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2010-2-225)
-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 相关作者:叶国杨霞李丛华向学熔罗进勇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重庆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抗坏血酸钠凝胶增强冷光美白术后牙釉质与复合树脂即刻粘接强度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通过Beyond诊室冷光美白术后即刻应用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的抗坏血酸钠凝胶对釉质/复合树脂粘接强度的影响分析,确定恢复即刻粘接强度所需的最佳浓度及作用时间。方法将80个前磨牙釉面试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8组(A:直接树脂修复;B:Beyond诊室冷光美白后直接树脂修复;C1~C3/D1~D3:Beyond诊室冷光美白术后分别应用10%和20%抗坏血酸钠凝胶作用30、60 min和180 min,再行树脂修复,n=10),分别对各组标本进行抗剪切粘接强度测试(shear bond strength,SBS)和断裂面黏接剂残留指数分析(adhesive remnant index,ARI),确定最佳浓度及作用时间。结果 SBS测试:B组SBS值明显低于A组(P<0.05),C1~C3/D1~D3逐渐上升,C2、3/D2、3组与B组及C1/D1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C2与C3、D2与D3、C2与D2、C3与D3之间则无统计学差异;ARI值分析:A组与其余各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Beyond诊室冷光美白术后应用10%抗坏血酸钠凝胶60 min可明显恢复釉质与复合树脂的粘接强度。
- 叶国李丛华杨霞向学熔
- 鼠重组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成蛋白-9转染大鼠牙囊干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鼠重组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成蛋白9基因转染大鼠牙囊干细胞的可行性及其转染后的成骨作用,以获得可用于牙周骨组织再生工程的基因修饰的种子细胞。方法:取大鼠下颌骨,解剖显微镜下体外分离培养纯化鉴定牙囊干细胞,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成蛋白9基因转染第三代牙囊干细胞,并设立空白对照组,绿色荧光病毒组(GFP组)。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曲线变化,荧光显微镜及RT-PCR检测转染后骨形成蛋白9基因mRNA的表达,碱性磷酸酶及钙茜素红染色测定转染后牙囊干细胞的成骨活性。结果:与未转染对照组比较,转染组细胞转染2周后形成钙化结节,停滞期延长,数量轻度下降,倍增时间延长。牙囊干细胞转染骨形成蛋白9基因后12 h后即有荧光表达,转染3,6,9,12 d后骨形成蛋白9mRNA均呈阳性表达且逐渐增强,未转染对照组呈阴性。转染组碱性磷酸酶活性随转染时间的延长呈升高趋势,ALP染色及茜素红钙结节染色为阳性:未转染对照组碱性磷酸酶染色及钙茜素红染色均呈弱阳性表达,转染组显著高于未转染组。结论:鼠重组腺病毒介导的RBMP-9基因可以成功地转染大鼠牙囊干细胞,转染后牙囊干细胞高表达骨形成蛋白9,且具有明显的成骨作用。
- 杨霞李丛华叶国邓锋罗进勇周兰
- 关键词:转染
- 氧化亚氮/氧气吸入镇静技术在龈下刮治术中的无痛效果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研究氧化亚氮/氧气吸入镇静技术(nitrous oxide/oxygen inhalation sedation,IHS)在牙周炎龈下刮治术中的无痛效果,为其临床广泛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80例中、重度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20例(A:电子镇痛仪组;B:IHS组;C:IHS+电子镇痛仪组;D:常规组),记录4组患者术前及术中的心率(HR)、血压(BP)和血氧饱和度(SpO2),并观察其镇静程度(Ramsay评分)和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 A、B、C三组HR、BP、VAS指数与D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B、C两组与A组比较同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B、C两组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HS技术在龈下刮治术中镇静、镇痛效果良好,明显优于电子镇痛仪,可以最大程度达到"无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叶国杨霞李丛华付钢
- 关键词:笑气龈下刮治术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