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64002)

作品数:45 被引量:163H指数:6
相关作者:高原王成磊陈选楠李冰卜根涛更多>>
相关机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6篇等离子
  • 15篇离子渗
  • 12篇双层辉光
  • 11篇渗铬
  • 10篇等离子渗铬
  • 9篇渗层
  • 8篇氮化
  • 8篇耐蚀
  • 8篇耐蚀性
  • 8篇共渗
  • 7篇Q235钢
  • 6篇渗氮
  • 6篇合金
  • 5篇钨钼
  • 5篇离子渗氮
  • 5篇辉光等离子
  • 5篇
  • 4篇单电源
  • 4篇稀土
  • 4篇离子氮化

机构

  • 46篇桂林电子科技...
  • 3篇太原理工大学
  • 2篇湖南交通职业...
  • 1篇桂林电子工业...
  • 1篇江汉大学
  • 1篇桂林市啄木鸟...

作者

  • 47篇高原
  • 27篇王成磊
  • 13篇陈选楠
  • 12篇李冰
  • 11篇卜根涛
  • 9篇张维
  • 9篇黄学锋
  • 9篇袁琳
  • 8篇唐光辉
  • 6篇程东
  • 6篇申罡
  • 4篇马志康
  • 4篇蔡航伟
  • 4篇徐晋勇
  • 4篇郑英
  • 2篇刘燕萍
  • 1篇黄承兴
  • 1篇黄学峰
  • 1篇徐重
  • 1篇黄家强

传媒

  • 7篇材料热处理学...
  • 6篇热加工工艺
  • 4篇稀有金属材料...
  • 4篇金属热处理
  • 4篇机械工程材料
  • 4篇表面技术
  • 3篇材料导报
  • 3篇桂林电子科技...
  • 2篇中国表面工程
  • 1篇腐蚀与防护
  • 1篇材料保护
  • 1篇稀有金属
  • 1篇材料工程
  • 1篇热处理
  • 1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材料导报(纳...

年份

  • 10篇2012
  • 10篇2011
  • 16篇2010
  • 3篇2009
  • 8篇2008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辉法等离子渗镀TiN层及耐磨和耐蚀性能的研究
2010年
一种利用双层辉光等离子溅射直接复合渗镀合成TiN渗镀层的新工艺方法。该TiN渗镀层表面形貌为‘胞状’组织,颗粒致密均匀,表面为金黄色。TiN渗镀层由TiN颗粒均匀分布的扩散层及表面TiN沉积层组成,渗镀层厚度可达16μm,与基体形成固态冶金层,结合强度高,表面平均显微硬度为3120 HV。对该TiN渗镀层试样,未处理的Q235钢试样,T10淬火+回火试样和3Cr13渗氮试样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耐磨性试验;将该渗镀层试样与未处理的Q235钢和1Crl8Ni9Ti不锈钢试样在1 mo.lL-1H2SO4溶液和3.5%的NaCl溶液中,分别进行了电化学腐蚀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TiN渗镀层相对磨损速度最小,耐磨性较未处理的Q235钢试样提高7.81倍,较T10淬火+回火试样提高5.625倍,较3Cr13渗氮试样提高7倍;在浓度为1 mol.L-1的H2SO4溶液中,TiN渗镀层耐腐蚀性能比未处理的Q235钢提高了11.5倍,比1Crl8Ni9Ti不锈钢提高了2.65倍。在浓度为3.5%的NaCl溶液中,TiN渗镀层的耐腐蚀性能比未处理的Q235钢提高11.3倍,但比1Crl8Ni9Ti不锈钢耐蚀性能稍差。
王成磊高原卜根涛
关键词:双层辉光氮化钛耐磨性耐蚀性
3Cr13不锈钢低温双辉等离子渗铬被引量:5
2009年
对3Cr13不锈钢在700℃进行低温等离子渗铬处理,并观察处理后试样的组织,进行了截面成分检测、硬度检测、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以及电化学腐蚀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表面覆盖4~5μm的铬沉积层后在沉积层的下边形成了一定区域的脱碳层,表面硬度达728HV0.05;表层物相主要为Fe、Cr、Cr1.36Fe0.52及Cr23C6;在2.5%HCl溶液中耐腐蚀性能提高约6倍,抗点蚀能力有一定的增强,提高了耐晶间腐蚀的能力。
程东高原唐光辉
关键词:等离子渗铬耐腐蚀性
不同电源等电位离子钨钼共渗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利用脉冲单电源和直流单电源,分别在Q235钢表面进行等离子钨钼共渗。通过对不同电源钨钼共渗试样的渗层组织、渗层成分分布、晶体结构、渗层硬度分布的检测和比较,分析了2种电源对等离子钨钼共渗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单一电源均可在Q235钢表面形成明显反应扩散层;在相同工艺下,采用脉冲电源所得到的试样渗层厚度较采用直流电源的渗层厚度增加了18.1%;脉冲电源试样表面W、Mo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分别约为8.4%和9.8%,直流电源试样表面W、Mo含量分别为8.2%和8.9%,可见2种电源渗层表面含W、Mo量相差不大;2种电源渗层相结构均为Fe7W6和Fe3Mo金属间化合物相;钨钼共渗后渗层硬度提高不明显。
申罡高原王成磊卜根涛
关键词:脉冲直流表面改性
等离子表面钨钼稀土(钇)合金强化层滑动磨损性能被引量:4
2012年
通过在Q235钢表面渗入钨、钼、钇和碳的表面合金化,并进行淬火和回火以强化表面合金层的性能。利用M200滑动磨损实验机进行滑动磨损性能研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钇的加入可以促进渗层形成足够多的碳化物核心,为碳化物弥散析出创造良好的条件。表面钨钼稀土合金层、表面钨钼合金层、T10钢、M2高速钢(均进行了淬火+回火的强化处理,下称强化处理)的平均摩擦系数分别为:0.30、0.47、0.57、0.31;表面稀土合金层经强化处理后耐磨性能最好;在干滑动磨损条件下,表面稀土合金强化层的滑动磨损失效形式主要是粘着磨损;加入钇后,试样的摩擦系数降低,显示出优异的耐磨性及良好的减摩性能。
高原张维李冰袁琳王成磊
关键词:等离子表面冶金
双层辉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制备TiN渗层及其耐NaOH溶液腐蚀性能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双层辉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Q235钢表面上制备了TiN渗层;对渗层的组织、硬度、成分和相结构及其耐NaOH溶液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渗层是由TiN颗粒均匀分布的扩散层及表面TiN沉积层组成的梯度结构;渗层表面形貌为胞状组织,颗粒致密均匀,表面为金黄色,渗层厚度可达16μm,与基体实现了冶金结合;渗层表面钛和氮原子比为1∶1,表面显微硬度达到了3 120 HV;渗层中TiN(111)衍射峰强度最大,具有明显的择优取向;渗层在4%的NaOH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比Q235钢的提高了26.8倍,与1Cr18Ni9Ti不锈钢的相当。
王成磊高原卜根涛
关键词:耐腐蚀性能
等离子钇钨钼共渗表面冶金高速钢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利用双层辉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以稀土钇、钨、钼作为源极,在Q235钢表面进行钇钨钼共渗,形成均匀致密合金扩散层,然后进行固体渗碳、淬火及低温回火处理,形成钇钨钼表面高速钢。用显微硬度仪检测表面高速钢的硬度,通过SEM、XRD观察分析钇钨钼高速钢形貌和相结构,并采用GZTC-01型磨损试验机对钇钨钼高速钢进行耐磨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进行等离子钇钨钼共渗,可获得数十微米的共渗合金层,共渗合金层为均匀固溶体层,组织形貌为柱状态晶体,基体与渗层之间有明显的反应扩散分界线,渗层与基体是冶金结合,无剥落现象,具有较好的成分和结构梯度;共渗合金层渗碳淬火及回火后,无共晶碳化物产生,组织为隐晶马氏体上分布均匀的细小、弥散碳化物,碳化物尺寸小于1μm,稀土钇在晶界富集并形成颗粒状碳化物;渗碳淬火及回火后钇钨钼表面高速钢表面硬度为1 000 HV0.1左右,比单纯钨钼表面高速钢表面硬度高出200 HV0.1;钇钨钼表面高速钢试样的耐磨性是表面钨钼高速钢试样的2~4倍,是T10钢750℃淬火回火处理工艺试样的10倍左右。
高原王成磊李冰陈选楠黄学锋
关键词:双层辉光
Q195钢表面等离子渗铬及耐蚀性研究
2010年
The chromized layer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Q195 steel using glow plasma alloying technique to improve the crossion resistance of Q195 steel.The structures,depth,phase composition and surface chromium content of chromized layer at different pressure were analyzed by metalloscope XRD and SEM.The optimize parameters were confirmed.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optimize chromized layer in 3.5 % NaCl solution and 1 mol/L NaOH solution are investigated by 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loying layers are 30 μm,50 μm and 100 μm in depth and the surface chromium content are 9.25 %、16.63 %、13.82 %(wt %) respectively when the pressures are 25 Pa,35 Pa,45 Pa.The chromized layers are dense and combining closely with the substrate.The depth of the alloying layer increases with the pressure increasing.In a certain rang,the surface chromium content increases with the pressure increasing.Once over a certain value,the surface chromium content decreases with the pressure increasing.Compared with untreated Q195 steel,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chromized layer increases 10 times in 3.5 % NaCl solution and 5.13 times in 1 mol/L NaOH solution.
李柳霖高原黄鹏科伍启攵科陈选楠
关键词:等离子渗铬耐蚀性渗铬层
脉冲单电源等离子铬镍共渗层的耐蚀性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脉冲单电源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Q195钢表面进行铬镍共渗。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仪(EDS)对渗层的表面形貌、相结构及铬镍含量进行分析。用电化学测量仪测定铬镍共渗层在3.5%NaCl、1mol/L HNO3溶液中的极化曲线,研究其腐蚀形貌。结果表明,铬镍共渗层的主要相成分为Fe-Cr-Ni固溶体。铬镍共渗层的表面呈上凸的胞状组织,排列致密。表面成分的质量分数为:Cr 16.9%、Ni 48.16%,其余铁。在NaCl溶液中,未处理Q195钢表面腐蚀严重产生蚀坑,而铬镍共渗层表面只有轻微局部腐蚀蚀斑。在HNO3溶液中,未处理Q195钢表面为严重的面腐蚀,铬镍共渗层表面几乎未被腐蚀,后者的耐腐蚀性比前者极大提高。
袁琳高原张维陈选楠王成磊
关键词:脉冲耐蚀性
Q235钢表面等离子渗镀TiN流量比参数研究
2010年
利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Q235钢表面合成TiN渗镀层,从渗镀层厚度、相结构、表面形貌、表面成分、外观和表面显微硬度等方面研究不同的Ar、N2流量比对形成TiN渗镀层的影响。结果表明,A、rN2流量比对合成TiN渗镀层的厚度基本无影响;随着Ar、N2流量比的降低,TiN渗镀层由(200)转化为(111)择优取向生长;在各流量比下的渗镀层均呈"胞状"形貌,但流量比越低,胞状向外"突起"现象越明显,渗镀层越致密,表面硬度也相对越高;当流量比为8∶1时,TiN渗镀层表面Ti、N原子个数比最接近1∶1;TiN渗镀层表面颜色随着Ar、N2流量比的变化而不同,其实质是渗镀层中ε-Ti2N相、α-Fe相和ε-TiN相的含量不同,随着N2比例的提高,TiN渗镀层颜色由浅黄—黄色—金黄—深黄色变化,金黄色的渗镀层表面硬度最高;最佳Ar、N2流量比参数为8∶1,此时TiN渗镀层表面显微硬度平均值最高,达到了3120 HV0.05。
王成磊高原
关键词:Q235钢双层辉光氮化钛
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特点被引量:47
2008年
分析了双层辉光技术的特点,指出该技术在材料表面合金化方面,是一项适合于高熔点金属表面合金化和采用高熔点金属对铁基或某些熔点较高的有色金属材料进行表面合金化的工艺技术。
高原徐晋勇高清安晋平徐重
关键词: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高熔点金属空心阴极效应阴极溅射扩散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