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0704)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相关作者:张罗王向东矫健孟娜段甦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上皮
  • 3篇细胞
  • 2篇上皮细胞
  • 2篇息肉
  • 2篇细胞培养
  • 2篇纤毛
  • 2篇鼻腔
  • 2篇鼻息肉
  • 1篇牙齿移位
  • 1篇牙囊
  • 1篇牙源性
  • 1篇牙源性角化囊...
  • 1篇源性
  • 1篇上皮剩余
  • 1篇上颌
  • 1篇上颌骨
  • 1篇上颌骨囊肿
  • 1篇生活质量
  • 1篇生活质量问卷
  • 1篇嗜酸

机构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耳鼻咽...
  • 1篇青岛大学

作者

  • 5篇张罗
  • 3篇王向东
  • 2篇孟娜
  • 2篇矫健
  • 1篇宋西成
  • 1篇段甦
  • 1篇范尔钟
  • 1篇宋晓红
  • 1篇王奎吉
  • 1篇王鸿
  • 1篇娄鸿飞
  • 1篇王成硕
  • 1篇李颖
  • 1篇郑铭
  • 1篇张宇

传媒

  • 2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白细胞介素13在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黏蛋白高分泌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明确白细胞介素13(IL-13)在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OS-CRSwNP)中的表达,探讨在EOSCRSwNP中IL-13和黏蛋白5AC(mucin 5AC,MUC5AC)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化和ELISA方法观察和测量MUC5AC在对照组鼻黏膜组织和EOS-CRSwNP组织的表达,ELISA法检测IL-13在对照组鼻黏膜组织和EOS-CRSwNP组织的表达;双变量相关性分析研究EOSCRSwNP中IL-13和MUC5AC的相关性。IL-13与原代培养鼻黏膜上皮细胞共孵育,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MUC5AC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染色见MUC5AC主要表达在鼻黏膜上皮,通过ELISA检测,EOS-CRSwNP中MUC5AC和IL-13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双变量相关性分析表明在EOS-CRSwNP中MUC5AC与IL-13存在高度相关,进一步通过IL-13与气液界面原代培养人鼻黏膜上皮细胞共孵育,MUC5AC分泌显著增加。结论 MUC5AC和IL-13在EOSCRSwNP中表达升高,MUC5AC的高分泌与IL-13高表达密切相关。
张宇王向东王鸿范尔钟李颖宋西成张罗
关键词:嗜酸细胞鼻息肉白细胞介素13
人鼻腔纤毛上皮细胞的浸没培养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浸没培养法培养人鼻腔纤毛上皮细胞,为纤毛相关研究及经鼻药物安全性评价等研究提供可靠的细胞学模型。方法:采用低温酶消化法,浸没培养人鼻腔纤毛上皮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况,扫描电镜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细胞融合及纤毛分化状态,高速数字化显微视频成像系统检测纤毛摆动频率。结果:①相差显微镜下,纤毛细胞数量逐渐增加,至7~10d达到高峰后逐渐减少,纤毛细胞存活时间维持在14~21d;②细胞培养第7天,扫描电镜可见鼻腔上皮细胞表面覆盖纤毛或微绒毛,杯状细胞及无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相间排列;③细胞培养第7天,Ⅳ型β-微管蛋白、闭合小环蛋白-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细胞融合及纤毛分化良好,纤毛细胞比例可达20%~30%;④培养第7、14、21天纤毛摆动基础频率分别为(10.73±2.15)Hz、(9.92±1.97)Hz、(10.30±2.11)Hz,无明显统计学差异;⑤外源性刺激剂100μmol/L ATP可明显增加纤毛摆动频率。结论:应用酶消化法浸没培养人鼻腔纤毛上皮细胞,细胞融合及纤毛分化状态良好,纤毛摆动活跃,对外源性刺激反应灵敏,是应用于纤毛相关研究及经鼻药物安全性评价等研究的一个较为理想的细胞模型。
矫健孟娜张罗
关键词:鼻腔纤毛上皮细胞细胞培养
人鼻息肉上皮细胞的气液界面培养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气液界面培养人鼻腔纤毛上皮细胞,为深入研究鼻腔黏液纤毛传输系统提供良好的细胞模型。方法采用低温酶消化法,气液界面培养人鼻腔纤毛上皮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况,扫描电镜和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细胞增殖、融合及分化情况,高速数字显微视频成像系统检测纤毛摆动频率及对外源性刺激剂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的反应性。采用Prism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光镜下Transwell支持膜上细胞24h贴壁生长良好,浸没培养约1周后,单层细胞融合达80%-90%,细胞间衔接紧密成铺路石状结构,此时建立气液界面培养。气液界面培养7d,扫描电镜可见鼻腔上皮细胞表面覆盖纤毛或微绒毛,纤毛细胞分化良好,成簇状分布,杯状细胞及无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相间排列。气液界面培养14d,IV型β-微管蛋白(p—tubulinIV),闭合小环蛋白-1(Zonaoccludens-1,ZO-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细胞融合及纤毛上皮细胞分化良好,纤毛细胞比例可达50%~60%。气液界面培养7、14、21、28、35d,上皮细胞纤毛摆动基础频率分别为(8.42±1.24)、(8.71±1.11)、(9.17±1.11)、(8.89±0.91)、(8.99±0.91)Hz,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51,P〉0.05)。外源性刺激剂100μmol/LATP可明显增加纤毛摆动频率。结论低温酶消化法,气液界面培养模式下可获得分化良好的人鼻腔纤毛上皮细胞,其形态和功能与体内接近,且能较长时间维持其正常形态及功能,可以为深入研究黏液纤毛传输系统提供细胞分化模型。
孟娜矫健张罗
关键词:细胞培养技术纤毛上皮细胞鼻腔鼻息肉
生活质量问卷与鼻声反射测量在下鼻甲肥大不同术式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比较下鼻甲黏膜下骨质切除术和骨折外移术治疗下鼻甲肥大的手术疗效。方法利用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调查量表和鼻声反射测量对分别接受两种术式的患者进行术前1周和术后12个月的评估。结果 47例下鼻甲肥大患者入选本研究,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ino-nasal outcome test-20,SNOT-20)量表显示两种术式均使患者获得QOL改善,且术后改善程度相似,下鼻甲肥大患者术前五大问题依次为睡眠质量差、经常需要擤鼻涕、流黏稠鼻涕、容易疲劳、头晕。术后依次为鼻涕倒流、流清水样鼻涕、打喷嚏、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两种术式均可使患者的鼻声反射测量参数最小横截面积,0~5 cm鼻腔容积(nasal volume,NV)和2~5 cm NV发生显著改变,且黏膜下骨质切除术比骨折外术移获得更宽敞的NV,分别为(7.28±2.01)cm^3 vs(6.01±1.22)cm3,(5.99±1.87)cm^3 vs(4.23±1.08)cm^3(P<0.05);但SNOT-20得分和鼻声反射测量数值无相关性。结论针对程度较轻的下鼻甲肥大的患者,推荐下鼻甲骨折外移术作为首选手术方案。
郑铭王向东青卉王成硕宋晓红娄鸿飞王奎吉张罗
关键词:鼻甲生活质量下鼻
牙源性上颌骨囊肿1例报告被引量:5
2019年
牙源性上颌骨囊肿是由成牙组织或牙的上皮或上皮剩余而发生的一组囊肿,牙源性角化囊肿、含牙囊肿及根端囊肿是最为常见的类型[1]。它可发生于颌骨任何部位,多发生于青壮年。因其生长缓慢,初期无自觉症状,但其病情若迁延不愈可诱发牙齿移位脱落、颌骨骨折、复视等合并症[2]。现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院收治的1例牙源性上颌骨囊肿患者资料报告如下。
许庆庆段甦王向东张罗
关键词:牙源性角化囊肿上颌骨囊肿上皮剩余根端囊肿含牙囊肿牙齿移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