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4-0045)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刘后滨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唐宋
  • 1篇行政
  • 1篇行政体制
  • 1篇选官
  • 1篇政体
  • 1篇使职
  • 1篇文书
  • 1篇文书制度
  • 1篇官文书
  • 1篇裁决
  • 1篇裁决机制

机构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2篇刘后滨

传媒

  • 1篇历史研究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唐后期使职行政体制的确立及其在唐宋制度变迁中的意义被引量:6
2005年
唐代至贞元、元和时期,在中央政务的实际运作中,已经确立了使职行政体制,而不再是以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和九寺五监为依托的部司寺监体制。晚唐五代至北宋时期,是使职行政体制不断完善的时期。中央行政体制向使职体制的过渡,是在不断反复中完成的。以郎官出使为例,这种转变在法令中有了体现。但是,整个唐后期六部寺监的框架都还在发挥作用。唐后期使职行政体制的确立,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体制变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对唐宋间政治形态和官僚形态的变化产生了影响。
刘后滨
关键词:使职行政体制
唐宋间选官文书及其裁决机制的变化被引量:6
2008年
中国古代君主集权体制的运作,围绕着对信息传递、政令颁行的控制而展开。各类情报资讯与政令指挥的流动,交织为国家的行政网络、控御网络,其流向则反映着政治秩序的特定格局。作为信息、政令的主要承载物,官方文书的通进、处理方式,关系着帝国的日常统治、官僚体制的实际运作。本组笔谈以宋代为主要研究时段,对唐代情形间有涉及。作者观察的角度虽不尽相同,却共同关注与信息沟通及文书制度相关的运行"路径"与演进"过程"。目前的研究虽然尚属"点"状,但这种集体性的"再出发",开启着学界深入对话的可能。
刘后滨
关键词:文书制度官文书裁决唐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