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3A1402)
- 作品数:16 被引量:100H指数:7
- 相关作者:廖宝文周光益邱凤英李志辉王旭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海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 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对浮游微藻群落结构及生态功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2009年春季和秋季对广州市南沙区14涌和19涌以人工种植红树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为主的湿地水体中的浮游微藻进行采样调查,从种类数、丰度、门类组成和多样性指数对微藻进行群落结构及其生态功能的分析研究,并以此对湿地水质进行评价和从藻类的角度分析无瓣海桑对湿地水体的净化功能。结果显示,微藻种类极其丰富,共鉴定出8门92属338种,总丰度在105~107个/L数量级,其中以19涌湿地公园无瓣海桑林内微藻丰度最高,达9.45×106~1.20×107个/L,为超富营养水平。14涌和19涌都存在着有机污染现象,但14涌湿地水质要优于19涌,主要与其内水文条件较优有关。无瓣海桑如果在较封闭的水体环境中易产生较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在管理人工红树林湿地时应注意保证林内与林外水体的流通。
- 黄齐欣刘玉黄少峰廖宝文李飞
- 关键词:无瓣海桑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生态功能
- 海南东寨港海桑+无瓣海桑红树林生态系统防风效应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研究海南东寨港海桑+无瓣海桑红树林生态系统防风效应。[方法]采用自动气象站对海南东寨港海桑+无瓣海桑典型人工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防风效应进行定位观测。[结果]在5min尺度上,平均风速依次为:林后IH(H为平均树高)〈林后4H〈林前1H〈林前4H,林后风速大幅度削减,防风效果明显。旱季和雨季频率最高的风向分别是NNE、NE,林后1H对NNE、NE风的减弱程度较大,分别为34.70%、62.99%。林后1H处不同风速的减弱系数G雨季均远远大于旱季。旱季和雨季半小时平均风速进程均呈“单峰”变化,白昼半小时平均风速远远大于夜晚,白昼半小时平均风速变化急剧,夜晚变化缓慢。5rain风速尺度上,林前1H风速与林前4H风速相关性最好。林前1H处与林后1H处风速正常情况下消减幅度为65.35%~77.21%,而热带风暴期间消减幅度为33.29%~53.21%。[结论】为最合理的红树林造林结构和造林位置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 楼坚王旭周光益廖宝文
- 关键词:红树林减弱系数防风效能热带风暴
- 无瓣海桑与三种乡土红树植物混交的生态效应
- 为了解人工种植红树林的生态效应,对2001年种植于广州市南沙区的三种人工混交红树林进行了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状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红海榄的不耐荫导致样地3无法形成复层结构,但也不排除是红海榄化感作用的影响;无瓣海桑...
- 曾雯珺廖宝文陈先仁粟娟马苏全管伟
- 关键词:红树林混交林理化性状
- 文献传递
- 不同离岸距离海桑+无瓣海桑红树群落的林分结构差异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为红树林的生态恢复提供参考。[方法]对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离岸距离潮滩上生长的11年生海桑+无瓣海桑红树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林分结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用海桑和无瓣海桑造林能有效地在天然红树林外缘促进以秋茄、桐花、白骨壤为主的乡土红树植物的生长;在不同离岸距离潮滩上生长的海桑+无瓣海桑人工林的林分结构有较大差异,近岸边区域,林内非先锋乡土树种的发育程度要比远离岸边的区域高,初步推断这可能与风浪大小有关。[结论]在进行红树林人工造林时,应充分考虑当地海滩的风浪情况;可考虑以天然林的林缘潮位作基准以确定滩涂的相对潮位,以反映不同红树林生长区内红树植物适生的周期性淹浸深度。
- 王旭李洪旺邱志军杨怀周光益廖宝文
- 关键词:生态恢复林分结构
- 无瓣海桑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文章以广州南沙区红树林湿地公园的无瓣海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并探讨其与相关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无瓣海桑叶片的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上午10∶00时和午后14∶00时,并出现明显午休现象。影响Pn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有光强、气孔导度、相对湿度和胞间CO2浓度等;无瓣海桑叶片的Tr日变化呈明显的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中午12∶00时,影响Tr的生理生态因子主要有叶面温度、气孔导度和相对湿度等。无瓣海桑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为100,1800μmol.m-2-s1左右,CO2补偿浓度和饱和浓度分别为50,900μmol.mo-l1左右。
- 邱凤英朱可峰廖宝文黄志权章家恩李志辉
- 关键词:无瓣海桑光合作用光合速率日变化生理生态因子
- Cd在无瓣海桑模拟湿地系统中的分布迁移及净化效应被引量:2
- 2010年
- 在温室中建立红树林植物无瓣海桑模拟湿地系统,分别用正常、5倍和10倍浓度3种人工配制的生活污水定时定量对模拟系统污灌4个月,研究重金属Cd的分布、迁移以及湿地系统对Cd污染的净化效应。结果表明,污水中的Cd主要存留在土壤子系统中(约90%),只有很少部分迁移到植物体和凋落物中;无瓣海桑各器官中Cd含量在根部最高;模拟系统对污水中Cd的净化效果显著,在植物-土壤-水系统中,正常、5倍和10倍浓度组的净化率分别为96.04%、85.19%和92.24%,在无植物系统中,对应组分别为81.18%、85.46%和80.96%。
- 李玫廖宝文刘金苓章家恩周光益粟娟
- 关键词:无瓣海桑模拟湿地系统CD迁移
- 红树林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8年
- 红树林湿地地处生态环境脆弱的海岸带,因此,将天然林用作污水排放地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并且红树林人工湿地用作净化污水的方法还不够成熟。通过对红树林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历史与机理的综述,提出红树林人工湿地用于净化污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将来研究应予以重视的方向,以期为红树林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设想运用到实践中提供参考。
- 曾雯珺廖宝文
- 关键词:红树林人工湿地污水净化
- 无瓣海桑与三种乡土红树植物混交的生态效应被引量:14
- 2008年
- 为了解人工种植红树林的生态效应,对2001年种植于广州市南沙区的三种人工混交红树林进行了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状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红海榄的不耐荫导致样地3无法形成复层结构,但也不排除是红海榄化感作用的影响;无瓣海桑+木榄群落、无瓣海桑+秋茄群落的群落结构和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效果优于无瓣海桑+红海榄群落,因此在该实验的立地条件下营造红树林混交林时可以考虑无瓣海桑与秋茄、木榄混交,不应将无瓣海桑与红海榄混交;随着演替的进行,该实验地在无重大干扰的情况下将向着近天然红树林生态系统演化。
- 曾雯珺廖宝文陈先仁粟娟马苏全管伟
- 关键词:红树林混交林理化性状
- 半红树植物研究现状被引量:11
- 2008年
- 半红树植物是既能生长于潮间带,但也能在陆地非盐渍土生长的两栖木本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独特的生境适应性。国内外对半红树植物的研究还较少。本文从国内外已有的对半红树植物的定义、分类、分布、分子生物学、育苗造林及其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针对目前半红树植物的研究现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
- 邱凤英李志辉廖宝文
-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造林技术
- 无瓣海桑模拟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应被引量:5
- 2008年
- 在温室中建立红树林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Buch-Ham)模拟湿地系统,分别用正常浓度(SW)、5倍浓度(FW)和10倍浓度(TW)3种人工配制的生活污水定时定量对模拟系统污灌4个月,无瓣海桑模拟湿地系统对人工合成污水中污染物总净化率平均为N 84.6%,P 91.2%,Cd 91.2%,Pb 94.8%,Zn 84.9%,Cu 87.1%,其中土壤子系统在总净化率中所占比例平均为N 54.5%,P 76.5%,Cd 99.1%,Pb 99.6%,Zn 99.3%,Cu 99.2%。重金属有99%以上是积累在土壤中,表明土壤子系统是本模拟湿地系统净化的主体,这也是植物借以避免污染物伤害的原因之一。与不栽种植物的比较,栽种无瓣海桑的系统中土壤子系统的重金属净化率高,说明红树植物在模拟湿地净化系统中起了重要作用。由于土壤中N、P被无瓣海桑吸收用于生长,栽种了无瓣海桑的土壤子系统的积累量比不栽种的子系统少。
- 李玫廖宝文刘金苓章家恩周光益粟娟
- 关键词:无瓣海桑模拟湿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