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7215)

作品数:13 被引量:165H指数:7
相关作者:钟秦王娟李云涛朱惠峰翟林智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推进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脱硫
  • 5篇烟气
  • 4篇烟气脱硫
  • 4篇气脱
  • 3篇选择性
  • 3篇选择性催化还...
  • 3篇烟尘
  • 3篇中空纤维
  • 3篇中空纤维膜
  • 3篇纤维膜
  • 3篇流体力学
  • 3篇计算流体力学
  • 3篇催化
  • 2篇氮氧化物
  • 2篇低温选择性催...
  • 2篇氧化氮
  • 2篇一氧化氮
  • 2篇数值模拟
  • 2篇填料
  • 2篇填料塔

机构

  • 15篇南京理工大学

作者

  • 15篇钟秦
  • 3篇李云涛
  • 3篇陈迁乔
  • 3篇王娟
  • 3篇朱惠峰
  • 2篇杜冬冬
  • 2篇翟林智
  • 2篇贾勇
  • 2篇臧玉魏
  • 2篇何川
  • 1篇杜红彩
  • 1篇曲虹霞
  • 1篇张婧婧
  • 1篇马卫华
  • 1篇韦飞
  • 1篇毛宇杰

传媒

  • 3篇中国电机工程...
  • 2篇动力工程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化工环保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化学进展
  • 1篇煤炭学报

年份

  • 3篇2011
  • 3篇2010
  • 9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氟掺杂VO_x/TiO_y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被引量:1
2009年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得氟掺杂氧化钛载体,然后负载活性组分氧化钒,制得了不同氟掺杂量的氧化钒/氧化钛催化剂,并对这些催化剂进行了活性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氟掺杂能大幅度提高催化剂的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性能,且氟掺杂量为[F]/[Ti]=1.35×10-2时,催化活性最好;在453 K时,该催化剂对NO的脱除效率为61%,在483 K时,NO的脱除效率为97%;SO2和H2O对氟掺杂催化剂上的低温SCR反应存在协同抑制效应,且该抑制效应是可逆的;催化剂活性得到提高的原因在于,氟掺杂增强了活性组分氧化钒与载体氧化钛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同时促进了超氧自由基的形成,有利于中间产物NO2-和NO3-的生成.
李云涛钟秦马卫华
关键词: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超氧自由基
低温NH_3-SCR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09年
对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技术的反应机理及动力学已有较多研究。本文从反应路径和反应机制两方面评述了低温SCR的反应机理,重点从氧在低温SCR中的作用、NO在催化剂上的吸附、NH3的活化和反应模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并结合反应机理探讨了低温SCR的反应动力学,最后对低温SCR脱硝技术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建议。
李云涛钟秦
关键词: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
氨法烟气脱硫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以建立的填料塔氨法脱硫实验系统为例,研究了氨法脱硫的气液传质和化学反应过程,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填料塔氨法脱硫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吸收液pH值、液气比、初始SO2浓度和烟气流速等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运行过程中,将pH值控制在5.5~6.5、液气比控制在2.0~2.7 L/m3、烟气流速控制在1.5~2.0m/s范围内较为合适;模型计算值和实验数据吻合良好,证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为氨法烟气脱硫的工艺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贾勇钟秦杜冬冬何川
关键词:氨法脱硫填料塔传质过程数学模型
CaH_2对Cu-Ce-La-ZSM-5催化分解NO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实验采用一步离子交换法制备Cu-Ce-La-ZSM-5催化剂,然后采用共混法制得Cu-Ce-La-ZSM-5/CaH2催化剂。采用扫描电镜(S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X射线衍射(XRD),红外(FTIR)以及NO吸脱附(NO-TP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显示CaH2的加入使得催化剂中铜离子存在形式发生变化,催化剂表面变光滑洁净,并且吸附NO能力增强。NO催化分解实验的结果表明CaH2提高了催化剂活性和抗氧性。CaH2助催性是由于其受热分解过程中产生的H2能将Cu2+还原为具有催化活性的Cu+,同时使催化剂表面洁净光滑更容易吸附NO。
臧玉魏钟秦张婧婧
关键词:一氧化氮CU-ZSM-5
改性Cu-ZSM-11和Cu-ZSM-5分子筛催化分解一氧化氮性能被引量:6
2009年
采用水热法合成法合成ZSM-11和ZSM-5分子筛,采用一步离子交换法制备了改性ZSM-11和ZSM-5系列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和红外光谱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ZSM-5型催化剂负载的离子量高于ZSM-11型催化剂。催化剂中的共存离子Cu2+,Ce3+和Ni2+对两种类型分子筛振动所产生的影响不同,共存离子对ZSM-11的影响较大,表明2种类型分子筛骨架的结构存在差异。催化试验结果表明:Cu-ZSM-11催化剂催化稳定性高于Cu-ZSM-5催化剂。Ce3+和Ni2+改性的Cu-ZSM-11和Cu-ZSM-5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都有所提高,但Ce3+和Ni2+改性的Cu-ZSM-11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高于Cu-ZSM-11和对应的改性Cu-ZSM-5催化剂。随空速的增大,2种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先增大后减小,在空速约为0.6(g·s)/mL左右时达到最高活性。
臧玉魏钟秦
关键词:沸石分子筛氮氧化物
中空纤维膜直管和螺旋管内烟尘沉积的模拟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直径为0.05~3μm的烟尘颗粒在中空纤维直管和螺旋管内的沉积特性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用层流模型模拟膜管内的烟气流动,用离散相模型、非耦合方法模拟颗粒物在直管与螺旋管中的沉积特性。研究发现,烟尘沉积率在直管内的较低而在螺旋管内很高。直管内,0.1和1μm的颗粒在气速为10 m/s时的沉积率分别为0.39%和0.89%;相同条件下,螺旋管内的沉积率超过90%。直管内沉积率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气速及密度对小颗粒的沉积率影响微弱。螺旋管内沉积率随着颗粒直径和气速的增大而持续增大,惯性离心力是颗粒沉积的主要因素。
陈迁乔钟秦
关键词:中空纤维膜螺旋管计算流体力学
醇胺类离子液体合成及其烟气脱硫特性被引量:30
2009年
介绍了一种新的离子液体合成法——水浴微波法,以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和N,N-二甲基乙醇胺为阳离子,甲酸、乙酸和乳酸为阴离子,合成一系列醇胺类离子液体。以乙醇胺乳酸盐离子液体为例,通过正交实验(L9(34))分析,得到最佳合成条件为:合成时间30 min,温度65℃,微波功率300 W,乙醇胺与乳酸的摩尔比1?1.1。在此条件下,除N,N-二甲基乙醇胺类离子液体外,其余8种离子液体产率均保持90%以上。乙醇胺乳酸盐对SO2具有较高的吸收容量,吸收的SO2与乙醇胺乳酸盐的摩尔比为1.063,选其作为最佳吸收剂进行脱硫性能研究。研究发现,适宜吸收温度为25℃,解吸温度和解吸时间分别为90℃和60 min。实验同时表明,水浴微波法可以加速SO2的解吸过程。
翟林智钟秦杜红彩何川王娟
关键词:离子液体脱硫
中空纤维膜管内烟尘沉积的数值模拟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直径为0.05μm的烟尘颗粒在直径为0.4mm,长度为0.2.8 m的中空纤维直管内的沉积特性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用层流模型模拟膜管内的烟气流动,用离散相模型、非耦合方法模拟颗粒物。研究发现,烟尘在直...
陈迁乔钟秦
关键词:颗粒物中空纤维膜计算流体力学
文献传递
热再生对活性焦烟气脱硫的影响被引量:11
2009年
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模拟烟气条件下的烟气脱硫以及惰性气氛下的热再生实验,研究活性焦的再生工艺和活性焦表面物化性质的变化及其对再生后活性焦脱硫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再生过程中,起始阶段至40 min,饱和活性焦再生速率很快,而后再生速率变慢,至120 min时再生趋于完全;随着再生次数的增加,活性焦对SO2的吸附量先增大后减小;活性焦的BET表面积、微孔表面积和微孔体积随再生次数先增大后减小,与活性焦的吸附量成正比;活性焦的表面酸碱性随再生次数增加无明显变化,对活性焦的吸附量无影响;实验活性焦样品可作为SO2的吸附剂循环使用.
朱惠峰钟秦
关键词:热再生活性焦烟气脱硫
中空纤维膜管内烟尘沉积的数值模拟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直径为0.05μm的烟尘颗粒在直径为0.4mm,长度为0.2.8 m的中空纤维直管内的沉积特性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用层流模型模拟膜管内的烟气流动,用离散相模型、非耦合方法模拟颗粒物。研究发现,烟尘在直...
陈迁乔钟秦
关键词:颗粒物中空纤维膜计算流体力学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