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07Y002)

作品数:4 被引量:36H指数:4
相关作者:林永辉管兆勇许长义盛杰陈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津市滨海新区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中尺度
  • 2篇中尺度对流
  • 2篇中尺度对流系...
  • 2篇梅雨
  • 2篇梅雨锋
  • 2篇边界层
  • 1篇低空
  • 1篇低空急流
  • 1篇低涡
  • 1篇平流层
  • 1篇平流层下部
  • 1篇潜热
  • 1篇潜热释放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重力波
  • 1篇涡度
  • 1篇涡度收支
  • 1篇西南低涡
  • 1篇流层

机构

  • 4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天津市滨海新...

作者

  • 3篇林永辉
  • 1篇许长义
  • 1篇管兆勇
  • 1篇张灵杰
  • 1篇徐海明
  • 1篇盛杰
  • 1篇陈鹏

传媒

  • 2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气象科技
  • 1篇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梅雨锋上两类中尺度对流系统形成的边界层特征被引量:14
2012年
采用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的地面观测资料以及WRF(Weather rea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输出资料,分析了2009年6月29—30日梅雨锋暴雨过程中两类不同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边界层特征及边界层对两类MCS的触发维持机理,重点分析了海平面气压场特征、边界层冷池、干线及其在MCS中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类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海平面气压特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对流爆发阶段地面风场存在辐合线,再次激发阶段气压场呈"跷跷板"型的中尺度扰动,即由前置中低压和后置中高压组成,最强的对流带位于中低压和中高压之间的过渡区内;边界层辐合线是第一类中尺度对流系统(MCS1)维持的重要因素;MCS1爆发后边界层冷池生成,冷池前的冷出流与低层环境风产生的强辐合触发了第二类中尺度对流系统(MCS2);存在于中低压和中高压之间的中尺度干线是MCS2的重要特点之一。
许长义林永辉管兆勇
关键词:中尺度对流系统边界层辐合线干线
边界层对梅雨锋β中尺度对流系统形成发展作用的模拟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2008年6月9日发生在皖浙赣地区的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着重应用高时空分辨率的MM5模式输出资料对引发这次暴雨降水过程的β中尺度对流系统(MβCS)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对这个MCS的中心涡度、散度的时空演变分析表明其强度的快速增长信号最先出现在边界层,边界层在这个β中尺度对流系统早期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相当位温的演变则显示凝结潜热释放是此次β中尺度对流系统后期发展的主要物理因子。通过对边界层埃克曼平衡流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这个MCS发展的早期,地形对上升运动的作用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埃克曼抽吸导致的垂直上升运动也仅占边界层整个上升运动的30%左右,真正起主要作用的是边界层中的埃克曼非平衡流调整激发出的次级环流,埃克曼非平衡流向埃克曼平衡流的调整及产生的垂直上升运动可能是导致MCS早期发展的主要物理过程。通过这次模拟诊断分析工作,我们最后得到了以下初步结论:在本次梅雨锋暴雨个例中,MCS的发展前期是依靠边界层内强迫对流启动发展起来,即埃克曼非平衡流向埃克曼平衡流调整过程所引起的次级环流使得MCS在初期发展;当达到一定强度后,可能激发了后来的自由对流即潜热的突然释放,从而使得MCS进一步维持强烈持续的爆发。
盛杰林永辉
关键词:梅雨锋Β中尺度对流系统边界层
涡度收支与潜热释放对西南低涡形成的作用被引量:8
2014年
利用中尺度WRF模式对2008年6月30日—7月1日生成于川东南地区的一个西南低涡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显示低涡首先出现在850 h Pa上,几个小时后700h Pa上才有低涡生成,850 h Pa低涡的形成与西南低空急流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ω方程的诊断分析表明,涡度的水平平流项和辐散项对850 h Pa低涡的形成起主要作用,而潜热释放对850 h Pa低涡的形成作用不大;潜热加热是700 h Pa气流不断辐合从而形成低涡的主要因子。干敏感性试验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潜热释放对850 h Pa低涡的影响不明显,但是会导致700 h Pa上气旋性的切变加强辐合从而形成低涡。
陈鹏徐海明林永辉
关键词:西南低涡低空急流潜热释放暴雨
青藏高原红原站平流层下部重力波观测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利用位处青藏高原的红原探空站2008年5月垂直高分辨率的无线电探空资料分析了其上空下平流层(19~26km)重力波的波动特性。结果表明:重力波的垂直波长主要集中在2~4km之间,平均值约为2.9km;水平波长主要集中在100~600km之间,平均值约为311km;固有频率主要集中在1.5f~3.5f(f为科氏参数)之间,平均值约为2.5f,相当于固有周期9h左右。重力波能量在垂直方向上主要向上传播,其出现频率达到85%;水平传播方向主要为偏东方向。垂直固有波速主要集中在-0.2~-0.05m/s之间,平均值约为-0.12m/s;水平固有波速主要集中在5~15m/s之间,平均值约为11.3m/s。
张灵杰林永辉
关键词:青藏高原重力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