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BZX011)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贾成祥王应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中医
  • 1篇代文
  • 1篇药文化
  • 1篇医文化
  • 1篇医药
  • 1篇医药文化
  • 1篇因果论
  • 1篇渊源
  • 1篇治未病
  • 1篇儒医
  • 1篇社会根源
  • 1篇唐代
  • 1篇唐代文士
  • 1篇中医文化
  • 1篇中医学
  • 1篇中医药
  • 1篇中医药文化
  • 1篇中医治未病
  • 1篇中原文明
  • 1篇未病

机构

  • 5篇河南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贾成祥
  • 2篇王应

传媒

  • 3篇中医学报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年份

  • 4篇2015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佛学因果论与中医治未病被引量:1
2015年
因果论不仅是佛学的重要理论,而且是佛学重要的方法论,它揭示了人从何来、人归何处以及现实人生之所以然,拯救着人类的灵魂。"治未病"是中医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要求从根源上把握致病原因,恪守正确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拯救人类的生命。二者异曲而同工,其妙无穷。
贾成祥
关键词:佛学因果论中医学治未病
从脏时相配矛盾看《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被引量:1
2015年
关于《黄帝内经》中脏时的配属关系主要有2种说法:1五脏四时论,即脾不主时或脾主四时,其他四脏肝、心、肺、肾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时;2五脏五时论:即1年分为5季(春、夏、长夏、秋、冬),令脾主长夏。在以上2种不同的脏时相配关系中,脾不主时或脾主四时与脾主长夏的说法明显存在矛盾。之所以会有这2种不一致的理论,是因为其采取了2种不同的五行模式,即河图五行模式与五行生克模式。河图五行模式对应的是脾主四时说,强调"土居中"的观念;五行生克模式对应脾主长夏说,《淮南子·时则训》令季夏属土,从而最终产生了脾属土主长夏的说法。由此可见,《黄帝内经》中脏时相配的矛盾源于古代哲学五行与四时相配的不周延,《黄帝内经》成书时间当与《淮南子》相近。然而,《淮南子》虽解决了五行与四时的相配问题,但五行配脏关系则是脾木、肺火、心土、肝金、肾水,与《黄帝内经》不一致。因此,从理论体系构建的角度而言,《黄帝内经》的成书时间应晚于《淮南子》。
王应贾成祥
关键词:《黄帝内经》《淮南子》
唐代“文士知医”的社会根源被引量:2
2015年
先秦至宋元时期的医家经历了"巫医""道医""儒医"3个阶段,但社会地位普遍低下。自唐朝中后期之来,医家的地位相对要高于以往,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安定统一,尚文重医的社会形势与风气;2三教并存,和谐发展的政策与现象;3养生思想的普遍盛行;4文士的智力支持;5保全生命的实际需求。虽然唐朝中后期真正的儒医学派并未形成,但"文士知医"的现象为宋代儒医的盛行打下了基础。
孙海媛贾成祥
关键词:唐代儒医
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及其渊源被引量:6
2013年
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于构建中和的生命环境,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是根源于中华文明的中和理念的,而中和理念是基于文化地域限定性所形成的,因此,"中天下而立"的中原大地是形成中医文化核心价值的沃土和摇篮。古老的中原文明是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得以形成的文化基础和文化渊源。
贾成祥
关键词:中医文化中原文明
论中原中医药文化的特色与地位被引量:4
2015年
中医药文化根于中原。中原中医药文化孕育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是中医药本质与特色在中原文化中的具体体现。中原中医药文化具有历史源远流长、分支别具特色、诊疗技术个性化、文化遗产多样性、中药资源种类繁多、影响力深远持久等诸多特色与优势;同时又因其地处中州,具备独特的根源性、核心性、辐射性与包容性,因此在中医药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知中原才能知中国,了解中原中医药文化才能更好地领悟中华传统文化,才能推动中医药文化在新世纪的全新发展。
贾成祥王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