杂...
  • 10篇第三军医大学...
  • 9篇生理科学进展
  • 9篇感染.炎症....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中国中西医结...
  • 6篇中华创伤杂志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国际病理科学...
  • 3篇国际外科学杂...
  • 3篇中国急救复苏...
  • 3篇Journa...

年份

  • 3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7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3
  • 3篇2012
  • 18篇2011
  • 31篇2010
  • 45篇2009
  • 35篇2008
  • 34篇2007
  • 15篇2006
2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烧创伤后免疫功能障碍识别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7年
脓毒症是烧(创)伤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欧洲一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2527例全身炎性反应患者中,脓毒症发生率为26.0%,病死率16.0%。
于燕杨红明姚咏明
关键词:免疫功能障碍创伤后流行病学资料全身炎性反应严重并发症烧(创)伤
灾害现场卫生应急救援与处置系列便携式医疗救护装备研发与应用
2022年
近几十年,世界上各种灾害事故频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与严重的社会危害,现场处理十分困难~。针对灾害现场环境十分复杂、条件简陋等难题,在平时研发更多便携式多功能医疗救护装备,可提高现场救援与处置的速度、能力与水平,为重危伤患者救治赢得宝贵抢救时间。笔者科研团队在国家指令性任务与重大课题分课题支持下,与有关科研单位、企业和学者合作,致力于便携式系列医疗救护装备研发与应用。现报告如下。
岳茂兴秦锡虎汤黎明姜成华刘广军朱大伟倪昕晔贾中芝尹志勇朱晓瓞吴兑
关键词:抢救时间现场处理现场救援科研团队
PTEN对脂多糖攻击RAW264.7细胞核因子-κB转录活性的影响及其意义
2007年
目的探讨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全县对脂多糖(IYS)攻击RAW264.7细胞核因子-κB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NF-κB-LUC质粒与PTEN质粒或其突变质粒分别共转染RAW264.7细胞,通过检测NF-κB反应性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观察PTEN在LPS攻击巨噬细胞时对NF-κB转录激活的影响。结果野生型PTEN过表达可促进LPS诱导的NF-κB活性增强,而突变型PTEN则没有明显作用。结论PTEN可正性调控LPS诱导的NF-κB转录因子的激活,从而有可能在内毒素所诱导的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尹华华夏浩朱京慈程晓刚徐祥袁科Qi Wan李磊
关键词:PTEN基因细胞核因子-ΚB脂多糖
CRH促进大鼠腹腔巨噬细胞IL-6分泌及其受体途径
2009年
目的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分泌的影响及其受体途径。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CRH组、CRH受体(CRHR)1选择性阻断剂CP-154526+CRH组(简称CP+CRH组)、CRHR1/2非选择性阻断剂α-helical CRH9-41+CRH组(简称HL+CRH组)以及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H89+CRH组(简称H89+CRH组)5组。对照组仅加入新鲜RPMI1640培养液2 mL培养;CRH处理组加入1×10^(-9) mol/L CRH培养液2 mL;后3组分别加入含CP-154526(5×10^(-4) mol/L)、α-helical CRH9-41(1×10^(-6) mol/L)以及H89(1×10^(-6) mol/L)培养基预孵育2 h,然后加入CRH使培养液CRH终浓度为1×10^(-9) mol/L。各组分别于CRH刺激后0.5、1、2、4、8 h收集培养皿中上清液,应用ELISA法检测IL-6水平。结果对照组巨噬细胞分泌IL-6维持在低水平。CRH组巨噬细胞分泌IL-6在2 h时增加,达(7.7±0.741)μg/g prot,高于同一时点的对照组(P<0.05),4 h时达高峰[(16.60±3.94)μg/gprot],接近同时相点对照组的3倍(P<0.01)。CP+CRH组巨噬细胞IL-6分泌量在2、4 h时下降非常显著,与同时点CRH组比较分别下降约88%、92%(P<0.01),低于同时点对照组(P<0.01)。H89+CRH组中巨噬细胞分泌IL-6在2、4 h显著下降(P<0.01),其抑制效应约66%~79%。结论 CRH可通过CRHR1激活巨噬细胞促进IL6分泌,与细胞内PKA信号密切相关。CRH在激活巨噬细胞的过程中可能起到允许和易化作用。
王伍超陈金萍张岫竹王旭辉刘大维周继红
关键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巨噬细胞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创伤免疫功能紊乱中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被引量:8
2008年
在探索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中,人们已经认识到早期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在脓毒症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应用TNF—α或IL-1拮抗剂干预并没有明显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与TNF-α的早期迅速合成、释放以及临床很难做到早期或预防性干预有关。另有资料表明,用致死剂量的内毒素攻击小鼠,部分动物5d后才死亡,而此时TNF-α、IL-1水平已降至正常范围;给TNF-α基因缺陷的小鼠注入内毒素数日后亦可导致死亡,这说明可能存在某些重要的晚期炎症介质介导了内毒素的致死效应。晚近研究发现,
姚咏明林洪远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免疫功能紊乱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脓毒症患者内毒素攻击
创伤性休克与心搏骤停急救复苏创新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版)被引量:6
2020年
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2019novelcoronavirus,COVID-19)已引起全球范围的重大破坏,SARS-CoV2仍在世界各国持续传播和局部暴发,给社会发展和经济复苏带来了巨大挑战,为科学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创伤性休克和心搏骤停急救复苏临床工作,要对既定规则和流程进行修改和完善,去指导和规范人类的行为.针对多发伤急救复苏面临的挑战,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和保证急救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施救,使其获得生存机会.因此,为了规范化新冠疫情影响下创伤性休克及心搏搏骤停的临床救治技术培训与普及工作,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卫生应急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河南省医院协会心肺复苏专业分会共同制定了《新冠疫情影响下创伤性休克急救复苏新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该共识对创伤性休克院前无法输血或血浆紧急情况下,解决了容量复苏晶胶液配比与搭配问题.高渗晶胶复合液救治创伤性休克,用量小,稳定血压效果好,可替代血及血制品,提高了转运到医院的安全性,为手术抢救提供了机会;同时,腹部提压CPR解决了创伤后心搏骤停不能实施传统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患者的救治难题,大大提高了院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鉴于我国急救医疗的实际需求和胸部创伤禁忌行胸部CPR的特点,采取"政、产、学、研、用"相结合,腹部提压CPR研制成功并推广应用.本共识总结了迄今为止国内外已发表的关于创伤性休克与创伤性心搏骤停的科学证据,并基于我国国情,提出了创伤性休克急救复苏创新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本共识融入了国内外创伤性休克及CPR培训的学者智慧与理念,必将使我国创伤性休克与创伤性心搏骤停培训进入一个针对性强、起效快、副作用少、救治率高的新阶段.
张思森岳茂兴王立祥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心搏骤停
狭窄空间事故现场急救与卫生应急处置中国专家共识 2016
数不清的狭窄空间(confined space,CS)意外造成了非常惨痛的人员伤亡,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相关人员未能清楚地认识到狭窄空间内部或邻近区域存在的危险或潜伏的危险,或者狭窄空间本身并无重大危害,但未考虑到在狭窄空...
岳茂兴王立祥张海涛
创伤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与对策被引量:16
2009年
蒋建新
关键词:创伤
提高内质网应激在脓毒症中作用和意义的认识被引量:6
2010年
严重烧伤、创伤及外科大手术等急性损伤后常伴有炎症反应及并发感染,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症(sepsis)、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临床危重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在脓毒症及MODS发生发展及转归中的作用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严重创伤、休克及脓毒症可以迅速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细胞内稳态被打乱导致内质网功能状态的改变,通过相应信号通路,引发细胞内一系列反应,称为内质网应激(ERS)。诸多资料提示,ERS持续时间及应激水平对于应激细胞的功能与生存均具有重要影响,决定了应激细胞适应、损伤或凋亡的发生发展,并参与了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的调节过程。
姚咏明祝筱梅
关键词:内质网应激脓毒症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免疫功能状态脓毒性休克急性损伤
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实验研究被引量:20
2008年
目的通过对猫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与病理的对比研究,探讨DTI对急性DAI的诊断价值。方法共选取22只猫,其中10只用于常规MR I及DTI扫描,以最大角加速度(6.43±0.15)×105rad/s2制成急性DAI模型,连续观察DAI前及DAI后3 h、6 h、24h、48 h、72 h 6个时相点,另于上述相同6个相点,分别选取6只猫用于嗜伊红(HE)及嗜银染色、6只猫用于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常规MR I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硬膜外或硬膜下出血2例、脑挫裂伤2例、脑室内出血1例、同时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挫裂伤2例、同时显示硬膜下出血和脑实质内点状出血2例。DTI显示猫DAI后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降低,于48 h达最低,72 h轻度回升(但仍低于DAI前),各向异性(FA)值明显降低,72 h达最低。HE、嗜银染色及透射电镜显示血管通透性增加、细胞肿胀,轴索肿胀、断裂、轴索球形成。结论DTI可以在活体水平无创的观察DAI后脑水肿及轴索的病理改变。
何海涛黎海涛黎川王怡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水肿弥散张量成像表观弥散系数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