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071023)

作品数:5 被引量:106H指数:5
相关作者:何元庆姚檀栋陈拓张忠林章典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香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冰川
  • 2篇冰芯
  • 1篇氧同位素
  • 1篇氧同位素分析
  • 1篇水化学
  • 1篇水化学分析
  • 1篇同位素
  • 1篇同位素分析
  • 1篇暖期
  • 1篇气候记录
  • 1篇气候信息
  • 1篇全新世
  • 1篇孢粉
  • 1篇环境信息
  • 1篇环流
  • 1篇季风
  • 1篇季风环流
  • 1篇海平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香港大学

作者

  • 4篇陈拓
  • 4篇姚檀栋
  • 4篇何元庆
  • 2篇章典
  • 2篇杨梅学
  • 2篇张忠林
  • 1篇张晓君
  • 1篇沈永平
  • 1篇李凤霞
  • 1篇程国栋
  • 1篇庞洪喜
  • 1篇孙维贞

传媒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Scienc...

年份

  • 2篇2003
  • 3篇200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典型季风温冰川区大气-冰川-融水径流系统内环境信息的现代变化过程被引量:5
2001年
1999年和2000年夏季分别在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不同区段表面融水、新近积雪和冰川补给河水内进行了采样,得到了相似的氧同位素分析结果:δ^(18)O值与温度以及降水量之间表现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指示出这个典型季风温冰川区域存在着很强的“降水量效应”.在气候条件变化的情况下,稳定同位素和其他化学信息也在时间上空间上呈现相应的变化.各类冰川水体内δ^(18)O值存在显著差异,反映出雪-冰、冰-融水的相变以及地表径流过程中同位素分馏和化学离子渐变的特征.冰川水化学的空间分布还反映出温冰川水化学溶解作用和物理活动性都比较强.
何元庆姚檀栋张晓君陈拓杨梅学孙维贞李凤霞
关键词:环境信息水化学分析氧同位素分析
Contemporary processes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in the atmosphere-glacier-runoff system in an area of typical monsoon temperate glacier被引量:6
2001年
Sampling was carried out at Baishui No.1, the largest glacier on Mt. Yulong, China, during the summers of 1999 and 2000, to investigate the spatial variations of oxygen isotopes in the atmosphere-glacier-river system. The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re is an inverse relation between the oxyge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precipitation and air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 amount. This suggests that a strong 'precipitation amount effect' exists in this typical monsoon temperate-glacier region. There are marked differences of the δ18O values of winter-accumulated snow, glacial meltwater, summer precipitation and the glacier-fed river water.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isotopic composition are controlled by climatic conditions. Isotopic fraction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ccur during phase changes, snow-to-ice and ice-to-meltwater transformations, and runoff processes. Variations of stable isotopes in glacier runoff can indicate variations of sources of supply, as well as different discharge-related processes. Ionic changes occur as a result of meltwater contact with glacier bed materials.
何元庆
关键词:MONSOONCONTEMPORARY
冰芯与其它记录所揭示的中国全新世大暖期变化特征被引量:45
2003年
冰芯、孢粉、黄土、湖泊和海平面变化记录揭示出 ,在全新世时 ,我国曾发生过多次气候冷暖波动事件 ,其中最重要的事件是全新世大暖期 .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 ,造成了中亚地区大气环流的改变 ,形成了中国大陆复杂的气候条件和独特的季风气候 ,从而导致全国各地大暖期在起讫时间、变化幅度和持续时间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中国西部高海拔地区大暖期起讫时间较早、持续时间较短、变化幅度较大 ;反之 ,在中国东部 ,大暖期起讫时间较晚、持续时间较长、变化幅度较小 ,反映出西部高海拔区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度和敏感度都比东部低海拔区域强 .此外 ,不同区域的冰芯记录也有差异 ,古里雅冰芯记录反映了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 ,而敦德冰芯记录则与我国季风气候变化的趋势比较接近 .
何元庆姚檀栋沈永平张忠林陈拓章典
关键词:全新世冰芯气候记录大暖期孢粉海平面变化
中国季风温冰川区近代气候变化与冰川动态被引量:44
2003年
通过对中国季风温冰川区的气候实测资料、冰芯记录、树木年轮指数和冰川进退记载等多种指标的综合分析,较详细地研究了400年以来本区气候与冰川变化.自17~19世纪小冰期的两个寒冷阶段以后,中国季风温冰川分布区气温普遍波动上升,与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一致,大部分冰川正在后退,但降水量变化则比较复杂,达索普冰芯记录证明,本区西部的喜马拉雅山地区降水量表现为下降的趋势,与气温变化相反,而东部的横断山等地的降水则表现为上升的趋势,与气温变化同步,这主要是不同来源大气环流影响的结果.研究区主要盛行来源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此外,其东部还受来源于西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西部受西风环流南支的影响,造成中国季风温冰川区东西部不均匀的降水分布和变化趋势.小冰期以后,我国的季风温冰川对气候变暖反应敏感,绝大部分冰川持续后退.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退速度加剧,但后退幅度和规模因地而异.
何元庆张忠林姚檀栋陈拓庞洪喜章典
关键词:季风环流气候变化冰川变化
玉龙山温冰川浅冰芯内气候环境信息的初步剖析被引量:13
2001年
稳定同位素和离子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青藏高原东缘玉龙山温冰川的一支浅冰芯内的大部分气候环境信息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可揭示近期若干年冰川净积累时期内的气候变化趋势和冰川的净积累量 ,且与当地实测气候资料相对应 .该浅冰芯的研究也揭示出冬夏季风和融水渗浸作用对冰芯气候记录的影响过程 ,表明温冰川气候环境信息的时间序列有限 .温性冰川浅冰芯现代过程的分析为研究西南季风环流的动态变化提供了一个新的重要途径 .
何元庆姚檀栋程国栋陈拓杨梅学Wilfred H. Theakstone
关键词:冰芯气候信息气候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