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4027)
- 作品数:5 被引量:130H指数:5
- 相关作者:胥颐刘建华杨晓涛李志伟陈晨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芦山7.0级强震及其余震序列的重新定位
- <正>2013年4月20日08时02分46秒,我国四川省雅安地区芦山县发生七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的测定结果,震中位于30.3°N,103.0°E,震源深度为13km。这次地震造成了芦山县及周边地区极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
- 陈晨胥颐
- 文献传递
- 芦山Ms7.0级地震余震序列重新定位及构造意义
- 利用四川省地震台网的震相数据和双差定位方法对芦山Ms7.0级地震及其余震序列进行了精确定位,根据余震分布确定了发震断层的位置和断层面的几何特征,并对余震活动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芦山Ms7.0级地震的震中位于30.28°...
- 陈晨胥颐
- 关键词:地震定位龙门山断裂带地震构造
- 文献传递
- Seismic structure of the Tengchong volcanic area southwest China from local earthquake tomography
- We performed a local earthquake tomography to image the crust of the Tengchong volcanic area in southwestern C...
- Yi XuXiaotao YangZhiwei LiJianhua Liu
- 文献传递
- 腾冲火山区的地震层析成像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27
- 2011年
- 利用滇西南临时台网和固定台站的地震数据反演了腾冲及邻近地区的P波速度结构,着重分析了腾冲火山区和龙陵7级地震震源区的地壳结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腾冲火山区下方10~20 km深度范围存在明显的低速区,其横向尺度大约在20~30 km之间;推测这一低速区代表了仍处于活动状态的壳内岩浆源,热流通道有可能通过腾冲断裂延伸至地壳深部.地壳速度结构自东向西的变化显示出与不同时期的火山活动的关系,腾冲东侧偏高的速度结构反映了龙川江一带上新世时期火山通道内冷凝固结的岩浆侵入体或不易挥发的高密度残留物质。腾冲西侧的低速异常揭示了更新世以来持续至今的岩浆作用和热流活动.龙陵7级地震震源区的地壳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非均匀性.M7.3级和M7.4级地震与怒江断裂和龙陵断裂两侧的结构差异密切相关,它们分别发生在高速区和低速区的分界附近.怒江断裂东侧和龙陵断裂西侧具有较高的速度,是震源区应力积累的主要载体;两断裂之间地壳速度明显偏低,有可能是多期次的岩浆侵入导致地壳结构强度降低,使得怒江断裂和龙陵断裂易于受构造应力作用而引发强烈地震,估计地震的震源深度在10~12 km之间.
- 杨晓涛胥颐刘建华李志伟
- 关键词:腾冲火山区地震层析成像P波速度结构
- 腾冲地区地壳速度结构的有限差分成像被引量:11
- 2013年
- 利用流动台网和固定台站的地震观测数据,采用有限差分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腾冲及邻近地区的地壳P波速度结构,分析了腾冲火山区的岩浆活动和龙陵七级地震的深部构造成因.研究结果表明,腾冲火山区的地壳结构具有明显的非均匀性,浅表层偏低的速度主要为盆地内部的松散沉积层、新生代火山堆积及断裂附近的流体裂隙和热泉活动所致;5~15km之间的高速体可能代表了早期火山通道内冷却固结的岩浆侵入体或难挥发的超铁镁质残留体;地壳深部的低速体则反映了熔融或半熔融的岩浆体,推断火山区下方的岩浆活动与龙陵七级地震震源区地壳深部的岩浆侵入来自同一源区——现今壳内岩浆活动的主要区域.龙陵震源区的地壳速度结构横向变化较大,怒江断裂东侧和龙陵断裂西侧为高速特征,介质应变强度较大,为应力积累的主要载体;两断裂之间的低速区向下延伸至下地壳,可能与地壳深部的岩浆侵入有关;龙陵断裂和怒江断裂明显控制了这一区域的岩浆活动,七级地震正是发生在断裂下方的速度边界附近.地壳介质强度的横向变化导致了震源区应力积累的不均一性,深部岩浆的聚集和动力作用是龙陵地区发生强震的主要原因.
- 曹令敏胥颐吴时国
- 关键词:岩浆作用腾冲火山区
- 滇西地区壳幔解耦与腾冲火山区岩浆活动的深部构造研究被引量:20
- 2012年
- 根据青藏东部边缘的深部地球物理资料,分析了滇西地区壳幔耦合和腾冲火山区岩浆活动的深部构造特征,确认了地幔各向异性与上地幔速度结构(包括P波速度和S波速度)的内在联系,指出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与以腾冲火山区为中心的地幔热物质上涌有关:上地幔顶部平均温度升高导致介质强度降低,在印支块体的侧向挤压或印缅块体的向东俯冲作用下发生韧性变形,造成滇西地区地幔各向异性的快波方向与青藏东部地壳块体的旋转方向不一致.此外,鉴于中下地壳低速层的横向非均匀性,估计韧性流动并非贯通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而是被不同的构造块体和边界断裂限定在局部地区.总体而言,滇西地区下地壳的地震波速度和电阻率偏低,具备发生韧性变形的构造条件.作为地壳和上地幔之间的解耦层,它使得青藏东部地壳块体旋转产生的构造应力未能传输至上地幔.腾冲火山区的地壳结构与不同时期的岩浆活动有关,火山区东侧的高速结构代表了上新世时期火山通道内冷凝固结的岩浆侵入体或难以挥发的高密度残留物质,火山区西侧的低速结构反映了更新世以来持续至今的岩浆活动,壳内岩浆源主要分布在10~20km的深度范围内,横向尺度约为15~20km,有可能通过地壳深部的断裂与上地幔岩浆源区相连,估计腾冲火山区下方的岩浆活动将持续进行.
- 胥颐钟大赉刘建华
- 关键词:腾冲火山区岩浆活动
- 滇西地区壳幔解耦与腾冲火山区岩浆活动的深部构造研究
- 根据青藏东部边缘的深部地球物理资料,分析了滇西地区壳幔耦合和腾冲火山区岩浆活动的深部构造特征,确认了地幔各向异性与上地幔速度结构(包括P波速度和S波速度)的内在联系,指出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与以腾冲火山区为中心的地幔热物质...
- 胥颐钟大赉刘建华
- 关键词:腾冲火山区岩浆活动
- 文献传递
- 腾冲火山区的地震层析成像及其构造意义
- 利用滇西南临时台网和固定台站的地震数据反演了腾冲及邻近地区的P波速度结构,着重分析了腾冲火山区和龙陵7级地震震源区的地壳结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腾冲火山区下方10~20 km深度范围存在明显的低速区,其横向尺度大约在20...
- 杨晓涛胥颐刘建华李志伟
- 关键词:腾冲火山区地震层析成像P波速度结构
- 文献传递
- 云南地区地壳速度结构的层析成像研究被引量:62
- 2013年
- 利用地震波到时和体波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云南地区的P波速度结构,根据不同深度的速度异常分析了主要断裂和区域动力作用的深部效应,揭示出壳内低速层的分布范围以及与下地壳流动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哀牢山—红河断裂两侧的地壳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滇中地区的速度异常分布与小江断裂、元谋断裂、程海断裂等南北走向的断裂一致,反映了青藏东部地壳块体顺时针旋转产生的构造效应;滇西南的速度异常分布与哀牢山—红河断裂、无量山断裂、澜沧江等断裂的走向平行,显示了印支块体朝东南方向挤出产生的影响;沿着南汀河断裂分布的低速异常则与印缅块体侧向挤压引起的构造活动有关.壳内低速异常具有分层和分区特征:在哀牢山—红河断裂西侧和澜沧江之间主要分布在地壳中上部,在小江断裂和元谋断裂附近分布在地壳中下部,在滇中地区则广泛分布于地壳底部至莫霍面附近,东、西两侧分别受到小江断裂和哀牢山—红河断裂的限制.其中攀西地区的低速异常与小江断裂和元谋断裂在此附近交汇形成的热流传输通道以及张裂时期强烈的壳幔热交换有关;在哀牢山—红河和澜沧江地区,除了印支块体向东南方向的挤出之外,印缅块体的侧向挤压和向东俯冲也对地壳深部的构造变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此引发的地幔上涌将导致热流物质沿着断裂通道进入地壳形成低速层.因此,哀牢山—红河断裂不仅在地壳浅部是分隔印支块体和华南块体的地质界限,也是控制两侧区域深部构造变形和壳内韧性流动的分界.
- 胥颐杨晓涛刘建华
- 关键词:地震层析成像地壳速度结构
- 汶川地震近断层宽频地震动模拟
- 利用有限断层模型,基于断层破裂过程,用理论地震学方法,对汶川大地震所产生的近场强地面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将汶川地震断层划分为一级子断层,子断层的震源参数参照地震破裂过程反演结果选取,每个子断层作为一个点源计算简化层状模型...
- 常莹周红俞言祥
- 关键词:汶川地震有限断层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