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40024)

作品数:3 被引量:59H指数:3
相关作者:闫云君江晶温芳妮李晓宇苏华武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大型底栖动物
  • 2篇底栖动物
  • 2篇水质
  • 2篇清江流域
  • 2篇群落
  • 2篇群落结构
  • 1篇底栖动物群落
  • 1篇底栖动物群落...
  • 1篇动物群
  • 1篇动物群落
  • 1篇动物群落结构
  • 1篇摇蚊
  • 1篇生物监测
  • 1篇生物学评价
  • 1篇水质评价
  • 1篇水质生物
  • 1篇水质生物学评...
  • 1篇种群
  • 1篇种群动态

机构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温芳妮
  • 3篇江晶
  • 3篇闫云君
  • 2篇苏华武
  • 2篇李晓宇
  • 1篇顾鹏
  • 1篇贺鹏

传媒

  • 2篇湖泊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叹气沟河优势摇蚊种群动态、周年生产量及营养基础被引量:6
2008年
2006年4月—2007年3月对清江流域二级河流叹气沟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中摇蚊优势种进行了为期1周年的调查。结果表明:主要优势摇蚊斑特突摇蚊(Thienemanimyia lentiginosa)、波特真开氏摇蚊(Eukiefferiella potthasti)和拟长跗摇蚊(Paratanytarsus parthenogeneticu)的生活史均为1年2代;拟长跗摇蚊、斑特突摇蚊的种群密度6月、9月和翌年月出现峰值,波特真开氏摇蚊则在5月和翌年1月出现峰值;采用龄期频率法(instar-frequency method)测算的周年生产量(湿质量)和生产量(P)/生物量(B)分别为斑特突摇蚊17.44g·m-2、3.4,波特真开氏摇蚊1.66g·m-2、2.3,拟长跗摇蚊3.3g·m-2、6.4;3种摇蚊的生产量在时间动态上重叠程度较大,主要发生在春季;通过对3种摇蚊的前肠内含物分析,测算了各类食物的比例及其对生产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无形态碎屑为主要食物类型,占前肠内含物的73.27%~86.89%,而斑特突摇蚊生产量则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的贡献率(51.64%)。
江晶温芳妮苏华武李晓宇贺鹏闫云君
关键词:摇蚊
湖北清江流域叹气沟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生物学评价被引量:35
2008年
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对清江流域上游一二级支流——叹气沟河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利用生物指数对河流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82种,其中水生昆虫7目、27科、45属、70种.群落表现出明显的时空特点,具边缘效应的第2采样点物种最丰富,4月份物种最多,达61种;群落春季的多样性最高,依次为夏季、冬季、秋季;各微生境中共有种占据优势,物种相似性均大于60%;功能摄食群则以收集者占优,共计达55种.群落密度在4月份达到最大,为3293ind./m2;而生物量则在12月份达到最大,为163g/m2.采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生物指数和科级水平生物指数对叹气沟河水质评价的结果是该河流水质比较清洁.
苏华武江晶温芳妮李晓宇闫云君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生物监测水质
湖北清江流域胡家溪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被引量:28
2009年
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对清江流域上游一二级支流—胡家溪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利用生物指数对河水水质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87种,其中环节动物3种,软甲动物3种,水生昆虫76种,软体动物5种.群落表现出明显的时空特点,6月份的物种最多,12月份的物种最少,S5的物种最多,S1的物种最少;各微生境中共有种占据优势,物种相似性均大于75%;功能摄食群则以收集者占优,共计达51种.群落密度在4月份达到最大,为3293ind./m2;而生物量则在12月份达到最大,为163g/m2.采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生物指数和科级水平生物指数对胡家溪水质评价的结果是河水水质比较清洁.
江晶温芳妮顾鹏闫云君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水质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