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2007042)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毕郑钢杨成林王玉学祁全杨宝峰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异体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同种异体
  • 1篇缺损
  • 1篇组织学
  • 1篇细胞
  • 1篇基质
  • 1篇基质细胞
  • 1篇肌肉
  • 1篇肌肉内
  • 1篇工程骨修复
  • 1篇骨缺损
  • 1篇骨髓
  • 1篇骨髓基质
  • 1篇骨髓基质细胞
  • 1篇骨修复
  • 1篇分化
  • 1篇成骨
  • 1篇成骨分化

机构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2篇杨成林
  • 2篇毕郑钢
  • 1篇祁全
  • 1篇王玉学
  • 1篇付春江
  • 1篇韩昕光
  • 1篇杨宝峰

传媒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影像学和组织学在评价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中的联合应用
2009年
目的 应用影像学和组织学方法联合追踪观察组织工程骨成骨及修复骨缺损的过程,并加以分析评价。方法 抽取兔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于体外培养增殖,并与煅烧骨复合培养1周后,将其植入12mm长桡骨缺损区,于术后4、8、12周采用放射线、CT断层扫描、三维重建进行形态学观察,之后取材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组织工程骨植入术后随时间延长逐渐成骨并修复骨缺损,术后12周时,放射线和CT见骨折线完全消失,组织工程骨密度与正常桡骨相近,外形平整、曲线光滑,与正常桡骨完全融为一体;组织学上见成熟骨小梁规则排列,骨结构成熟,板层状皮质骨形成,支架组织松散,呈部分降解状。结论联合应用放射线、CT断层扫描、三维重建以及组织学检查是全程、系统、细致地观察组织工程骨成骨及其修复骨缺损过程科学、可靠的方法。
杨成林杨宝峰毕郑钢付春江韩昕光
关键词:骨缺损组织学
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肌肉内成骨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并探讨同种异体兔骨髓基质细胞在未接受免疫抑制剂的正常兔肌肉内移植后的免疫原性、存活及成骨状况。方法首先通过兔谱系差异选择供、受体,并采用淋巴细胞反应进一步证实免疫学错配,之后抽取兔骨髓、体外分离培养、获取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加矿化条件培养液诱导成骨、并对成骨特性予以鉴定后,将异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入受体兔肌肉内,从淋巴细胞转化率、淋巴细胞杀伤活性、组织学检查、种子细胞体内成活及成骨情况等方面检测。结果术后各检测时间,异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未诱发淋巴细胞大量增殖反应(P〉0.05),淋巴细胞杀伤活性与自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区未见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经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证实异体骨髓基质细胞在受体组织内存活,8周后于异体肌肉中形成骨组织。结论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未诱发免疫排斥反应,在无免疫抑制剂应用的情况下,移植细胞在受体肌肉内存活、并形成骨性组织。
杨成林毕郑钢王玉学祁全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同种异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