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20120706ZX) 作品数:7 被引量:46 H指数:5 相关作者: 杨风暴 王志社 纪利娥 陈磊 蔺素珍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北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电子电信 更多>>
双色中波红外图像差异特征驱动的融合模型 被引量:1 2013年 针对图像融合中不能对未知图像自适应地找到最佳融合规则的问题,本文以双色中波红外图像为例,提出了一种差异特征驱动的融合模型。该模型首先在选定最佳融合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找到与融合规则相对应的图像特征,然后利用可能性理论构造图像特征分布的隶属度函数,建立差异特征与融合规则的映射关系,进而构建差异特征驱动的融合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与传统融合方法相比较,在主观认知上更能反映真实场景的信息,在客观评价中约有95%的指标参数优于其他方法。 周萧 杨风暴 蔺素珍关键词:隶属度函数 映射关系 特征级与像素级相混合的SAR与可见光图像融合 被引量:5 2014年 SAR和可见光图像成像机理不同,图像差异较大,较难取得良好的融合效果。本文面向目标识别,通过分析图像的成像机理,首先在NSCT融合框架下,将SAR图像中重要的目标信息加入到可见光图像中,并尽可能多的保留源图像的边缘细节信息;再结合数学形态学和多尺度空间理论,提取源图像的亮、暗细节特征,进行特征级融合,得到亮、暗细节特征显著增强的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有效的融合了SAR图像的目标信息,并增强了源图像的细节特征,达到了较好的视觉效果,提高了图像的目标检测和识别能力。 陈磊 杨风暴 王志社 纪利娥关键词:SAR 可见光图像 NSCT 数学形态学 基于聚类分割和形态学的可见光与SAR图像配准 被引量:13 2014年 针对可见光与SAR图像灰度差异大,共有特征提取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k-均值聚类分割和形态学处理的轮廓特征配准方法。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两类图像进行分割,得到图像分割区域;通过形态学处理,有效减少SAR图像斑点噪声影响,准确提取两类图像的封闭轮廓;采用轮廓不变矩理论,引入矩变量距离均值、方差约束机制和一致性检查的匹配策略,获取最佳匹配对,实现了两类图像的配准。通过实验,三组图像的配准精度分别达到0.3450、0.2163和0.1810,结果表明该法可行且能达到亚像素的配准精度。 王志社 杨风暴 纪利娥 陈磊关键词:机器视觉 图像配准 K-均值聚类 形态学 基于边缘与SURF算子的SAR与可见光图像配准方法 被引量:7 2013年 鉴于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与可见光图像的成像机理存在很大差别,使得其同名特征的提取和配准十分困难,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两类图像的边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提出一种基于边缘与SURF(speed-up robust feature)算子的图像配准方法。通过适当预处理增强图像间的共性,采用综合性能比较好的Canny算子提取两幅图像共有的边缘特征,在边缘图像的基础上提取SURF特征;通过比值提纯法进行特征点粗匹配,RANSAC(random sample consensus)算法剔除误匹配点,计算仿射变换模型从而实现SAR与可见光图像的自动配准。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正确匹配率为100%,均方根误差为0.852个像素,配准精度达到亚像素水平。 纪利娥 杨风暴 王志社 陈磊关键词:RANSAC算法 SURF特征 CANNY算子 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变分增强融合算法研究 被引量:13 2014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法和梯度增强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首先对红外与可见光的梯度特征进行自适应加权融合,得到初始融合梯度场;其次构建梯度特征增强模型,获得融合图像增强的梯度场;最后通过变分法将融合问题转换为最优化问题,得到最接近增强后梯度场的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基于多分辨率框架下进行融合的拉普拉斯分解、小波变换及常见的基于变分的融合算法,所提出的算法得到的融合图像梯度特征最大,视觉效果最好,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陈磊 杨风暴 王志社 纪利娥 彭志浩关键词:图像处理 图像融合 变分法 目标识别 面向图像分类的SAR与可见光图像融合 2013年 SAR和可见光图像成像机理不同,图像差异较大,较难取得良好的融合效果。本文直接面向SAR图像分类,在NSCT变换融合框架下,利用遗传算法搜索低频加权系数,高频系数采用空间频率取大规则对SAR和可见光图像进行融合。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获得的融合图像分类效果更好,更加有利于图像识别等后续处理。 陈磊 杨风暴 王志社 纪利娥关键词:图像融合 图像分类 NSCT 遗传算法 面向目标识别的SAR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 SAR和可见光图像成像机理不同,图像差异较大,较难取得良好的融合效果。本文面向目标识别,通过分析图像的成像机理,首先在NSCT融合框架下,将SAR图像中重要的目标信息加入到可见光图像中,并尽可能多的保留源图像的边缘细节信... 陈磊 杨风暴 王志社 纪利娥关键词:SAR 可见光图像 NSCT 数学形态学 文献传递 特征差异驱动的红外偏振与光强图像融合 被引量:7 2014年 针对原有红外偏振融合算法中单一差异特征对不确定和随机变化的图像特征信息不能有效描述而产生不利于融合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源图像差异特征形成机理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NSCT(non-subsampled contourlet transform)的红外偏振与光强图像的特征差异驱动融合算法。通过实验仿真表明,相比SVT(support value transform)、WPT(wavelet packet transform)和NSCTLELV(NSCT local energy and local variance),该算法能更有效地融合源图像的互补和细节信息,且在实际的目标识别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安富 杨风暴 蔺素珍 周萧关键词:图像融合 红外偏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