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08A021)
- 作品数:1 被引量:17H指数:1
- 相关作者:李洁姚秀丽罗祖金童朝晖王辰更多>>
-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失败预测因素分析被引量:17
- 2011年
-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失败的预测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应用NPPV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NPPV成功与否将患者分为成功组与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在NPPV前、NPPV2 h后及NPPV24 h后的主要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等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失败原因并寻找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共89例患者入选,其中16例患者NPPV失败。失败组NPPV前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N)显著高于成功组(P<0.05),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显著低于成功组(P<0.05)。与NPPV前比较,成功组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心率(HR)在NPPV2 h后和NPPV24 h后均有显著改善(P<0.05);失败组pH和HR无明显变化(P>0.05),PaCO2在NPPV24 h后有显著改善(P<0.05)。但与成功组比,改善幅度缩小。排痰障碍致呼衰加重是NPPV失败的主要原因,失败组中有11例患者均因此给予气管插管。多因素分析发现,NPPV前N≥0.90、NPPV前ALB<28 g/L以及出现不良反应为排痰障碍为NPPV失败的高危因素。结论 NPPV可作为无绝对禁忌证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首选呼吸支持方式。对于肺部感染较重、出现排痰障碍或营养状况较差患者,NPPV失败的危险性较高;对于在短时间应用NPPV后pH、PaCO2、血流动力学状况无明显改善或改善幅度较小患者,或Hb水平较低患者,NPPV失败的可能性也较大。
- 罗祖金詹庆元童朝晖孙兵夏金根李洁姚秀丽王辰
-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