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60153)

作品数:7 被引量:117H指数:5
相关作者:宋希强罗毅波柯海丽刘红霞谭志琼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海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菌根
  • 2篇生境
  • 2篇石斛
  • 2篇五唇兰
  • 2篇菌根真菌
  • 1篇丹霞
  • 1篇丹霞地貌
  • 1篇地貌
  • 1篇新资料
  • 1篇野生
  • 1篇英文
  • 1篇幼苗
  • 1篇幼苗生长
  • 1篇育苗
  • 1篇育苗技术
  • 1篇植物
  • 1篇生境异质性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研究
  • 1篇铁皮石斛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植...
  • 4篇海南大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华南热带农业...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作者

  • 6篇宋希强
  • 5篇罗毅波
  • 3篇柯海丽
  • 2篇朱国鹏
  • 2篇谭志琼
  • 2篇刘红霞
  • 1篇何明高
  • 1篇孟千万
  • 1篇胡美姣
  • 1篇杨福孙
  • 1篇周玉杰
  • 1篇何平荣

传媒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北方园艺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云南植物研究
  • 1篇园艺学报

年份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丹霞地貌生境中铁皮石斛的繁殖生物学研究被引量:35
2009年
目的:揭示丹霞地貌生境中铁皮石斛的繁育系统及濒危机制。方法:对该地区铁皮石斛的生境、生长特性、开花物候、繁殖特性以及资源破坏状况等进行了调查。结果:丹霞地貌铁皮石斛生长环境恶劣,春季为其生长高峰;2~3年生茎开花,花后及时授粉,结实率较高;授粉后4~5 d子房开始膨大,果实成熟期为185 d左右;自然有性繁殖的结实率(0.31%)极低;无性克隆繁殖1丛仅1年生1茎。结论:丹霞地貌生境下铁皮石斛群体自然更新主要是通过分蘖繁殖实现的;人为掠夺性采集是该地区铁皮石斛野生资源濒危的主要因素。
何平荣宋希强罗毅波何明高
关键词:铁皮石斛生境异质性开花物候濒危机制
海南兰科植物新资料(Ⅱ)(英文)被引量:5
2009年
报道了中国兰科(Orchidaceae)植物3个中国新记录种:三色槌柱兰(Malleola insectifera)、腐生齿唇兰(Odontochilus saprophyticus)和白花曲唇兰(Panisea albiflora)。
宋希强孟千万罗毅波
菌根真菌对华石斛幼苗生长及光合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3
2009年
为了探索菌根真菌在华石斛栽培和保育中的应用,将从野生华石斛分离获得的5株内生真菌接种华石斛组培苗和盆苗。结果表明:真菌能够成功侵入华石斛根内形成菌根;供试菌株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华石斛幼苗成活率,生物量及促进华石斛幼苗根系生长;并能提高华石斛幼苗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进而提高其光合性能。综合来看,对组培苗生长和光合性能促进作用较为突出的菌株为S7、S9、S12,对盆苗作用效果较为明显的是S3、S9、S10菌株。因此,这几株菌根真菌对华石斛的人工繁殖、栽培和保育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周玉杰杨福孙宋希强朱国鹏胡美姣
关键词:菌根真菌菌剂光合性能
五唇兰菌根化育苗技术被引量:14
2008年
为探索菌根技术在兰科植物保育中的应用,以野生五唇兰的内生菌根真菌和五唇兰组培苗为材料,进行组培瓶苗和盆栽苗的菌根化研究。利用固体培养的菌丝体与五唇兰无菌组培苗进行共生培养,15d后,根染色法检测结果表明,真菌能够成功侵染根,菌根化苗的移栽成活率均达到100%(对照为63.33%)。种植90d后各菌株处理苗的鲜样质量增长率均高于对照,其中F29菌株处理苗的鲜样质量增长率高于对照31.3%。在大棚栽培条件下,利用液体菌剂对盆栽苗进行菌根化培养。90d后各菌株处理苗的成活率和鲜样质量增长率均高于对照,其中F29菌株处理成活率比对照高出35%,鲜样质量增长率比对照高33.24%。
柯海丽宋希强罗毅波朱国鹏凌绪柏
关键词:兰花五唇兰育苗
野生五唇兰根部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被引量:45
2007年
兰科植物根部的内生真菌在兰科植物的整个生活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不同生境不同类型的兰科植物内生真菌菌群的多样性,作者于2004年7月至2005年10月,以海南岛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五唇兰(Doritis pulcherrima)作为实验材料,对不同生境、不同形态的五唇兰植株根部的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附生于石上及生于杂木林或灌丛中、叶背绿色及叶背紫红色的五唇兰植株新鲜营养根段中共分离出83株内生真菌,鉴定为19个属,其中包括培养基筛选实验中分离出的30株14属。镰刀菌属(Fusarium)(24.1%)和丝核菌属(Rhizocto-nia)(14.5%)为优势属。两种叶色的五唇兰内生真菌群落丰富度较为一致;而两种不同生境中的五唇兰内生真菌群落丰富度则表现出较大的差异:附生于灌木的五唇兰内生真菌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远高于附生岩石的。研究结果表明五唇兰内生真菌多样性更多地受生境的影响而不是受植株形态类型的影响。
柯海丽宋希强谭志琼刘红霞罗毅波
关键词:附生兰
兰科植物种子原地共生萌发技术及其应用前景被引量:16
2007年
The minute size of orchid seeds have made them difficult to observe,orchid seeds germination and mortality of seedlings in suit difficult to study.Recently,a new technique was described by which orchid seeds were sowed and retrieved in the field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It is possible to conduct a quantitative study of orchid germination in suit and observe seasonal growth and mortality of seedlings.The technique has also enabled us to bait appropriate fungus from the germinated seeds and young seedlings,which could be beneficial both to the orchid propagation and conservation.For the further studies,the potential issue and application perspective of this technique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is text.
柯海丽宋希强谭志琼刘红霞罗毅波
关键词:菌根真菌共生萌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