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40026)

作品数:6 被引量:54H指数:4
相关作者:向军俭刘婉莹黄建芳王宏蒋红玲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深圳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组胺
  • 3篇细胞
  • 2篇大细胞
  • 2篇食品
  • 2篇食品过敏原
  • 2篇食物过敏
  • 2篇细胞模型
  • 2篇过敏
  • 2篇肥大
  • 2篇肥大细胞
  • 2篇纯化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纯化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对虾
  • 1篇原肌球蛋白
  • 1篇致敏性

机构

  • 6篇暨南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作者

  • 6篇向军俭
  • 3篇刘婉莹
  • 3篇黄建芳
  • 2篇蒋红玲
  • 2篇王彩霞
  • 2篇吕思
  • 2篇杨红宇
  • 2篇王宏
  • 1篇凌钦婕
  • 1篇刘志刚
  • 1篇黄晟
  • 1篇邓宁
  • 1篇林婷婷
  • 1篇唐勇
  • 1篇郭洁

传媒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尘螨过敏原诱导组胺释放能力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用肥大细胞组胺体外定向释放模型分析重组尘螨过敏原Derf1和Derf2的致敏差异性。方法:用重组尘螨致敏原Derf1、Derf2免疫C57/BL6小鼠,收集小鼠腹腔致敏肥大细胞(PMC),在96酶标板孔中分别按不同比例混合尘螨致敏组分诱导PMC定向释放组胺,荧光法检测其释放水平。结果:Derf1、Derf2及两者的混合物都能引起PMC释放组胺,其致敏效果Derf2明显高于Derf1,Derf1、Derf2混合致敏组胺释放量未见高于单组分致敏者。牛奶和虾的粗提液与空白对照不能引起PMC组胺的明显释放。结论:尘螨混合组分未能引起比单独Derf1或Derf2强的组胺释放,两者间不存在协同效应。组胺释放量随Derf2比例升高而升高,推测在尘螨过敏中Derf2起主要作用。尘螨与牛奶、虾之间不存在交叉反应。
刘婉莹向军俭刘志刚
关键词:肥大细胞组胺
牛奶中过敏原组分的分离纯化及主要过敏原的鉴定被引量:22
2008年
目的:分离纯化并鉴定牛奶中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致敏原组分,并分析其与组胺释放的关系。方法:等电点沉淀、Sephadex G-50凝胶层析和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等技术分离纯化牛奶过敏原组分。脱脂乳浸液免疫C57/BL6小鼠制备抗血清。Western-Blotting分析脱脂乳致敏原组分。间接ELISA检测抗血清中sIgE和sIgG;同时荧光法检测各致敏组分体外诱发免疫小鼠腹腔肥大细胞组胺释放率。结果:分离纯化出酪蛋白、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等致敏组分(纯度>90%)。免疫印迹表明酪蛋白是主要致敏原组分。抗血清sIgG水平差异显著,sIgE水平没有大的变化;组胺释放率与sIgG水平是一致的,而与sIgE水平没有明显相关性。酪蛋白抗血清sIgG效价最高为1∶25 600,组胺释放率高达(73.28±9.31)%。结论:牛奶中主要过敏原组分鉴定为酪蛋白,对牛奶过敏症的体外诊断治疗以及低/无过敏原配方奶的研制有一定的意义。
蒋红玲向军俭王宏邓宁刘婉莹杨红宇凌钦婕
关键词:食品过敏原牛奶蛋白纯化组胺
凡纳滨对虾主要过敏原-原肌球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过敏原表位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制备凡纳滨对虾主要过敏原-原肌球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运用它们和虾过敏患者血清分析凡纳滨对虾原肌球蛋白的过敏原表位。方法纯化的凡纳滨对虾原肌球蛋白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筛选并建立稳定分泌抗原肌球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腹水型mAbs经硫酸铵沉淀、Protein G亲和层析纯化;叠加ELISA分析mAbs的抗原结合表位;虾过敏患者血清lgE与mAbs的抑制Western blot和间接竞争ELISA分析原肌球蛋白的过敏原表位。结果共筛选出5株mAbs,它们之间叠加ELISA的叠加值均高于40%;其中B5和A5能显著抑制虾过敏患者血清IgE与原肌球蛋白的结合,抑制率分别为58.1%和48.6%,同时也能抑制66.7%和44.3%的血清IgE与虾蛋白粗提液反应。结论成功制备了5株分别结合原肌球蛋白不同抗原表位的单克隆抗体,其中B5和A5能结合其过敏原表位。
黄建芳王彩霞向军俭吕思黄晟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原肌球蛋白单克隆抗体
虾过敏C57/BL6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建立C57/BL6小鼠虾过敏动物模型及其腹腔肥大细胞过敏模型。方法:运用虾蛋白粗提液免疫致敏C57/BL6小鼠,采用Western Blot鉴定致敏小鼠血清中特异性lgE和lgG1抗体;收集小鼠腹腔致敏肥大细胞(PMC),运用虾不同的过敏原组分诱导PMC体外定向释放组胺,HPLC和荧光酶标仪法检测组胺释放水平。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致敏小鼠血清IgE和IgG1与相对分子量为36ku的原肌球蛋白反应率分别为57.1%和74.1%,与80ku过敏原的反应率均为42.9%,与21ku过敏原的反应率分别为42.9%和28.6%。HPLC和荧光酶标仪法检测PMC定向释放组胺的结果无显著差异,36ku的原肌球蛋白定向诱导组胺的释放率最高,分别为18.52%和21.59%,80ku和21ku蛋白次之,表明36ku的原肌球蛋白是C57/BL6小鼠的主要虾过敏原,21ku和80ku蛋白是次要过敏原,这与人类虾过敏的状况相一致。结论:C57/BL6小鼠是一种有效的虾过敏动物模型,其腹腔肥大细胞是一种可行的检测和评价食物过敏原的细胞模型。
黄建芳王彩霞向军俭郭洁吕思
关键词:食物过敏原动物模型细胞模型组胺
河虾主要过敏组分的分离、纯化、鉴定及其致敏性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鉴定河虾中的过敏原组分,对主要过敏原组分进行纯化并分析其致敏性强弱。方法:用磷酸盐缓冲液(PBS)制备河虾蛋白粗提液,将其与11例虾过敏症患者血清IgE进行Westernblot,鉴定各种分子量的河虾过敏原组分;河虾蛋白粗提液用硫酸铵沉淀、G-50凝胶层析和阴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纯化其主要过敏原组分,再用虾过敏患者血清IgE进行Westernblot鉴定;并将纯化的相对分子质量(Mr)为21000、36000、800003种主要过敏原组分与虾过敏症患者血清IgE做间接ELISA,以分析其致敏性强弱。结果:West-ernblot结果显示,河虾蛋白粗提液出现9个阳性条带;其中3种主要过敏原组分21000、36000、80000与患者血清的反应率为36.4%,63.6%,45.5%;将这3种Mr的蛋白组分分别做间接ELISA,结果显示21000、36000、80000过敏原组分与11例虾过敏症患者的混合血清IgE结合的吸光值都显著高于河虾蛋白粗提液。结论:河虾中至少存在9个过敏原组分;21000、36000、8000等3种蛋白组分为河虾的主要过敏原组分,其中以36000过敏原组分致敏率和致敏性最强。进一步研究将探明21000、36000、80000等3种河虾过敏原组分的共同抗原表位,以期为明确食物过敏原检测、临床诊断和虾过敏原疫苗设计提供基础。
黄建芳林婷婷向军俭杨红宇
关键词:河虾食物过敏
肥大细胞组胺体外释放模型在食品过敏原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应用本室的肥大细胞组胺体外释放模型,分析食品过敏原中不同致敏组分的致敏差异性,验证建立的过敏原体外评价新方法。方法:牛奶、虾粗提物分别免疫C57/BL6小鼠,收集小鼠腹腔致敏肥大细胞(PMC),分别用牛奶、虾不同过敏组分诱导PMC释放组胺,荧光法检测其释放水平。结果:牛奶中酪蛋白诱导牛奶致敏PMC释放组胺最多,脱脂乳和乳清次之,α-La则最少。酪蛋白是牛奶致敏蛋白中主要组分。虾致敏蛋白中,以80kD蛋白诱导组胺最多,36kD蛋白次之,21kD蛋白最弱,虾致敏蛋白混合诱导明显比单独诱导释放组胺多,说明80kD蛋白在虾致敏蛋白中起主要作用,并且各致敏蛋白间存在协同效应。结论:肥大细胞体外组胺释放量与过敏原种类及量存在相关性,本研究为进一步建立研究食品过敏和食品过敏原的新模型系统奠定基础。
刘婉莹向军俭蒋红玲王宏唐勇
关键词:肥大细胞细胞模型组胺食品过敏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