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70294019)

作品数:14 被引量:248H指数:9
相关作者:逄勇李一平颜润润王华李瑞玲更多>>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太湖
  • 3篇悬浮物
  • 3篇水体
  • 2篇营养
  • 2篇再悬浮
  • 2篇藻类
  • 2篇数学模型
  • 2篇太湖水
  • 2篇太湖水体
  • 2篇铜绿微囊藻
  • 2篇内源
  • 2篇内源释放
  • 2篇微囊藻
  • 2篇风浪
  • 2篇波浪
  • 1篇淡化
  • 1篇底泥
  • 1篇动水条件
  • 1篇盐度
  • 1篇营养化

机构

  • 13篇河海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13篇逄勇
  • 9篇李一平
  • 4篇王华
  • 4篇颜润润
  • 2篇刘兴平
  • 2篇韩涛
  • 2篇赵伟
  • 2篇向军
  • 2篇罗潋葱
  • 2篇彭进平
  • 2篇李瑞玲
  • 2篇徐秋霞
  • 1篇周蓓蕾
  • 1篇庄巍
  • 1篇罗缙
  • 1篇刘洋
  • 1篇翟金波
  • 1篇晁建颖
  • 1篇马俊
  • 1篇陈晓峰

传媒

  • 3篇环境科学
  • 2篇水利学报
  • 2篇水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湖泊科学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人民长江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年份

  • 5篇2009
  • 9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风浪扰动下的太湖悬浮物实验与模拟被引量:27
2008年
采用太湖湖区底泥,根据波浪水槽实验总结了各种扰动强度下太湖底泥的起动切应力.波浪水槽可以系统地模拟太湖常见的波浪强度.通过实验确定了太湖底泥的临界切应力为0.050Pa,采用国外先进的FVCOM模型计算模拟了太湖流场和悬浮物分布并和太湖实测资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较为合理,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由于目前太湖的野外监测资料存在较明显的时空不一致性,模型参数率定的精度受到了较大影响,太湖悬浮物与太湖底泥的内源释放以及水体的透明度有较大关系,因此通过室内实验研究太湖的悬浮物规律对太湖的富营养化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逄勇庄巍韩涛李一平翟金波
关键词:太湖底泥悬浮物
不同风等级扰动对贫富营养下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0
2008年
为了探讨不同营养水平条件下动力扰动对微囊藻生长产生的影响,在实验室中模拟了不同风浪强度,分别测定了铜绿微囊藻生长的速率。结果显示,贫营养下,对藻体有规律地施以一定的扰动有助于藻类的生长,扰动使得藻比增长率从0.1d^-1最大增加至0.3d^-1;约4.0m/s风力最有利于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弱扰动对藻类生长促进作用不明显,强扰动对藻类生长限制作用更显著。富营养下,各风力等级下的扰动对铜绿微囊藻比增长率和最大现存量的影响均不明显,藻比增长率基本间于0.27-0.29d^-1。结果表明,水体中营养水平相差悬殊时,扰动所引起的营养物质重新分配相对于其他因子对藻生长具有更重要的影响。太湖目前的富营养化状况下,动力扰动对藻类生长的直接影响不大。
颜润润逄勇陈晓峰赵伟马俊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贫营养太湖
镇江内江沉水植物恢复的环境效应被引量:5
2008年
建立了镇江内江水流、水质、悬沙及叶绿素a多因子耦合数学模型,对内江沉水植物恢复后产生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定量评估了模型参数根据前期研究成果确定。研究结果表明:内江沉水植物恢复后,夏秋季节与冬春季节水体平均含沙量分别比天然条件下降低了约11.1%、11.5%;由于沉水植物对水体的净化作用,在夏秋季,内江TN、TP平均浓度分别降低为0.659mg/L、0.137mg/L,较恢复前分别降低了32.2%、30.8%;在冬春季,恢复后的内江TN、TP浓度较恢复前分别降低了29.5%、27.3%;沉水植物的克藻作用亦使内江叶绿素a的平均浓度降低了37.2%,可能暴发水华的面积减少了49.3%;同时,夏秋季及冬春季平均水体透明度分别提高了7.9%和14.0%。
逄勇彭进平丁玲王华
关键词:沉水植物数学模型环境效应
风浪作用下的底泥悬浮沉降及内源释放量研究被引量:58
2008年
分别于春夏秋冬4个季节对太湖梅梁湾水体开展了5次野外实验,利用沉积物捕获器收集沉积物,采用Gansith公式法计算了沉积物的再悬浮通量,并建立了其与风速的关系;对代表不同风浪作用下的太湖悬浮物进行了7次静沉降实验,计算了悬浮物的静沉降通量,并建立了其与悬浮物浓度关系.以3.7 m/s为界对低泥悬浮沉降过程进行分解和概化,计算了2005年每日的悬浮沉降量,并利用近10年的风速资料估算了太湖年均内源释放量.结果表明,太湖每日的内源释放量受风速影响显著,和风速变化趋势较为接近,然而不同营养盐的释放状况却各不相同.太湖内源年均进入水体的净底泥量有19.03万t,冬季最大,夏季次之;就营养物质释放量而言,COD约4.96万t、总氮约7 773.0 t、总磷约275.5 t,其中秋季营养物质释放量最小,夏季最大.
逄勇颜润润余钟波李一平李瑞玲
关键词:内源释放再悬浮风浪太湖
浅水湖泊水体中不同颗粒悬浮物静沉降规律研究被引量:16
2008年
为了解浅水湖泊水体中颗粒悬浮物的静沉降规律,以太湖为例,采用重复深度吸管法计算了2005年4月、5月间在太湖进行的4次静沉降模拟实验中的沉降速度。结果表明:①在悬浮物沉降过程内,3种颗粒物的沉速关系为颗粒无机物(PIM)〉悬浮物(SS)〉颗粒有机物(POM)。在相同的沉降时间内,P1M的沉速为船沉速的1.6~2.0倍,POM的沉速为船沉速的0.3~0.7倍,P1M的沉速为POM沉速的2.5~5.5倍;②水体中悬浮物浓度与沉降时间均呈现出明显的指数衰减规律,悬浮物中无机物含量较高时这种规律更为明显;③悬浮物浓度较低时,太湖悬浮物的沉降速率与水体中的悬浮物浓度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而悬浮物浓度较高时,沉降速率随悬浮物浓度升高而增大。
向军逄勇李一平魏海王鹏刘兴平
关键词:悬浮物沉降规律浅水湖泊
柳江柳州段水环境数学模拟及水质可达性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建立了柳江柳州城区段二维非稳态FVS格式水流—水质模型,并利用点源连续排放的解析解对模型精度进行了分析。基于所建模型,对研究江段水流水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研究江段两岸11个概化排污口对城中水厂、柳南水厂、柳东水厂水源地的影响程度;通过对入江污染物量的不断调试,建立了竹鹅溪、华丰湾、东门干渠3个主要排污口的排污量与污染混合带范围响应关系曲线。研究表明:要确保柳南水厂与柳东水厂的供水安全,需对竹鹅溪、华丰湾、东门干渠3个排污口的现状排污量分别削减28.6%、32.3%、37.5%。
向军逄勇王华
关键词:水质水源地水厂
河口底泥盐度释放模型研究及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底泥盐度释放的变化规律并定量计算了底泥盐度释放通量;基于室内实验结果,建立并率定了底泥盐度释放的概念模型;以鉴江河口为例,运用所建模型,定量预测了不同水文条件下,河口水库水质淡化的趋势。结果表明:①在同一换水周期下,底泥盐度的释放受底泥本底间隙水盐度的影响,本底间隙水盐度越大释放量越大;初期,底泥盐度释放强度较大,但随着换水周期的累加,底泥盐度释放逐步降低;②河口蓄淡水库在蓄淡初期,水质(盐度)逐步增加,到一定限值后又逐步递减;淡化时间与来水频率呈正比关系,丰水期淡化时间较短,枯水期则较长。
彭进平逄勇周蓓蕾王华
关键词:河口水库盐度释放通量淡化
太湖波浪数值模拟被引量:27
2008年
在太湖实际波浪观测的基础上,采用率定验证后的第三代动谱平衡方程,考虑实际水底地形、波浪折射、浅化、反射、破碎、湖流等条件下,对太湖波浪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太湖波浪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SWAN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风作用下太湖风浪的生成和传播过程,模型在太湖应用是合适的;波高、波长、波周期等波浪参数在太湖的分布与风速、风向、水深等因素密切相关;在相同风向、不同风速情况下,太湖波浪发展至稳定状态的时间不一样;在不同风向,相同风速持续作用下,有效波高达到稳定的时间差不多,变化趋势也比较相同.说明波浪的发展不光取决于风速的大小,还同风的持续吹的时间和风区长度有关.
李一平逄勇刘兴平罗潋葱徐秋霞
关键词:太湖波浪
环流型水域水动力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3
2008年
实验模拟了不同风浪强度、不同营养水平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速率.选取能代表湖流和波浪综合作用的综合摩阻流速作为太湖水动力的表征指标,建立藻增长率和综合摩阻流速关系.结果表明,低、中营养水平下的藻类受扰动的影响规律较为接近,90r/min扰动时生长最好;而高营养水平下的藻类受扰动影响差异不明显.营养盐对藻类的生长影响较大,扰动可以改变由营养水平不同所引起的藻类生长的差异.铜绿微囊藻在低、中营养水平下生长时最优综合摩阻流速约为0.133cm/s.藻增长率随着综合摩阻流速呈现先指数递增、后指数递减的规律.湖泊环流型水域和河道径流型水域水动力作用存在明显差异.
颜润润逄勇赵伟李瑞玲晁建颖
关键词:水动力营养水平铜绿微囊藻太湖
基于FDS格式的长江镇扬段水沙数值仿真被引量:1
2009年
基于镇扬江段河势变化剧烈、感潮特性明显、水沙运动复杂的特征,建立了二维非稳态水流、水质及泥沙耦合数学模型,在有限体积法框架下应用通量差分裂(FDS)格式计算模型中各跨单元边界的数值通量,基于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率定验证.运用所建模型对洪季、枯季镇扬江段水沙过程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1)镇扬江段汛期流速约为0.72—1.98m/s,枯水期流速约为0.33—1.24m/s,汛期平均流速约比枯水期增加了40.6%;(2)汛期水动力条件较好,沿河排污口最大污染带长度约1550m,枯水期总污染带长度约2800m,比汛期增加了46.2%;(3)汛期镇扬江段平均含沙量为0.12—0.20kg/m3,枯水期平均含沙量为0.07—0.11kg/m3,汛期含沙量较枯水期增加了40%;汛期,泥沙浓度从上游至下游沿河长方向基本呈现递减趋势;枯水期,由于径流、潮流双重作用明显,泥沙浓度沿程变化较小.
罗缙逄勇王华李一平
关键词:长江泥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