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970208-02)

作品数:4 被引量:139H指数:4
相关作者:李京昌汤良杰金之钧张明利高先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油气
  • 4篇盆地
  • 4篇柴达木盆地
  • 2篇断层
  • 2篇断层封闭
  • 2篇断层封闭性
  • 2篇油气运聚
  • 2篇油气运移
  • 2篇运聚
  • 2篇运移
  • 1篇氮化合物
  • 1篇断陷
  • 1篇新生代
  • 1篇应力场
  • 1篇应力场特征
  • 1篇油气成藏
  • 1篇油气运移特征
  • 1篇油田
  • 1篇原油
  • 1篇运移特征

机构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青海...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2篇张明利
  • 2篇金之钧
  • 2篇汤良杰
  • 2篇高先志
  • 2篇李京昌
  • 1篇马达德
  • 1篇曾联波
  • 1篇万天丰
  • 1篇张春林
  • 1篇李潍莲

传媒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油田油气运移特征被引量:12
2008年
尕斯库勒油田是柴达木盆地油气最富集的地区,发育了E31油藏和N1—N21油藏。对这两个油藏48个原油样品进行了常规柱色谱分离,应用含氮化合物参数并结合其复杂背斜构造的地质背景、E31和N1—N21油藏砂体展布及E31油藏解剖研究,系统分析了该区深、浅油藏原油的运移方向和油气充注点。E31油藏Ⅰ+Ⅱ和Ⅲ+Ⅳ油层组油气运移方向为从背斜中北部向南北两侧运移,其油源区为茫崖凹陷和尕斯断陷;Ⅰ+Ⅱ油层组的油气注入点为背斜中部的9-7井的两侧,而Ⅲ+Ⅳ油层组油气注入点为8-34井和9-38井的位置;N1—N21油藏中的油气沿着整个断层面向上运移到储集层内并聚集成藏,油源区主要为茫崖凹陷。尕斯库勒油田的主要运移通道为断层和砂岩储集体,形成以背斜为主的油气藏。
张春林高先志李彦霏马达德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油田含氮化合物原油油气运移
柴达木盆地应力场特征与油气运聚关系被引量:23
2005年
柴达木盆地早侏罗世以来经历了喜马拉雅运动晚期(中更新世末)、喜马拉雅运动中期(上油砂山期末)、燕山运动晚期(白垩纪末)和燕山运动早期(中侏罗世末)4次主要的构造运动.通过声发射法测得相应的最大主应力值分别为35.6~41.4,54.8~62.8,73.8和58.3 MPa.现今最大主压应力有效值为15.6~112.3 MPa,第三系油气主要成藏期古应力场的最大主压应力有效值为 54.8~62.8 MPa.通过柴西地区主要成藏期应力场数值模拟和典型油气藏解剖,对柴西地区北西西断裂封闭史进行了分析,发现中新世晚期北西西向逆断裂对油气运移聚集具有双重性,断裂活动期主要起运移通道作用,而断裂静止期则相对封闭,主要起封堵油气的作用,使油气在断层上下盘都可以聚集成藏;油气主要在剪切应力值中等区域聚集成藏.
张明利金之钧万天丰汤良杰李京昌曾联波
关键词:油气运移断层封闭性应力场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尕斯断陷断层封闭性及其对油气运聚的作用被引量:21
2004年
影响断层封闭性的主要因素包括 :断层的活动性、泥岩涂抹系数、断层两盘的岩性对置关系、断面压力与泥地比的关系。将这 4个主要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参数 ,结合盆地构造演化 ,综合研究了柴达木盆地尕斯断陷内断层的垂向、侧向封闭性和封闭史。结果表明 ,柴西地区断层的封闭性在时空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并在油气运聚过程中起到不同的作用 :当断层作为油气运移通道时 ,可以连接源岩和圈闭 ,并且控制着油气在垂向上的运聚层位和运聚时期 ,如Ⅶ号、Ⅺ号等断层 ;当断层作为遮挡体时 ,控制着油气聚集圈闭的形成 ,如乌南断层 ;断层活动开启还会引起油气藏的破坏和油气的再分配 ,如油砂山。
张春林高先志李潍莲马达德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断层封闭性油气运聚
柴达木中新生代盆地演化及其控油气作用被引量:90
2004年
柴达木中、新生代盆地演化经历了 4个不同的阶段 ,即早、中侏罗世裂陷阶段 ;晚侏罗世—白垩纪挤压阶段 ;早第三纪 (路乐河期 )—上新世晚期 (上油砂山期 )区域挤压坳陷与局部走滑、逃逸阶段 ;上新世晚期 (狮子沟期 )—第四纪挤压、推覆阶段。裂陷阶段 ,在柴北缘形成中、下侏罗统烃源岩 ;挤压坳陷阶段 ,伴随盆地西部整体坳陷 ,在盆地西部形成第三系烃源岩层 ;挤压、推覆阶段 ,随着盆地西部的隆升 ,东部地区的强烈沉降 ,在盆地东部第四纪坳陷中沉积了第四系烃源岩。柴达木盆地断裂、褶皱构造十分发育 ,油气藏类型以构造油气藏为主 ,其中背斜、断鼻油气藏主要分布于盆地西部茫崖凹陷 ,而与断层有关的断鼻、断块油气藏主要分布于柴北缘断陷区。柴达木盆地第三系油气储层中沸腾包裹体的发现 。
金之钧张明利汤良杰李京昌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盆地演化油气成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