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104060)

作品数:2 被引量:39H指数:2
相关作者:苏伟王椿镛黄忠贤吴建平明跃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质
  • 1篇中国大陆及邻...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青藏高原及邻...
  • 1篇尾波
  • 1篇各向异性
  • 1篇方位各向异性
  • 1篇LG尾波
  • 1篇Q

机构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2篇王椿镛
  • 2篇苏伟
  • 1篇明跃红
  • 1篇黄忠贤
  • 1篇吴建平

传媒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震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及邻区的Rayleigh面波的方位各向异性被引量:28
2008年
用Rayleigh波层析成像研究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方位各向异性.收集了包括近年来在云南和川西藏东地区布设的流动台网在内的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宽频带地震台站的记录,使得大部分地区有理想的射线覆盖,因此反演结果获得较高的分辨.模型分辨率的测试表明,大于400km范围内的各向异性特征以及大于2%的各向异性强度是可靠的.青藏高原内部的方位各向异性具有与大地构造相似的分区特征.高原东部大部分地区地壳各向异性强度大于2%,且表现为环绕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顺时针旋转.在垂直方向上,高原内部的上地壳、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的各向异性方向基本一致,也与GPS所观测到的速度场和SKS快波方向基本一致,揭示高原下方的岩石圈变形是垂直连贯变形.在高原外部的云南地区,地壳和上地幔岩石圈方位各向异性的强度均小于2%,因此SKS波从核幔边界至台站间产生的分裂应主要归因于软流圈.
苏伟王椿镛黄忠贤
关键词:青藏高原方位各向异性
Lg尾波Q_0值与中国大陆及邻区的地质构造关系被引量:11
2006年
利用中国大陆45个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站的432条垂直向地震记录,采用叠加频谱比值法计算单台Lg尾波Q0(1Hz的Q值)及η值.利用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中国大陆及邻区(70°~135°E,20°~50°N)Lg尾波Q及η值的横向变化图象.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及邻区Q0值主要在150~600之间.其中川滇及缅甸西北部地区的Q0值最低(〈240).该地区地壳有复杂的断裂破碎构造及强烈的水热活动.最高Q0值(Q0〉510)区主要位于蒙古高原南部、阿拉善、鄂尔多斯块体交界.其频率依赖η值在0.45~0.75之间变化.
苏伟吴建平明跃红王椿镛
关键词:中国大陆及邻区LG尾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