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526-002)

作品数:11 被引量:215H指数:7
相关作者:王世岩田自强刘畅陈建万利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研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篇水库
  • 3篇水质
  • 2篇遥感
  • 2篇遥感监测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系统
  • 2篇水质研究
  • 2篇土地利用
  • 2篇潜流
  • 2篇潜流人工湿地
  • 2篇人工湿地
  • 2篇污染
  • 2篇西霞院水库
  • 2篇景观
  • 2篇GIS
  • 1篇氮素
  • 1篇地统计
  • 1篇地统计学
  • 1篇遥感数据
  • 1篇植物

机构

  • 5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中国水利水电...
  • 2篇同济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4篇王世岩
  • 3篇刘畅
  • 3篇田自强
  • 2篇段亮
  • 2篇刘晓波
  • 2篇万利
  • 2篇陈建
  • 1篇吕明姬
  • 1篇杨阿强
  • 1篇谭靖
  • 1篇杨素珍
  • 1篇王东伟
  • 1篇杨成波
  • 1篇王丽
  • 1篇王震洪
  • 1篇陈佑启
  • 1篇孙庆业
  • 1篇张远
  • 1篇毛战坡
  • 1篇郭斌

传媒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人民黄河
  • 1篇水资源保护
  • 1篇湿地科学
  • 1篇Agricu...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76-2008年黄河三角洲湿地变化的遥感监测被引量:64
2011年
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对1976、1986、2000和2008年的遥感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探讨了1976年以来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自1976年以来,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总面积呈下降趋势,1976-2008年湿地总面积减少了8.5%,其中自然湿地面积呈显著减少变化,1976-2008年减少了44.5%;现代黄河三角洲典型湿地类型——芦苇湿地的面积也呈减少趋势,面积减少了23.0%;与此相反,人工湿地的面积大幅度增加,1976-2008年增加了70.7倍。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1976、1986、2000和2008年的分形维数分别为1.4636、1.4858、1.5046和1.4841,这表明该区域内湿地受到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现代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分布质心呈逐渐向河口方向偏移特征,其中1976-1986年芦苇湿地分布质心偏移较大,1986-2000间次之,2000-2008年基本没有变化。
陈建王世岩毛战坡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湿地分形维数
流域水生态功能区划及其关键问题被引量:25
2009年
作为流域生态系统管理和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手段,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展流域水生态功能区划,已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挑战之一。本文立足我国流域综合管理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针对我国现行水功能区划的问题,结合国外流域水生态区划的经验,提出了基于流域生态学、地域分异规律、生态系统健康与生态完整性、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等理论基础的,以恢复流域持续性、完整性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反映流域水陆耦合体在不同时空尺度景观异质性的流域水生态功能区划及其原则,重点分析了流域水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生态过程以及动态演替等3个区划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区划的方法,以期为我国流域水生态功能区划和流域生态系统管理提供战略层次的科学依据。
黄艺蔡佳亮吕明姬王东伟苏玉
关键词:流域生态学景观异质性生态系统管理
西霞院水库工程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被引量:1
2011年
通过对2000年、2009年多源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覆盖专题解译,对西霞院水库工程区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霞院水库工程建设前后的近10年期间,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比较明显的是农田及水库坑塘,其中水库坑塘的动态变化率达14.5%,与建设前相比,水库坑塘面积增加幅度较大,而农田呈减少的变化特征。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自然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相互作用、共同约束的结果,其中水利工程建设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直接驱动力,人口增加和城镇化是重要的驱动因素,自然因子对于区域土地利用格局演变也起到一定作用。
王世岩陈建刘畅刘晓波
关键词:遥感监测驱动力西霞院水库
潜流人工湿地修复河道水质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研究不同填料潜流湿地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为小城镇河网水体修复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了砾石、卵石、页岩3种不同填料潜流湿地对受污染河道水质修复的运行情况及处理效果。[结果]砾石、卵石、页岩填料湿地对受污染水体中TN、TP、CODMn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中砾石床潜流湿地运行效果最好,平均可分别处理49.4%的TN、34.7%的TP及48.5%的CODMn。[结论]潜流人工湿地可以有效改善受污染河道水质,且投资少、操作简单,适于在小城镇推广。
王万宾段亮田自强
关键词:潜流湿地污染河水砾石卵石
白龟山水库规划区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13
2010年
分析了白龟山水库及其入库河流水体和沉积物中TN,TP,有机质和Cd,Pb,Cr,Cu,Zn,Mn,Ni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并结合地积累指数法和HANKANSON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重金属的累积效应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白龟山水库规划区内水库及河流水体主要污染物为TN和TP,其中鲁山污水厂出口断面严重超标,ρ(TN)和ρ(TP)高达《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的46.4和22.1倍;w(TN),w(TP),w(Cd),w(Pb),w(Cr),w(Cu),w(Zn)与w(OM)呈显著正相关,而w(Mn)和w(Ni)与w(OM)的相关性不显著;鲁山污水厂出口沉积物重金属的生态危害最大,RI为241.13,为中等生态危害,以Cd和Cu的生态危害为主,特别是Cd作为最主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应适当引起重视.
成刚张远高宏田自强万峻
关键词:白龟山水库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
淮河(安徽段)南岸诸河流水质标识指数评价被引量:13
2012年
2010年夏季,对淮河(安徽段)南岸诸河流水质进行调查,共设置采样点160个,选取总氮、总磷、氨氮和化学需氧量4项水质指标,利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WQI)对淮河(安徽段)南岸诸河流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淮河(安徽段)南岸诸河流水质达标率77%,超标的评价因子为氮营养盐和化学需氧量。污染物主要来自农业面源和生产、生活废水;水流流速、沉积物性质和周围环境对水质产生一定影响。
韩曦王丽周平孙庆业
关键词:水质评价
潜流人工湿地修复河道水质研究(英文)被引量:33
2009年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装置潜流人工湿地污染河水处理中试系统建设在河道中段旁。系统分3块,填料分别为砾石、卵石、页岩,均混种芦苇、美人蕉、香蒲,为了景观需要,搭配少量景观植物,包括黄菖蒲、花叶芦竹、旱伞竹、鸢尾、梭鱼草、再力花、雨久花、水葱等。植物种植方法为20cm×25cm。
王万宾段亮田自强
关键词:潜流人工湿地河道水质景观植物水处理
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北京市为例被引量:40
2009年
以北京东北3个区(县)为例,利用从1996年和2005年TM影像中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参照3种典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对比研究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1996—2005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十分剧烈。耕地变化最明显,共减少264.38 km2,水域和未利用地分别减少72.19,0.17 km2,林地、草地、建设用地面积则分别增加63.76,19.94,253.05 km2。(2)区域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1996—2005年呈下降趋势,依据3种价值系数计算分别下降5.22,3.68,36.49亿元,且离城区中心越远,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越快。(3)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水域面积减少是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大幅下降的主要因素。
万利陈佑启谭靖郭斌杨阿强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遥感GIS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西霞院水库建设前后生态景观变化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利用RS、GIS空间信息技术,基于Landsat TM/ETM+、CBERS-02B CCD遥感影像数据专题解译,对西霞院水库建设前后区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区域景观格局变化是自然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相互作用、共同约束的结果,其中水利工程建设是景观格局变化的直接驱动力,人口增加和城镇化以及自然因子对于区域景观格局变化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王世岩刘畅杨素珍
关键词:西霞院水库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生态景观GIS
生态修复区不同植物群体的根系固土力学机理被引量:8
2009年
为探索生态修复区不同植物群体的根系固土力学机理,以国家生态修复工程新平县生态修复区为例,对不同恢复阶段的植被进行原位土壤根系水平抗拉力学试验。结果表明:调整后的原位土壤根系水平抗拉试验方法可在山区的斜坡上进行不同物种组成的植物群落根系力学作用的研究,同时可定量获取土壤根系水平抗拉过程中载荷与位移的关系,绘出载荷-位移(F-S)曲线。F-S曲线反映出草本样方、灌草样方、灌木样方和乔木样方的根系均具有不同的抗拉特性,都会经历弹性形变阶段、塑性形变阶段和强化阶段;这些植物根系在固土、固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随着生态修复过程的发展,生态系统抵抗土体滑动的能力不断增强。
万利王震洪杨成波
关键词:生态植物群体根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