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2008-318-221-96)

作品数:8 被引量:80H指数:5
相关作者:韩用顺朱颖彦韩军孔亚平崔鹏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地震
  • 3篇汶川地震
  • 3篇公路
  • 2篇都汶公路
  • 2篇石流
  • 2篇泥石
  • 2篇泥石流
  • 1篇道路交通
  • 1篇地形
  • 1篇地形条件
  • 1篇地形因子
  • 1篇地震灾区
  • 1篇地质
  • 1篇地质因素
  • 1篇动力响应
  • 1篇断裂带
  • 1篇信息系统
  • 1篇岩性
  • 1篇遥感监测
  • 1篇应力

机构

  • 7篇湖南科技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四川大学
  • 4篇交通运输部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郑州旅游职业...

作者

  • 5篇朱颖彦
  • 5篇韩用顺
  • 4篇韩军
  • 3篇孔亚平
  • 2篇崔鹏
  • 2篇薛蛟
  • 2篇李龙伟
  • 2篇黄鹏
  • 2篇曾思美
  • 2篇张勇
  • 1篇李志强
  • 1篇廖丽萍
  • 1篇杨万科
  • 1篇王启智
  • 1篇梁川
  • 1篇胡凯衡
  • 1篇苏凤环
  • 1篇李金贝
  • 1篇杨命青
  • 1篇李军

传媒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安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山地学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汶川地震灾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估——以都江堰—汶川公路为例被引量:13
2012年
公路泥石流危险性评估是震区道路交通防灾减灾和重建规划的重要基础性技术工作之一。选取都江堰—汶川公路沿线28条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运用遥感和GIS技术进行数据处理与综合分析,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评价因子遴选和权重确定,进行各条泥石流沟危险度计算,完成震区都江堰—汶川公路沿线泥石流危险性评估。结果表明:1)都江堰—汶川公路沿线28条泥石流沟大部分处于高度危险以上、占总数的78.57%,极高危险区占总数的25%;2)饵沟、牛圈沟、磨子沟危险性最大,其次是高店子沟、马埝坪沟和一碗水沟;3)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多因素评价方法,能较好地确定评价因子及其权重、并计算出泥石流危险度,具有一定实用性。研究结果可为灾区防灾减灾管理、灾后恢复重建和道路交通选线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参考。
韩用顺李龙伟朱颖彦孔亚平李志强黄鹏
关键词:泥石流灰色关联
远场三轴应力作用下一般椭球洞的应力分布
2011年
基于高等弹性力学中的椭球理论,建立远场三轴应力作用下"三个半轴变化的椭球形空洞"的3维模型,得到椭球形空洞洞壁上应力状态的解析式。借助Matlab编程实现了椭球洞壁上应力状态的精确和快速计算,然后在一般椭球洞、旋转椭球洞与球洞的情况下将本文推导出的结果与现有中外文献上的结果作对比分析,最后把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分析得出的三个半轴变化的椭球洞壁上关键点的应力状态与运用本文理论得出的结果作对比分析。
杨万科王启智廖丽萍朱颖彦
关键词:应力分布MATLAB有限元MIDAS
三维煤气管网仿真系统设计与实践被引量:4
2011年
以煤气地下管网为例,按照软件工程思想,采用ArcEngine平台,使用Visual Studio.NET开发工具,结合GIS、数据库、面向对象、虚拟现实、ADO.NET等技术,设计三维煤气管网仿真系统,实现了三维管网的仿真。系统建立基础地理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和模型库,实现地下煤气管网的基础数据采集、信息管理、三维虚拟仿真、监测预警、专题制图和综合服务等功能。研究结果表明,基于C/S和B/S混合模式的体系结构较好地实现了多源数据管理与系统集成,利用GIS和面向对象技术可进行煤气管网快速三维建模和动态虚拟仿真。
杨怀磊曾思美王万东韩军李军钱宁
关键词:煤气管网三维仿真信息系统数据库
地形条件对次生山地灾害易发性分析被引量:13
2010年
岷江上游河谷地带位于汶川地震极震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地震次生山地灾害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其频繁活动与复杂的地形条件密切相关。以岷江河谷汶川段为典型研究区,在分析了地理环境和地形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类型、发育特征、分布状况和主要地形影响因素,并基于次生山地灾害形成因素贡献率,引入确定性系数,利用GIS和RS技术,定量分析了高程、坡度和坡向3个主要地形因子对次生山地灾害的易发程度,确定了最利于次生山地灾害发生的地形条件。研究结果表明:1)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具有点多面广、类型多样、分布集中、规模巨大等特征,并受地形条件控制;2)利于次生山地灾害发生的高程条件为1 000~1 600 m的高程范围,高程大于1 600 m的区域,山地灾害随海拔升高而越不易发生;3)坡度大于35°的中陡坡地带,均利于次生山地灾害的发生,且随坡度增大,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也增大;4)有利于次生山地灾害发生的坡向条件依次为东南、东、南和东北4个方向,其CF分别为0.169、0.1440、.135和0.023;5)利用GIS和统计分析方法,能定量进行地震次生山地灾害易发性分析。研究方法可以为灾区次生山地灾害风险评价与区划提供依据,研究成果对灾区山地灾害防治规划、保障重大工程建设安全和减少灾害损失等具有参考意义。
韩用顺梁川崔鹏韩军薛蛟张永祥
关键词:地形因子
龙门山区震后山地灾害地质因素敏感性评价被引量:9
2010年
从与山地灾害关系密切的地质环境条件入手,选择了岩性和断裂带大指标,以龙门山区为典型区,根据灾害发生学原理,建立敏感性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了岩性、断裂带等对山地灾害的敏感性,并根据敏感性指标对研究区进行了敏感性区分。结果表明:岩性对山地灾害的敏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次硬岩〉硬岩〉软岩层〉极软岩层;断裂带对山地灾害的敏感度主要集中在距离断裂带0~2 km范围内。
杨命青王万东毋利军张勇韩军
关键词:山地灾害岩性断裂带龙门山
四川省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次生山地灾害分布规律与发育趋势被引量:7
2010年
通过对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次生山地灾害的实地考察、遥感调查和综合分析,阐述了次生山地灾害类型与特征,分析了次生山地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并结合灾害活动特性,探讨了次生山地灾害的发育趋势,提出了灾区防灾减灾和恢复重建的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汶川地震在极重灾区诱发次生山地灾害逾万处,其分布具有点多面广、类型多样、成灾迅速、危害严重、监测预报困难等特点;(2)次生山地灾害的分布受地震烈度、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的制约,并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和延续性;(3)利用GIS和遥感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动态监测与灾情评估,从而为防灾减灾管理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借鉴参考。
韩用顺朱颖彦孔亚平韩军薛蛟曾思美
关键词:汶川地震
汶川地震危害道路交通及其遥感监测评估--以都汶公路为例被引量:31
2009年
汶川地震诱发了大规模、群发性次生山地灾害,严重损毁道路及其基础设施,造成交通瘫痪,阻碍了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进程。通过对都汶公路汶川段次生山地灾害的遥感监测和实地调查,阐述次生山地灾害类型与分布规律,分析都汶公路沿线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的损毁情况,并结合灾害的时空活动特性,提出道路交通系统防灾减灾和恢复重建的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汶川地震引发大量群发性次生山地灾害,研究区内崩塌3863处、滑坡18处,二者总面积达71.985 km2,泥石流沟74条,堰塞湖5座,长度大于1 km的地裂缝6条;2)地震以及次生山地灾害严重损毁道路交通,其中国道213线、国道317线和都汶公路损毁最为严重,共阻断道路875处、断道长度83.622 km、损毁比例81.19%、另有87座桥梁和10座隧道受损,省道303线阻断27处、断道长度2.605 km、损毁比例82.22%,其他乡村道路断道3015处、断道长度为275.815 km、路损毁率58.77%;3)次生山地灾害的分布受地震烈度、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的控制,并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和延续性;4)利用G IS和遥感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动态监测与灾情评估,从而为应急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韩用顺崔鹏朱颖彦苏凤环张勇杨应常
关键词:汶川地震遥感监测都汶公路
填方路基振动台动力破坏试验研究
填方路基抗震安全是西部公路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以"5·12"汶川地震灾区典型填方路基为背景,采用红层软岩和石英砂为模型路基材料,设计并完成比例为1:20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在满足相似律的条件下,通过输入不同地震波类...
李金贝张鸿儒李志强
关键词:填方路基振动台动力响应抗震安全
文献传递
都汶公路沿线泥石流危险性评价被引量:5
2012年
汶川地震诱发的次生泥石流灾害,已成为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突出问题和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泥石流灾害风险管理的核心基础技术。以都汶公路沿线的31条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考察、遥感图像的解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等手段获取研究区泥石流沟的基础数据,通过选取地质、地形、气象、水文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关键因子进行筛选和灰色系统模型进行权重的确定,建立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计算得到每条沟的泥石流危险度值。评价结果表明:公路沿线31条泥石流沟处于不同泥石流危险等级:极高危险占23%,高危险占35%,中度危险占13%,轻度危险占29%;其中红椿沟、肖家沟、烧房沟等沟属于泥石流极高危险沟道,高家沟、牛圈沟等属于高度危险沟道,公路选线须采取避让或充分的防治对策。
韩用顺黄鹏朱颖彦孔亚平胡凯衡李龙伟
关键词:都汶公路泥石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